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资讯  民生

清明特别报道|在另一个世界你是绽放的花朵

清明特别报道|在另一个世界你是绽放的花朵

  3月25日,雨,桂林官帽山永久墓园。几百位市民,在这一天,集体给逝去的亲人进行了一场特殊的入葬仪式。一个巨大的花坛面前,235位逝者的名字罗列在一起,在安葬仪式完成后,会镌刻成永久的铭牌供亲人缅怀祭奠。这些逝者,在当天以“花坛葬”的方式长眠地下后,经过长时间的降解,最终与大地融为一体。

  2014年,桂林举行了首届花坛葬。由于当时人们对于这样的墓葬方式比较陌生,加上传统观念影响等各方面原因,桂林首届花坛葬的规模并不大,仅仅安葬了27位逝者。被安葬的逝者大多数没有直系亲属,以孤寡老人居多。

  花坛葬,属于生态墓葬的一种方式。遗体火化后,海葬、树葬、花葬,通过少耗资源的骨灰撒海、深埋等不占或者少占土地的方式,都归为生态葬。

  作为一种节约环保、低成本的入葬形式,关于生态葬的鼓励政策一直在大力推行。2016年,民政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要求在依法推行遗体火化、骨灰或遗体公墓内集中安葬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创新和推广更多符合节地生态要求的安葬方式。民政部统计显示,目前全国24个省份都出台了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具体实施意见,对选择节地生态安葬的逝者家属,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

  桂林市殡葬管理处副主任罗逸表示,在这样的政策倡导下,桂林市殡葬管理处多年来都在致力于对生态墓葬方式的宣传和推广,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桂林开展的公益墓葬包括花坛葬、树葬、塔葬、草坪葬等多种方式。

  罗逸介绍,根据桂林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以及成本考虑,花坛葬是最为适合桂林的生态葬方式。从第一届开始,桂林已经连续十年举办公益花坛葬,今年花坛葬安葬235人,人数逐年上升。生态葬在桂林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熊小胜是当天参加花坛葬的市民之一,他是来为逝去的母亲进行花坛葬的。熊小胜的母亲去年11月离开人世,他和家人都在寻找一个可以让母亲灵魂的“永生”的安葬方式。当得知桂林生态花坛葬的消息,他立即与家人商量并得到支持,决定选择这样的方式安葬母亲。

  在熊小胜看来,除了绿色环保,花坛葬对于母亲来说,更像是以另种生命的存在,成为一朵花,和自己一同继续享受阳光和雨露。“每当我走过花坛,看到花朵,都会想起我的母亲。”

  李页是一名退休的工程师,很小的时候他随着父母来到桂林。他是来给父亲进行花坛葬的。谈到父亲,他很自豪:“父亲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刚到广西的时候写过一本书,书名是《广西人怎么学习汉语拼音》。那个时候,普通话的推广还刚刚起步。就像现在花坛葬也需要推广,将来让大家都认识到这是一个好事。”李页用这样的方式安葬父亲,或许也是遵从了父亲先行者的过往,用这种具有共性的方式来纪念。

  廖妍燕是一位教师,她为母亲选择花坛葬的动机,则是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想法。她觉得,花坛葬不占用土地,环节简朴,为后人做出生态保护的表率作用,还节约了大量的丧葬费用。

  桂林市民政局局长肖必忠给出了更直观的佐证:桂林十届花坛葬总共累计安葬1000多人,减轻群众丧葬费用6000余万元。“推行生态节地花坛葬,是一件惠民的好事。也是我们树文明新风的一大举措。我们还要加大宣传力度,把这个惠民的好事继续办下去。”肖必忠说道。

  祭文宣读完毕,天空飘起了小雨。在护送花圈的带领下,几百名当天参加花坛葬的市民,在亲人下葬的地方放下花朵,寄托哀思。在安葬封穴、种植鲜花之后,逝去的亲人将慢慢和大地融为一体,滋养着鲜花,用绽放的花朵,延续另一种形式的生命。

  周彬是桂林善园墓园管理公司的一名管理员。他的工作就是负责墓园的养护和维修。2014年开始,墓园有了花坛葬,他和同事的工作又有了新的内容。花坛葬后种下的植物,相比墓园里的其他绿植,要更为特殊。尽心打扫修理,为祭奠的市民奉献一个最良好的环境,是周彬让逝者安息,生者节哀的方式。

  “每一朵花的下面,都是眷属思念的亲人,修好每一株植物,对我们来说不仅是普通养护,更是对逝者的尊敬。”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桂林地理位置及特点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