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文化  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化底蕴与文明史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化底蕴与文明史意义

  11月8日至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作为重要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全会在学术界引发强烈反响和学习热潮。如何认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重要意义与实质内涵?怎样理解《决议》提出的新概念新观点新论断?就此,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特邀专家学者进行理论解读。人民政协网近期进行系列刊发,以飨读者。

  道路决定命运,坚持中国道路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我们党百年奋斗得出的一条重要经验。一个国家和民族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往往和他们的文化底蕴密切相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短时间内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历史成就,除了取决于特定的经济和因素外,还取决于其特有的文化因素。文化积淀着一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一种文明的独特精神标识。从文化学视角考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底蕴,既有助于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化密码,也有助于深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明史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颇具中国特色的新概念、新表述,是中国式现代化文化精神的现实体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属性。现代化的文化精神作为现代化的核心理念,是一种现代化模式区分于其他现代化模式的根本所在。以比较视野审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文化精神之异同,就必须深入到它们的本质性层面,揭示和阐明它们内在精神的具体性内容。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精神的生成和发展过程,就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开展过程。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精神是文化学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在中国现代化实践上的必然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文化精神“物质化”的现实途径。具体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规定性主要体现在现代化道路的指导理论、实施战略、组织制度、领导主体和价值指向五个基本方面。从指导理论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所以在实践上取得了成功,创造出一种对资本主义现代文明具有超越性的文明新形态,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它是在包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下走出来的。从实施战略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追求物质文明、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五位一体”的现代化,这与资本逻辑主导的资本主义现代化片面追求资本文明有着本质不同。从组织制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组织起来的,因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属性,这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有着本质性差异。从领导主体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主体是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式新道路源于中国党的伟大创造,是党团结带领人民探索开创的,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鲜明特征和独特优势。从价值指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基本价值诉求,并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全过程。这五个方面规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文化精神的独特性,反映在现实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相应地表现出了独特的理论优势、战略优势、制度优势、领导优势和价值优势。

  现代化文化精神不仅是现代化道路生成的内在基因,而且是现代化道路模式区分的文化密码。不可否认,近代以来由工业催生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文化,在彰显人的主体性、个性、自由、批判精神等方面,的确表现出了积极性的一面。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资本逻辑主导的现代化文化也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个体与共同体,民族与世界、利益与道德分割开来,陷入了多重的“文明危机”之中。当下,针对资本主义现代化实践呈现出的多种“文明病”,西方文化批判理论家尝试开过各式各样的“文明救赎”药方,但都没能从根本上扭转资本主义现代文明日益式微的发展趋势。这是因为,西方的现代化文化建基在资本主义现代文化之上,是虚伪贪婪、唯利是图、弱肉强食的资本主义文化精神在其现代化道路上的现实性体现。这种资本主义文化精神天然地造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民族与世界之间的“现代化鸿沟”。

  而中国式现代化文化之所以具有比较优势,就在于它具有比资本主义现代化更进步的现代化文化精神。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吸收和借鉴了人类一切文化精髓,其文化精神的关键词是“富强、、文明、和谐、美丽”,其实践理念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其目标是建成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其独特的文化精神和文化优势,在促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发展上,展现出了强大的实践感召力和文化生命力。对比这两种现代化道路,它们之所以产生了如此强烈的实践反差,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们现代化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根基不同。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选择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结果,也有深层文化土壤的孕育。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西方资本主义先进文化四种文化底蕴。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不同、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也不尽相同。传统与现代虽然常作为一对范畴出现,但它们并非简单的二元对立关系。辩证地看,传统和现代不是断裂的,传统未必就意味着落后和愚昧。传统是生长现代的土壤,现代又终将成为传统。固然传统落后文化阻碍了现代化进程,但也要看到传统优秀文化对现代化的积极作用。比如,中国历史文化中积淀下来的传统农耕文化,为中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底蕴。中国历史文化中积淀下来的四大发明、医学、地质学、算术、天文、建筑等传统科技文化,为中国科技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科学技术基础。中国历史文化中积淀下来的“仁政爱民”“仁政与秩序思想”“礼法并重”“协和万邦”“天下为公”的传统文化,为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积累了丰富的制度体系和治理经验。中国历史文化中积淀下来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传统生态文化,为中国生态现代化提供了朴素的生态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中国历史文化中积淀下来的“修身文化”“道德理想”“民族精神”“社会伦理”等传统精神文化,为精神文明现代化奠定了一定文化基础。

  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持续精神动力。是中华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关键词。近代以来,实现胜利完成现代化就是仁人志士的不懈追求。中国党带领全国人民搞,目的就是要推翻“三座大山”,为实现现代化扫清制度障碍。没有是社会制度的彻底变革,就没有现代化的彻底成功。直到中国人民在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党的领导下,通过彻底的,才推翻了阻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三座大山”,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开辟了一条新道路。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在建设过程中锻造的文化依然值得发扬和传承。比如诞生于战争年代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不畏牺牲、乐于奉献的大无畏精神,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中国人民克服一切现代化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凝聚共识和力量。所谓先进文化,从本质上讲,就是指顺应社会发展规律,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促进人们自由全面发展的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由此可见,面向现代化就是其首要规定。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功能来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就是其发挥功能的基本方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相依相生。没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凝聚和激励,就难以使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现代化理想和精神支柱,激励人们团结一致,克服困难,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更大胜利。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就失去了不断丰富发展的土壤和基础。我们必须既要遵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规律,也要看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规律,在二者的有机统一中实现二者的同构同步发展。

  西方现代先进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文化借鉴。从世界现代化进程来看,中国的现代化开始于19世纪中期,与西方国家的“早发内生型现代化”相比,中国的“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晚了300年。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成为了事实上的领跑者。马克思恩格斯肯定资本主义现代文明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起过非常的作用”。事实上,西方国家在全球现代化进程中也的确积累了丰富的现代化文化,创造了较发展中国家更为发达的工业文明。固然他们以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和资本主义精神为主导的现代化文化具有先天性缺陷,但是对于他们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形成的先进科学文化、技术文化、管理文化、教育文化等先进文化,为我们的现代化文化提供了文化养分。完全西方化和完全拒斥西方、孤立自身都是不可取的。我们一向注重借鉴西方现代化经验,吸取他们的发展教训,从他们的先进现代化文化精髓中汲取文化养分,借以发展完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文化、文明和发展道路之间往往相互作用,彼此影响。一定的文明形态变革都要经由一定的发展道路来实现和一定的文化精神做支撑。一个国家或民族选择的发展道路也往往受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文明的影响。一百年来,中国党带领全国人民走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一种集物质文明、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为一体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这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国文明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深刻的文明史意义。

  为人类文明形态的变革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党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这不仅从百年奋斗意义上肯定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性贡献,而且还从文明形态变革角度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明史意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模式,为探索既符合发展中国家发展,又适应人类社会整体发展规律的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的文明,是一种把中国殊性利益和世界共同利益相统一的新文明。从本质上讲,由资产阶级主导的资本主义现代文明,本质上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由于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由他们主导的资本主义现代文明具有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担当起创造真正自由平等的人类现代文明的历史重任。在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看来,“无产阶级在实际上表明,它而且只有它,才是现代文明的支柱”。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的文明新形态,把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民族性与世界性矛盾的真正的解决作为发展目标,为人类文明的整体向前发展创造了契机。

  为延续和再现中华文明的辉煌历史提供了契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创造的文明新形态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延续和再现了中华文明的辉煌。从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来看,中华文明既有文明发展高峰也有低谷,既有文明的辉煌时代,也有文明蒙尘时期。习指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自从中国出现了中国党,中华文明才得以具有备了继续创造和延续中华文明荣光的思想旗帜和组织力量。历史证明,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旗帜的指引下,中国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出的现代化道路,让中国文明重新焕发光彩。从文明蒙尘到文明重生的本质转变,让中华民族重新拥有文化自信和文明认同。不得不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的文明新形态,无论对中华文明的辉煌延续和再现,还是对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明自强,都作出了彪炳史册的历史性贡献。

  确立和巩固了以社会主义为组织形式的文明范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创造的文明新形态对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超越之处在于,它站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打破了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虚伪性,确立了以社会主义为组织形式的文明范式。世界社会主义已经偶走出了500多年。从社会主义文明发展史来看,以社会主义制度为组织形式的文明雏形或文明样态,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两次。一次是作为社会主义文明雏形的巴黎公社,另一次是苏联党主导的社会主义文明。这两次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的探索虽然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从它们对文明新形态的创造经验来看,创造一种真正由无产阶级主导的以社会主义制度为组织形式的社会主义新文明形态并非不可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的文明新形态就是对这种可能性的鲜明确证。在此次意义讲,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的塑造上功不可没,在社会主义文明发展史上已经写下了浓重而灿烂的一页。

  客户端下载

  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从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新时代变革性实践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持保护优先增强文化自信高质量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答记者问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科学绘制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蓝图——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答记者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中国现代文化有哪些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