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资讯  资讯

资源城乡处处是美景

资源城乡处处是美景

  资源县委黄钦(左七)、县长王凤玲(左九)带队参加2021年中国深圳(第七届)国际现代绿色农业博览会。

  2021年,资源县继续按照“生态立县、农业稳县、产业强县、文旅富县”的发展思路,积极融入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和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大局,用活红色资源、生态资源等多种宝贵资源,将资源县打造成名副其实的“资源胜地”。如今的资源县广大乡村,散发着生态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气息和独特魅力,为乡村振兴铺好了幸福“底色”。

  青山为伴,绿水相依。近日,记者来到资源县中峰镇社岭村高山冷水鱼养殖基地,放眼望去,青山绿水间鱼池错落有致,顺流而下的高山泉水不断流进池中,阳光下一尾尾虹鳟鱼在水中畅游,不时跃出水面,充满活力。

  “活泉水直接从猫儿山上流下来,温度常年保持在5℃17℃之间,十分适于虹鳟鱼养殖。”“虹鳟鱼营养价值比一般的鱼类要高,而且活泉水冷冽清甜,养出来的鱼肉质鲜嫩不带腥味,市场发展空间比较大。”社岭村党支部谭国华告诉记者。

  社岭村位于资源县南部的大山深处,长期以来,山林多、耕地少、温度低的地域环境特点极大限制了全村的产业发展。但近年来,该村依托丰富优质的水资源,大力发展冷水鱼生态养殖,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成功打造出冷水鱼养殖业的“高山样板”,成为社岭村支柱产业之一,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养殖基地的鱼在市场热销,除了远销粤港澳大湾区、湖南、贵州等地外,在当地也小有名气,吸引很多周边的顾客慕名而来。“我是从县城来的,听说这里的虹鳟鱼味道很不错,就想来买些尝尝鲜。”顾客莫先生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该基地已发展成为两广地区最大的冷水鱼养殖基地,基地的虹鳟鱼、鲑鱼、鲟鱼等养殖技术十分成熟,年养殖规模超过10万尾,产量超10万公斤,产值超过500万元。

  近年来,资源县大力发展优质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红”色产业赋予了资源乡村炫目的色彩,红提、红心猕猴桃、西红柿、虹鳟鱼、红豆杉、红色旅游等六个“红”色产业富民兴村,构筑起“红色文旅 绿色农旅”产业体系,不断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据悉,资源县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红提、西红柿、红心猕猴桃等传统特色产业种植规模达41.7万亩,品质和效益进一步提升。虹鳟鱼、红豆杉、有机富硒产品、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全县特色产业面积达60余万亩,建立特色产业示范点35个,示范面积1.6万亩。2021年,全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9.4亿元,同比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660元,同比增长10%。建成农业产业示范区、示范园和示范点110个,打造了红提、西红柿、辣椒等广西名牌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田园综合体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围绕油榨坪、塘洞等红色旅游区,建成“资水丹霞”田园综合体及“红色老山界”田园综合体,持续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为26.54亿元、7.04亿元、27.54亿元。成功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被评为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资源县将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在迈向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奋勇前行,多举措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谱写资源新篇章。”资源县委黄钦说。

  2021年,资源县两水苗族乡塘洞村喜讯不断,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庆祝中国党成立100周年广西红色游学精品线路等荣誉陆续落户该村,使这个拥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自治区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国家3A级景区等“名片”的小山村再添光彩。一时间,当地群众载歌载舞,表达“脱贫感党恩,奋进新起点”的喜悦之情,同时为推进“红色老山界”田园综合体建设和乡村振兴鼓劲加油。

  资源县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红军长征时队伍通过资源境内前后共8天,行程120多公里。近年来,资源县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利用现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的“新长征”路上走出了昂扬的姿态。

  塘洞村依托生态资源和红色资源优势建成了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的3栋高品质特色民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业。2021年累计接待游客3000余人次,同时提供群众就业岗位20余个,村集体年分红超10万元;旅游收入占到当地百姓经济收入的70%到90%,人均年增收1.1万元。“现在来村里旅游的人多了,村里土货销路不用愁,红米饭、南瓜汤、野韭菜成了塘洞村颇受游客欢迎的红军餐。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塘洞村村民陈理梅依托村里发展红色旅游产业过上了好日子。

  除了红色资源外,生态优势也是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的一大“法宝”。记者了解到,资源镇天门村以生态农、林、山、水为基础,以“天门初开、龙自塘出”为文脉背景,打造起了一个“现代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乡村康养度假+美丽乡村”为一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创新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目的的创新型乡村农旅综合体。

  古朴村寨、小桥流水、山歌油茶、树茂花香资源县通过“旅游+”模式,让乡村群众依托旅游业在家乡就业及发展民宿、餐饮业等,奏响了山区发展的新篇章。

  宽阔的滨江步道、古香古色的风雨桥和戏台、崭新的党群服务中心如今,走进资源县资源镇浦田村,感觉像走进了一个大花园。该村先后被评为桂林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美丽桂林宜居乡村”示范村、自治区级“绿色村屯”、自治区三星级党组织。

  在乡风文明示范村创建过程中,资源镇突出“民生”主题,整体布局,科学规划,让人居环境更加和谐。

  村民生活水平高了,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不断提升。对此,资源镇突出“惠民”主题,积极组织志愿者开展学雷锋、清洁乡村、文明交通等文明实践活动,参与群众达千余人次。

  近年来,资源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总体要求,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一幅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百姓富裕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

  资源县按照“五有”标准搭建县、乡、村文明实践活动阵地,创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30余个,实践工作实现全覆盖。积极用好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阵地,广泛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展演、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贫帮困等8大类文明实践活动200余场,推进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青年志愿服务队、退伍军人志愿服务队、代表政协委员志愿服务队等109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6000余名志愿者为资源县疫情防控、清洁乡村、扶危助困等多项重点民生工作倾力贡献力量。

  记者获悉,资源县还以环境优化、民风潜化、文化润化等方式不断推进文明乡风建设工作纵深发展,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为资源县的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精神动力。

  “山歌起兮云中藏,茶言一堂话农忙”近日,记者乘车来到资源县车田苗族乡车田村,才进村,便听得山歌声飘来。车田村位于资源县“一核三轴”中西向发展轴商贸小镇建设的重点区域,其中石山底屯被誉为“华南地区旅游度假康养胜地”,五排河被誉为“世界漂流胜地”。近年来,该乡共组建30多支民间文艺队在各村屯传承苗族传统文化,将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山歌进一步发扬光大。

  通过深化思想宣传教育,资源县乡风文明建设得到极大推动。资源县委理论中心组成员、“10+1”宣讲团成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固定讲习员等宣讲力量深入机关、企业、学校、村屯开展“弘扬乡村文明风尚”主题宣讲活动400余场次,受益群众5万人次。广泛深入开展评比、推荐、宣传模范人物先进事迹活动。

  2021年,该县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在资江灯谷4A级景区绘制80米文化宣传长廊,县城主次干道设立110个文明宣传灯箱,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校园、村屯,开设专题宣讲80余场,近2万人参加。

  通过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推进“五大文明创建”,资源县以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为契机,开展“百镇千村”文明创建行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构建治理有效、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把乡村精气神提起来。2021年,资源县打造市级幸福乡村示范村(屯)38个,建成现代特色生态新农村750个。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