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桂林资讯  信息

热点丨直面挑战 博鳌亚洲论坛凝聚“双碳”转型共识

张一鸣

4月末的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绿意葱茏,从实现碳中和的政府和企业行动、能源融合发展、绿色氢能,到对话海南分论坛中的国家公园话题,与绿色相关的讨论几乎贯穿始终,甚至成为民营企业家闭门讨论会上调研的话题。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双碳”(碳达峰碳中和)转型之路,参与讨论的代表们普遍意识到转型的紧迫性,既对未来充满期待,又要直面当前的发展挑战。未来破解“双碳”转型的难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市场和政府之手要协同发力。

热词

“现场的嘉宾认为‘双碳’转型的机遇大还是挑战大?”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的第一个分论坛“实现碳中和:企业在行动”,当主持人将问题抛给现场观众时,大部分人都举手赞同机遇大于挑战。

中国已经开启“双碳”转型的新征程,1+N的政策体系正在陆续浮出水面,与“双碳”转型相关的话题遍布今年博鳌亚洲论坛的六个分论坛,约占到全部分论坛的三分之一。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金融学会会长周小川认为,中国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要寻找最优路径,并且每个时点都有最优激励机制,以此解决眼下问题,也要引导企业和所有投资者合理投资,按计划的路线图实现目标。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指出,确定“双碳”转型的时间表是第一步,还要确定转型的做法,并要有具体的执行力来落实路线图。

周小川表示,实现碳中和最优激励机制,在于国家制定的任务目标能否合理分解到每个地方、部门、行业。各地方、各行业可以自行制定一些任务来契合国家目标,也可以设置一些机制来分解任务。

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在“双碳”转型进程中逐渐显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李波认为,要实现既定的减碳目标,最好的办法是碳定价,但碳交易只是碳定价的一种方法,另外一种办法是碳税,各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建议参考各国发展水平、政策支持力度、实施减碳政策的空间,在少数主要排放国之间达成国际碳价的下限协议。

挑战

全球已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出碳中和目标,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际共识,“双碳”转型也已转变为中国企业的行动,并向产业链上下游传导,面临的挑战逐渐显现。

天津泰达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邹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双碳”目标的提出,意味着低碳发展不再是企业自身“高标准”的加分项,而是面临生存与发展问题的“及格线”,企业要通过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业务模式,不断减碳发展,而持续减碳、脱碳转型不仅涉及到企业供应链上的每一个环节,还包括减碳新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北京团队主管李新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企业在绿色发展的长效驱动力主要来自于可持续的盈利,而且推进绿色发展是重要的管理和控制风险的工具。

在远大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跃看来,践行碳中和理念各方都可获得实际利益,但仍有待从理念到高效行动的转变。现在各类新能源的投资力度很大,但是对节能技术的关注度不高。可以参考欧盟在推动碳中和政策层面最优先考虑的建筑节能,此外还有交通工具的轻量化。

能源领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领域和主战场,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表示,推动能源革命、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需要推动多种能源协同互补,加快能源与建筑交通、工业等行业的融合发展。

国家电网副总经理庞骁刚坦言,“双碳”进程的加速,影响能源行业特别是电力行业,首先从能源的生产侧,清洁化速度、趋势在加速进行,到2030年新能源装机将会超过火电;其次在能源的消费侧,电气化的程度和趋势在不断加快,会从现在的28%增长到2030年的35%;最后是能源利用的高效化,到2030年单位GDP的能耗将是现在的70%。要达到这个目标,电力系统将面临安全保供、技术创新、配套政策等方面的挑战。

发展

“实现碳中和需要大量投资,到2050年仅在中国就需要近250万亿元的投资,从金融体系的角度,最关键是要迅速形成碳价格的发现机制。与此同时,企业的增长范式将发生很大变化,碳排放将进入到生产函数中,并影响消费者效用函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表示,推动碳中和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财政政策应该在其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指出,我国应构建零碳金融体系,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经济结构、经济生态。而构建零碳金融,是为了实现海量的碳减排投融资规模,是为了推进当前庞大的金融存量资金向绿色低碳转型,也是为了推进金融机构的转型发展。

一些先行国家已经在努力发挥技术在绿色转型中的作用。日本特许厅长官森清透露,日本特许厅将在今年6月左右发布GXTI(绿色转型技术清单)助力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将利用GXTI进行专利申请技术趋势调查,并对气候变化应对技术归纳总结。

对于中国,能源领域的转型将是未来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表示,能源融合发展要在能源各个品种之间以及用能领域融合发展,不能够各自为战,必须深度融合和优化组合。除发挥产业政策引导、激励、约束作用外,还要采取相应的配套政策,要进一步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强化国土空间保障、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快数字化升级,并引导投资者向低碳、减碳能源项目以及为低碳、减碳项目提供保障支撑的能源项目倾斜。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区域观察丨一季度地方财政收入分化趋势明显

焦点丨楼市出现积极变化 三四线城市房价止跌回稳

稳收入要立足“两个支撑”

湖北襄州:做优营商品牌 企业近悦远来

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陈姝含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熔断美股,铁血奥尔芬斯,我爱我爱播, http://www.xinzhiliao.com/zx/jianshen/34420.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疏泪染香衣,北京优化公司,鞋底批发,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