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资讯  信息

桂林新农村建设报道: 古朴与现代 临桂一个新农村的实验

  尽管巷道经过重新铺就,但巷子很窄,又拐来拐去,现在的车辆根本行驶不了。记者景碧锋摄

  从2012年开始,在临桂县北部的中庸乡一个叫做下峰山的村子,开始了它的新农村运动。在规划中,如何利用村子已有的资源,对其,让其成为村子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和群众的渴望。那么,通过,村子发生了哪些变化,还存在着什么不足?又如何看待这些问题?近日,记者走访了下峰山村,试图揭开———

  从临桂县城出发往北走,沿321国道经五通镇,快到中庸乡时,在国道旁边的一幢房子吸引了记者的眼光。房子外墙全是青砖,像是新起的。房屋上雕刻着各种图案,四五层高的楼房顶上矗立着各式各样的马头墙,一些房屋的顶部有小碉堡式的建筑,房屋上有翘起的飞檐,似乎特别夸张。记者下了车,走进村子仔细看,只见一排青砖瓦房立在村道旁边,外墙非常新,像新建的,然而仔细一看,有些房子的基脚却是古石板,放眼望去,几十座老房散落在村庄里。

  在一排排房屋的前面,长长的汉白玉栏杆围着的是一个有七八亩面积的湖泊,湖泊的四周,有多处小桥,几座亭台建在湖旁,和周围的建筑和绿树相映,景色宜人。

  记者边跟村民聊,边往村里走,一看到石板、姓氏祠、古井、古牌匾等等,的确是个古村落。那么这个古村落为何这么新?是如何的?“村子是中庸乡合峰村委下峰山村”,村长龙方正给记者讲起了关于村子的一些情况。

  2012年初,县乡决定在中庸峰山村进行新农村建设。考虑到下峰山村背山面水,位于321国道旁,村子人杰地灵,出过不少贡生、廪生和较为有名的清代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广西地方提督李衡。村里参天的古榕,三口依然在不断潺潺流水的古井仍在使用,龙、李两大家族的祠堂依然完好如初,祠堂里珍藏的有“经元”、“魁首”等牌匾,以及下马桩、石都了村子曾经的辉煌和不一般。特别是村里150多座三孔式的青砖老房子已经延续数百年。几口古井里的流水在村前积成一个有6亩左右的方塘及篮球场、空地等,都属于村里的集体用地,不涉及征用民用地的难题,这就为该村科学规划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下峰山村所具有独特的自然、文化背景在中庸乡是唯一的,特别符合临桂县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所的“要让农村像公园一样,以公园来规划管理”的“公园新村”的。新村如果一旦建成,将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经过一年多的和建设,下峰山村被誉为“乡村版两江四湖”,2012年被评为桂林市“十佳”魅力新农村。

  去年12月25日中午,记者在下峰山村走访时,偶尔能遇见过的人在村里看看,拍照,可见村子的优美的村容村貌颇具吸引力。该村位于桂林至龙胜321国道旅游线旁、义江河畔,交通便利,村子去年已经种了400亩砂糖橘、150亩油菜花,目前村里准备进行以现在别具一格、修旧如旧的房屋和为基础,利用村后桂林到龙胜的古驿道发展徒步、自行车户外旅行等村休闲旅游。

  “你以为发展乡村旅游,招商引资很难?”龙方正说,已经有好一些老板跟他谈过如何跟村里合作进行开发的事宜,然而当记者问起详情时,他却因为都没有谈妥所以不便透露。43岁的龙方正是临桂县政协委员、临桂县商会副会长,他谈起村里的发展时说,村里要进行劳务输出,同时要引入战略投资,对村子具有的资源进行运作,让农民受益。

  “如果能引导村民加强建房规划,完善配套基础设施,那么新村将有新房新貌,和附近的古民居群落、村口公园交相辉映,将是区别于恭城红岩村风格、有历史底蕴又具特色的新农村示范点。”在乡里关于村子的远期规划中这样写到。县乡希望通过下峰山村所具有的独特条件把村子打造成一个古朴与现代并存的村落,借此发展旅游,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甚至能超越红岩村。然而,村里的一位村民告诉记者:“村里经过整治后,外面有了大的改善,如果是第一次来,你会感到很惊奇,但第二次就感到不过如此了。”村民还说,村里附近的岛、怡水源、水竹口、石榕水寨、红溪、4景区义江缘及临近的蝴蝶谷景区近年来经营得并不十分景气,所以要把下峰山村打造成新的休闲景区到底该怎么做大家心里仍没数。

  “在得知上级党委、有意愿在下峰山村建设新农村示范点后,村民纷纷表示赞成和。”中庸乡提供给记者的一份资料上这样写到,龙方正向记者了这一点。他说,村子的牵涉到土地的调整、出让,资金的配备,没有来主导,基本做不下去。下峰山村在中由来主导,目前已经投资超过500万,村民除出工外,每家的立面花费达到两万多元。

  在村民的印象中,下峰山村的面貌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村里很多外出人想回来建房。然而,从现实的情况来看,村民本身的生活并没有改变多少。屋子外面看着光鲜,但里面仍旧还是老样子。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中的“20字目标”里“生产发展”排在最前面,但这恰恰是下峰山村目前最没有改变的,村民也极为困惑的。

  村子如果整治好了,将来怎么发展?也是龙方正一直为之担心的事,为此,今年以来,已经组织了好几拨村里的农民出外面考察学习,寻找今后的出。

  目前,下峰山村共有178户820人。村里人均有水田1.2亩、旱地3亩。“村里将近300多人外出务工,主要是在广东、福建一带。300人中,有五六十人从事建筑施工,六七家在外开米粉店。”合峰村村委副主任下峰山村人李玉喜说,村里几乎所有的中青年都外出务工。

  下峰山村主要靠种植桂花树为主要收入,然而,从去年年初开始,桂花树的价格已经大跌。1株长了10年左右的桂花树从1500元左右跌倒200元左右,村民开始改种砂糖橘。村民其余的地用来种植经济作物,这两年主要种植一种名叫草的药材。这两年好的一年,一斤3元钱,亩产基本在1000斤左右,收入3000到4000元,然而,行情不稳定,去年5毛钱1斤,村民都不想去地里收。

  在有限的土地上,收入并不能得到,导致村里几乎所有的中青年都外出打工。跟所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一样,记者并未见到下峰山村硬化的篮球场上有人打篮球,村民说一到过年村里年轻人都回来了才开始有人打球,村子才热闹开来。

  村子最初的蓝本是以村民龙长庚、龙军火兄弟俩的住房为标准的。在村民的记忆中,龙家在清末民初的时候开着船从村旁的义江到柳州梧州去做生意,回来就建了家里的这些房子。

  记者看到房屋比较完好地保持了原来青砖的围墙,从门里走进,是一进的院落三开间的老房子,中间是厅,两边是厢房。村子里的房子大都如此,沿着巷道进入村子,发现村里很多人的房子甚至都是土墙。

  如今村里起了新房子的有七八十家,都是位于老村旁的一块空地上和老村子的外围交通便利的。剩下的100家左右仍然住在老房子里,这些人家中还有三四十户是经济困难的。记者在村里的巷道穿梭,见巷道内大多数人家的围墙还都是土墙,房屋都是三开间式的,几乎没有任何现代化的陈设。

  老村子建在一个山坡上,村里的巷道很窄,不足两米,而且曲曲折折,弯七扭八的,现代的车辆根本就不能行驶。记者走访时发现,村里现在有六七户人家把泥巴院墙拔掉,准备建成新村的统一风貌。由于现在的宅并不好审批,村民只能拔掉老房建新屋,只要外面贴上提供的仿古的瓷砖就行了。有些农民的房子已经建成了,瓷砖贴好了,但按照村里统一风貌的要求,必须敲掉重新贴,群众不愿意,就僵持了起来。比这更严重的是,老村子位于山坡上,本身巷道太窄,车辆根本无法通行,生活生产极不方便,如 何解决这个问题?李玉喜说,只有巷道两旁的人家的房屋拆掉腾出地方来,才能把拓宽。然而,这个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目前基本被忽视。

  “公园新村”的重要承载者之一就是对于湖泊的要求。那么,我们就必须审视一下湖泊的形成和变迁的后果。

  “在没有成湖泊以前,每年到过年前村里人就把塘里面的水放干来捉鱼,五六百斤,甚至上千斤都有,大个头的鱼有七八斤。塘里的水也很好放的,一个小水闸就慢慢流干了。”龙方正说,现在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根据县里提出的“公园新村”的,村里对以前的泥塘进行了砌岸边,修筑亭台和小桥,好像跟城里的公园一样,种上了荷花,不久前还放养了1万尾观景鱼。

  从中庸乡提供的前村子池塘的图片来看,以前的池塘跟很多农村的泥塘没有多大区别。而如今后跟城里的公园一样,在龙方正的叙述中也说了:“随着池塘的,塘里的水放不干了,塘里也没有了可以吃的鱼,现在村里过年、清明祭祖,每年聚几次都要市场上买鱼吃。”龙方正从小时候就持续不断地参加这种村中的,喝众酒,吃村里池塘里打上来的鱼。然而,这一次,池塘经过后,再也没有鱼吃了。也就是说,因为对池塘的,其池塘本身的功能发生了变化,一种民俗传统也从此消失。

  记者发现,临桂各乡镇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对于“公园新村”的推崇,有一些村子像下峰山村一样把以前的池塘改为湖泊。记者在下峰山村走访了解到,所谓“公园新村”的主要承载就是对于村子池塘从自然状态成公园的样子。对此,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的孙昌盛老师说:“如果对一两个村落进行尝试、实验,应该看做是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一种探索。但如果大规模地铺开,把城市的公园建设套进农村进行建设,把农村建成城市,就值得商榷了。毕竟农村就是农村,有别于城市的生产生活方式,这就有些生搬硬套了。”不久前,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就曾强调:“新农村是升级版的农村,不是缩小版的城市。”

  如果在村里走访,发现村里如今三层以上的房子上都有高高的马头墙,从远处看,感觉到造型奇特、张牙舞爪,过去一块块小青瓦叠成的飞檐被直接的一块看似飞起来的仿制的石头所代替。那么村里原来的老房子到底有没有马头墙呢?“没有的,但如今没有马头墙,风格就不古老了。”龙方正说。

  记者发现,下峰山村里的这些房屋的的确只是在“风貌”上的,其他并不是修旧如旧。跟平常一般现在农村建的三四层楼房一样,没有任何区别,只不过在外面装修的时候把彩色的瓷砖换成仿古的青色瓷砖,给楼房嫁接上马头墙罢了,并不是根据建筑的需要或者美观而设计的。

  并不单单是下峰山村出现了这种情况,记者发现,如今在桂林甚至是十多层以上的楼房都一定要安装一截马头墙。那么马头墙的真正作用是什么?一般认为,明清以来马头墙的防护、防火、防盗功能被发挥到极致,墙体一般为青砖砌成,高大厚重的墙体显示了房屋主人显赫的地位、优越的经济条件。

  下峰山村的老房子的确有一些特色,但极为普通,连临桂的县级文物都不是。那么如何看待这种呢?蔡华老师说:“这是把桂林古民居的一些元素简单地符号化了,以为有了马头墙、小青瓦、白粉墙、吊脚楼、木格窗,这些元素就是桂林古民居了,其实是一些元素的任意嫁接,对传统的一种,也是现实的一种无奈。”蔡华老师指出,由于建筑材料的变化,如今,马头墙已经转变为装饰美观为主,其本身的实用价值在降低。然而在桂林的古民居中,大多是只有一层的房屋上才有马头墙,两层以上的都很少。如何适当地借鉴传统地方建筑元素,特别是新的建筑材料的出现后,如何利用这种大规模变动时代的机遇实现建筑风格的形成,实现新的融合是目前要深入探索的。

  中国建筑的发展史,从清代的中后期,园的大水法上巴洛克式石门是西洋的建筑在中国较早的代表之一,桂林灵川迪塘的老房子上带有西洋元素的拱形窗户到时桂林李仁故居、官邸,白崇禧故居,李济深旧居,黄旭初公馆,无不都是合璧,结合得美观、雍容大气。也就是说,如何在这一次大规模的建筑中运用好传统的因素,并持续借鉴现代建筑风格,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地方建筑仍然需要不断深入探索。

  “来规划、协调村子的建设,村民响应的号召参与建设。”这条准则不仅是下峰山村如此,在记者进行“桂林新农村建设”系列采访中走过的灵川的铁坑村、下岭底村,龙胜的坳背村,恭城的社山、红岩、大岭山到下峰山村无一例外。记者发现,农民本身限于自身的知识文化水平,只是明白“新村建设就是在建设新房子”,若没有的帮助根本是不可能。

  记者走访过的这些村子,除了红岩村村长朱培铭是具有大学以上学历外,很多村里连高中毕业的村民都很少。而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这些村落基本都是思想、经济各方面情况相对好一些的,其他村落就更难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个细节,下峰山村里经济条件好的人家中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20户左右在临桂县城甚至桂林买了商品房。也就是说,新农村在建设的过程中,由县乡的部门来主导,但部门的决策者基本生活在城市,基本是来按照城市的生活模式来建设农村的。“城乡二元制”的差别已经让人习惯按照城市的模式来思考农村的建设,所以下峰山村如何,成什么样?村民本身并不知晓。

  这也就透露出:如何培育有主见的新型农民来根据农村根本的生产生活需要建设自己的家园,或许才是问题的根本。也就是说,新农村的建设中,如何从“主导”向“农导”来转换,还有很长的要走。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新农村”的宏伟目标,此后桂林各地陆续设立新农村办公室,通过“一事一议”等项目,给农村做规划、修、搞绿化等等,实行了村村通公,部分村子开始了新农村建设,农村的各种情况有了极大的改善。

  如果仔细探究就不难发现,建国60多年了,我们一直在关注城市的建设,而忽视了农村。“城乡二元制”的长期存在,从制度、投入及人们的认知等各个方面阻碍了农村的发展,致使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这样,在农村形成了一种观念:“像城里人一样”成为农民的愿望。当国家重新关注农村的发展和建设时,我们的群众甚至地方决策者都不知道怎么建设,像城市一样建设农村么?

  我们清晰地看到,在新农村的建设中间,我们在用管理和经营城市的思维来建设农村,其背后是我们并不了解真正农村的生产生活状况,凸显了部门在如何建设农村方面经验和能力的不足及欠缺。

  当然,新生事物的发展总有一个过程,或许,如何从制度上进行调整,从观念上引导更新,从人才上培养储备,从产业上变更,从村落建设上进行摸索,真正地“沉”下去,不冒进不浮夸,扎实促使农村经济发展,让村落实现变更,让城市是城市,让农村是农村,相辅相成,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才是根本。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