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文化

白公祠历史沿革—历史沿革是什么意思

忠县白公祠位于忠县城西,是为纪念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公元772—846)修建的祠庙,也是与洛阳香山“唐少傅白公墓祠”齐名的全国两座白居易祠庙之一。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12月20日,由江州司马升为忠州刺史,次年(819年,元和十四年)3月28日到任,至元和十五(820年)年7月初离开忠州,在忠州为官一年半时间,共写诗词130首。

明崇祯三年(1630年),忠州知州马易从(贵州人)白居易,深知白居易在忠州为官时深受爱戴,遂建祠祭祀。人们尊称白居易为“白公”,故名“白公祠”。白公祠经历代维修,保存至今。清道光20年(1840年)知州薛济清,光绪26年(1900年)知州沈秉堃、2年(1913年)、7年(1918年)县知事熊光翥(zhu)、邹畏之分别补修。时期曾办过县立女子中学,建国后先后办过民办中学,师范学校,1986年全面修缮,1987年春节至今,2014年申报为第三批市级文物单位,2015年全面实施白公祠提档升级,扩大景区规模,落架大修祠内建筑,白园重新陈列布展,丰富白公文化内涵,是一处祀先贤、励后学、赏书画、咏诗篇的重要文化旅游景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