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文化  文化

“人类学概论”应列为高等院校基础课

“人类学概论”应列为高等院校基础课

  人类学形成于19世纪中叶,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它从整体角度研究人的生物性和文化性。西方人类学通常把人类学分为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两大类。体质人类学主要研究人的生物性,属于自然科学的生物学范畴,它研究人类和现代人的起源与演化,研究的形态、结构、遗传、基因的变异,研究种族和民族的形成与变迁。文化人类学主要研究人的文化性,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的范畴,它研究人类文化的形成与变迁,研究文化的结构、功能和意义,研究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与共同性等。

  人类学是在研究殖民地无文字民族体质和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在20世纪之前,大多数国家把“人类学”称为“民族学”。有些国家或地区则把研究人类体质的学问称为“人类学”。把研究人类文化的学问称为“民族学”。进入20世纪之后,美国和英国等国一般以“人类学”代替“民族学”,而欧洲和东亚不少国家仍称“民族学”。193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世界性人类学组织,由于考虑到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人类学称为“民族学”,故其名称定为“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合会”,负责筹备、召开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学术研讨会。近十多年来,“人类学”这个名称有逐步取代“民族学”的趋势。

  人类学于20世纪初传入我国,最初的学科名称为“民族学”。1926年,蔡元培发表《说民族学》一文,从此我国正式采用“民族学”作为学科名称。直至今天,民族学仍作为一级学科,在学术界占有较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人类学是“人类学”与“民族学”两个名称并用。笔者认为,“人类学”这一术语更为科学,更符合国际人类学的发展趋势。

  人类学知识和理论,尤其是文化人类学知识和理论,对于扩大人的视野,丰富人的知识,提高人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建设和谐社会、保护文化遗产具有积极的作用,对外交、外贸和军事也具有借鉴意义。高等院校的本科生有必要学习了解人类学知识。有关部门可在适当时候把“人类学概论”列为普通高校的必修课。目前,我国一些人类学概论教科书存在较多问题,需要组织有关专家撰写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教材,满足高校教学需求。

  第一,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大学都把人类学概论作为必修基础课。自20世纪上半叶起,在西方发达国家,人类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许多大学都把人类学列入大学本科必修课程,此外还有不少一流大学设有人类学系或人类学专业。日本、韩国和印度等国以及我国地区也把人类学作为基础学科,多数大学均开设人类学课程。目前,我国只有民族院校和几所大学的人类学系或社会学系把人类学概论作为基础课,而普通大学几乎都没有开设人类学概论课。

  第二,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需要人类学知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需要普及人类学知识。人类学研究种族和民族的形成与演变,探讨各种族、各民族的共通点及相异性,认为种族、民族没有高低之分、优劣之别。人类学反对民族自我中心主义,认为文化多样性和相对性是世界的客观现实,文化的差异、习俗的不同,是由于环境和历史不同而形成的。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它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价值难以比较,一切文化的价值都是相对的,绝对的价值标准是不存在的。认识文化的多样性和相对性,了解国内各民族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熟悉各民族的习俗、心理和性格,有助于不同民族之间相互理解、相互认同、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学会和掌握与异民族友好相处的方法,否则会造成误会和冲突。

  第三,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人类学知识。人类学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心灵)的关系。它认为,在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上创造的文化是物质文化,在人与社会关系基础上形成的文化是制度文化,在人与自我(或“心灵”)关系基础上形成的文化是精神文化。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的关系,是一个社会均衡和谐发展的根本。文化人类学有多个分支学科,尤其是生态人类学、宗教人类学、心理人类学及人际互动理论和交换理论等,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外交、外贸需要人类学知识。民族性格和民族风俗是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人类学自形成之日起,西方殖家便把人类学知识应用于殖民地的行政管理和外交、外贸管理,许多人类学者都被安排到殖民地工作。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的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各不相同,文化和习俗也各具特色。如中国人与日本人属于同一人种,都是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但民族性格和思维方式差异很大,如果不了解日本人的民族性,不熟悉他们的思维方式,就难以做好中日外交工作。外贸也一样,需要了解对方国家人们的爱好、口味、习惯与需求,倘若不了解有关情况,不仅赚不了钱,还有可能造成较大亏损。例如,鸦片战争前后,英法美等国不了解中国的风俗习惯和生活状况,运来大批吃饭用的刀叉、钢琴、睡衣和睡帽等,结果它们的卖价几乎抵不上运费。

  第五,军事需要人类学知识。人类学知识自19世纪以来便应用于军事,以解决西方殖民政府与当地土著之间的冲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类学知识则应用于对敌对国的战争。在战争期间,美国303名人类学家中约有295名以各种方式直接参与了战争的有关研究和咨询工作。他们提供了许多重要资料,以作为军事、外交的参考。例如,美国人类学家关于国民性和民族性格方面的研究对美事当局具有较大影响。美国人类学者促使美国政府作出了一项重大决定,即在广岛投放。在投掷之前,美国当局曾对是否投掷举棋不定,恰在此时,人类学家提出日本人的“处境行为”概念,他们认为,只有改变处境,才能使日本人考虑投降。的投掷可能使数十万人死亡,但只有的威力,才能改变整个战局,也就是改变日本的处境,否则战争将继续进行,且旷日持久。因此,美国当局决定在日本广岛投下,以求战争的早日结束。

  第六,文化保护和提升文化软实力需要人类学知识。人类学注重文化的相对性和多样性,认为各民族的文化都是适应环境的产物,都有其独特价值,都是对人类文化的贡献,因而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自20世纪初以来,我国不少知识分子不了解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和独特意义,不分良莠,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建国后,由于不了解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拆除了许多大城市的古城墙,毁坏了大量的古建筑。国外许多国家重视本民族、本国的文化遗产,较早就开始立法保护。1872年,日本政府制定了第一部关于文化遗产的保,美国于1906年通过历史文化遗产保。我国1982年才有第一部《文物保》。此外,人类学十分注重创新,认为创新是文化变迁的源泉和动力,人类文化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保持活力。这对于处理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关系,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积极意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文化人类学概论复习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