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网事

抗日烽火中的黔东南人!桂林保卫战总指挥

龙贤昭(1903-1998年)侗族,天柱县凤城人。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龙贤昭决心北上抗日,奔赴延安参加。1938年加入中国。在延安学习培训结束后,主动要求赴华东前线抗日,被分配到国民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游击支队,在支队司令员彭雪枫率领下,随部在津浦两侧抗击日、伪、顽,先后参加了对日伪“三十三天的“反”和“三个月的反顽斗争”及“五一”李黑楼战斗、“六一”新乔兴集战斗等。历任新四军第四师司令部通讯参谋、淮北边区武委会训练部长、淮北七分区团参谋长等。1944年至1945年,指挥部队在吕梁、山阳、黄集、林集一带活动,摧毁据点多个,重创日伪顽敌。

龙正才(1891-1982年)苗族,黄平县苗陇人,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1938年,龙正才任国民军三十七军一四0师70团团长,带领贵州兵参加台儿庄战斗,多次率部血战收复日寇占领的阵地。他为人正直,关心士兵,深得官兵拥戴,打仗能攻善守,一次恶战消灭日军一个团,受三十七军军长陈沛重赏。1945年,龙正才提任第九战区第三师少将副师长。后辞职回乡隐居施秉翁哨。

张鹏霄(1899-1975年)侗族,三穗县颇洞人,贵州陆军讲武学校毕业。1937年淞沪会战中,张为国民军三十四旅七0二团团长,浏河、罗店阵地,阻击日寇,他亲临前线,腿伤率部与日军激战4天4夜,将敌击溃。1938年参加武汉战,在湖北黃冈与日军激战,武汉失守后调防湖南,驻守汨罗。在长沙会战中率部歼灭日寇守备部队,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器械,与日军增援部队展开包围与反包围拉锯战,经惨烈白刃格斗,杀出重围,全团官兵所剩无几。后调任长沙兵站总监部少将处长、南昌军官大队队长、点验督军组长、徐州总参谋部参谋处处长,1945年任七十三军少将副师长,后返黔定居。

贵州抗日救1937年4月,因痛恨对日投降的政策,天柱、锦屏、剑河南明等地原国民军回乡军人,自发组织起来攻下天柱县城,赶走污吏,被关押的老百姓,成立“贵州抗日救”,推王泽龙(侗族,锦屏人)为司令,陈贡章(侗族,剑河人)为参谋长。5月26日通电全国,誓言抗日。由侗、苗、汉各族青年志士6000人、3600多条枪组成4个团,后改编为国民军34旅701团开赴上海抗战前线,在周家村阵地日夜激战,屡创和打退日军,数千将士浴血“八一三”淞沪会战。

杨德忠(1920-2000年)侗族,三穗县木界人。1935年随红军二、六团长征。1940年2月,任国民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第六支队主力一团二营营长。同年3月初,杨德忠率部伏击日军“天皇慰问团”,击毁敌汽车3辆,击毙联队长1名、其他日军30多名。后率部伏击“”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日伪军800多人,毙伤敌50多名,缴获枪弹一批。4月,日军调集日伪军千余人对新四军开展再“”。杨德忠率部抢占日伪重要据点,配合打响山城集突围战,歼敌100多人。5月,杨德忠率二营与偷袭日伪军展开激烈攻守战,顽强击退敌四次进攻,战斗中左膝负伤落下终身残疾。

强龙历史网:“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七十年前,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黔东南各族人民全民动员、义无反顾地投入了一场民族危亡、反对外侵的保家卫国战争和群众国运动,各族青年为民族危亡,,共赴国难,表现出誓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民族气节,彰显了不畏强敌、不怕的民族。据资料统计,八年抗战中,16个县征兵入伍者为91747人,阵亡将士达1156人,加上早期走出家乡投身的一批志士青年,黔东南赴战抗敌人数超过十万。各族儿女浴血沙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以下仅为十万黔东南抗战人物的其中一部分:

石韫琦(1911-1938年)侗族,黎平县孟彦人。1937年,任国民军第九十二师上尉连长,“七七”事变后率部投入抗战。他在家书中写道:“誓扫日寇不顾身,山河破碎待重振。”表明决心随时准备为抗日救国大业效命疆场。1938年,随国民军第四军第九十二师二七四团参加台儿庄战役,石韫琦所率连队拼死血战,为赢得大捷作出了贡献。后石韫琦率部奉调湖北,掩护主力部队撤退。5月13日,在湖北咸安徐家湾又一场对日血战中,不幸壮烈殉国,年仅27岁。

黎平侗苗抗日联队1945年初,杨标在黎平县城组织黎平、从江两县侗苗等族600余人,成立地方自卫武装团队,杨任指挥长。同年6月,自卫队改称“侗苗抗日联队”,由杨标率队南下广西打击日寇,联队被编入第四战区直属第一联队,杨任队长,受第二方面军司令长官张发奎直接指挥。这支少数民族抗日队伍英勇善战、神出鬼没,专以夜战奇袭日本侵略军,被日寇惊叹为“神兵”、“鬼兵”。一个多月歼敌300余人,成为广西地区奇袭日军的有生力量。

熊起厚(1904-2002年)?麻江县景阳人,黄埔军校第八期毕业。历任中国远征军预备二师参谋长、国民军四十九军参谋长、十九兵团参谋长,率部参与滇西抗战,历经多次惨烈战役,收复腾冲、龙陵、芒市、畹町等重要据点,完成打通滇缅公的重要任务,荣获干城章、云麾勋章。

吴瑞(1914-1937年)侗族,三穗县人。1937年为国民军七十三师班长,“八·一三”淞沪战役打响后,在赶赴上海嘉定前线与日军交战途中,分别给父亲、兄弟和爱妻写了三封绝笔书,随后义无反顾投入淞沪战役,率领全班战士打退日寇多次进攻,身负重伤仍战斗,壮烈时年仅23岁,用鲜血和生命实践了绝笔书中“日寇不灭,誓不生还”的誓言。

编辑:唐旭更新:

罗熠斌(1890-1937年)台江县台拱人,贵州陆军讲武学校毕业。任国民军第二十五军一0三师六一三团团长,1937年8月,罗熠斌率部随一0三师参加淞沪会战,在江阴县城突围血战中,日军突袭,部队伤亡惨重,罗熠斌率部反击,与日军近战拼搏,不幸中弹,时年47岁。

杨至成(1903-1967年)侗族,三穗县八弓人,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1927年加入中国。抗战全面爆发后,1937年至1938年,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部长、黄河两延卫戍司令员,担负陕甘宁边区经济发展工作与重担。杨至成矢志抗战,母逝不奔丧,挥泪挽联:“八千里长征报国即为报母;四十年矢志教儿亦是教人”。为粉碎日伪军围剿、经济、培养抗日人才作出了贡献。后被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吴绍周(1902-1966年)苗族,天柱县瓮洞人,贵州陆军讲武学校第五期毕业。“七七”事变后,任国民军八十九师二六五旅旅长,调磁县、安阳等地抗日,在南口打退日军“板垣师团”,在漳河反击战中突破“土肥原师团”,获四等宝鼎勋章。1938年调任110师师长,在山东一带阻击日寇,参加了举世闻名的台儿庄战役,1940年获三等云麾勋章。1945年,任第九集团军副总司令兼八十五军军长,在河南西峡口和重阳店两次战斗中,率部歼敌2000余人,俘敌3000余人,缴获战马800余匹,战车数十辆,枪械数千支,第二次荣获三等云麾勋章。

张子纲(1904-1939年)黄平旧州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抗战初期任国民军营长等职,率部转战于南京、徐州之间抗击日寇。1937年,他奔赴于皖东地区,深入农村,组织群众,收聚散军,组织敢死队二千余人,歼敌无数,屡建战功。因其深具指挥作战能力,尤富敌后作战经验,被委任安徽利、含等县少将游击司令,率部屡歼敌人,日军交通运输线,数月间截获日军补给物资无数。1939年,在古河镇通日帮会组织大刀队围困,奋战突围中中弹,时年35岁。

周志群(1897-1948年)三穗县青洞人,贵州陆军讲武学校第二期毕业。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任国民军第六旅少将旅长,在马金战役日军。攻打南昌战役中任前敌指挥,在距南昌城15公里的莲塘与日寇交战,他亲率步兵勇猛冲锋,与敌白刃相接,连拔两个据点,歼敌200余人。在战斗中,不顾腿伤指挥,阻击日军多次疯狂反扑,此次战役对长沙会战起了重大作用,周因战功升任二十九军副军长。1940年调任中国印缅远征军第六军副军长,兼贵(阳)毕(节)师管区司令和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1945年离职回乡。

八年抗战中,无论是普通士兵或指挥将领,在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抗日烽火中的黔东南人以血肉之躯,抗击日寇,浴血沙场,报效祖国,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英雄气概,他们的事迹极大地鼓舞着后方各族人民抗战到底的信心和决心。

张卓(1891-1951年)台江县施洞人,曾任云南讲武堂、湖南讲武堂教官、陆军步兵学校少将教育长。1942年4月任第一战区国民军第一军中将军长兼任渭潼警备司令部司令,在潼关一带抗击日军,于灵宝、新乡大败日寇,收复大田、大营镇、陕州等失地。1944年5月任第一战区29集团军中将副总司令兼第一军长,指挥所部第八师和第一O六师担任对日军的先锋。一O六师以惨烈白刃肉搏战重创日军,致使守敌撤退;第八师在崤函高地、弘农河畔,以血肉之躯对抗日军坦克师团,顽强抗敌,完成阻击杉兵团、熊兵团重任,全师战斗人员9700多人仅剩1200人。张卓被军政部授予干城章、云麾勋章、忠勤勋章。

梁聚五(1892-1977年)雷山县西江人,苗族,贵州省政堂、湖南大学、贵阳陆军测量学校毕业,参加过北伐战争和“八一”南昌起义。1940年参加中国远征军任第六军部主任,赴缅艰苦转战,抗击日军,写成《缅甸征尘》一书。“黔南事变”后,担任黔南抗日督导员,深入各地开展抗日督导工作,并协助地方组织自卫武装力量。

三穗抗日志愿军1939年秋,响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号召,800多名三穗各族青年先后报名参加抗日志愿军,整编为“三穗抗日志愿军第一营”,由八弓区区长、原国民军第十军回乡军官秦震寰任营副,率官兵626名,于1940年1月开赴衡阳编入国民军九九师,在湖南、湘东一带抗击日寇。

文炳清(1903-1985年)镇远县羊场人,1936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5月加入中国。后任国民军第八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排长、副连长、运输队长等。抗战爆发后,随部队二次过黄河,投入雁门关战斗。1938在晋西北反战斗中,带领全班6名战士担任突击尖兵,炸破东门,为全旅攻克日军盘踞营垒立下战功。他一人缴获步枪三支,全班被三五九旅授予勇士称号。1939年参加太原战斗,三次负伤仍作战,荣立战功。

王天锡(1893-1979年)侗族,天柱县凤城人,贵州陆军讲武学校毕业,陆军中将。曾任国民军二十八师师长、贵阳警备司令。1944年,日寇逼近湘西,夹击南宁。王天锡出任国民军第三方面军49军前敌总指挥,在湘西、桂北、桂林一带指挥抗击日寇,直至日本投降。抗战胜利后辞职返乡。

免责申明:文章内容未经对证核实,本站只提供途径。

麻江、丹寨抗日游击队1944年冬,麻江县宣威仫佬族农民文化斌为首组织苗汉群众100余人成立抗日游击队,12月下旬开往丹寨、都匀寻找抗日队伍,准备阻击日寇。贤昌人夏华(状元夏同龢之子)组建了由布依、苗、汉族当地群众300多人组成的5个治安游击大队,投入黔桂公、铁周边的社会治安工作,准备抵御入侵日寇。曾任国民军旅长、师长兼渝卫戍司令的下司人吴厚安(苗族)回乡组织“抗日自卫队”,准备抗击日寇,地方治安。1944年12月,日寇占领丹寨,在县城大肆抢劫,滥杀。当地苗汉自发组织游击队,奋勇截杀、围堵日寇。

顾维汉(1911-1975年)榕江县寨蒿人。1937年为国民军第一0二师六0七团连长,在淞沪会战中组织敢死队与日军血战。1938年10月,在万家岭阻敌战中,顾维汉抬棺上阵,拼死阻击,率加强营死守阵地,堵住日军突围通道,为万家岭战役歼灭日军一O六淞浦师团70%以上兵力,全歼4个日军联队立下赫赫战功。1944年5月,身为副团长的顾维汉率部参加第四次长沙会战,顽强抗敌得到嘉。顾维汉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南京战、徐州会战、武汉战、长沙会战,屡建战功,后升任一O二师少将副师长、代师长。

【强龙历史网:文化新闻综合网站】声明:强龙历史网:转载本文仅以信息为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认同其观点和立场。

黄平苗陇苗族抗日志愿兵?1943年,时任黄平县苗陇乡乡长雷震(苗族)号召苗族保家卫国,投军抗日,不到三天,动员组织了一个连的苗族抗日志愿兵队伍,由雷震任连长,120名苗家子弟在黄平、镇远集训10日后,编入国民军第七十四军张灵甫五十八师开赴湖南抗日前线,用鲜血和生命为抗战作贡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