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文化

地名历史沿革怎么写【旧事】“济源”地名究竟如何而来?

西周、东周时期:济源一带有原、樊、向、苏、单等诸侯国。

据《尚书禹贡》载:“导水,东流为济。” 水即王屋山上太乙池之水。那么谁导水呢?宋徽在“封济渎诏书”中说:“朕惟百川,莫大四渎。禹导水,是为济源。”也就是说,是治理黄河的大禹将王屋山的水疏导成为济水的源头。

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不再由焦作市代管,由河南省直辖(副地级市)。

春秋战国:济源一带先属郑国,后属晋国,再后属韩、魏。

唐代(618-907):

《尔雅》中提到的“四渎”:长江、黄河、淮河、济水,就是古代四条独流入海的河流,“济”指的就是济水。古祭祀名山大川,即指的是“五岳”和“四渎”。唐代以大淮为东渎,大江为南渎,大河为西渎,大济为北渎。

1970年,属新乡地区。1975年5月,河南省委批准设立济源工区办事处,工区下辖虎岭区(县级) 、济源县。

春节主题征集:

济源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山,与山西省晋城市毗邻;南临黄河,与古都洛阳市隔河相望;西踞王屋,与山西省运城市接壤;东临华北平原,与焦作市相连,自古有“豫西北门户”之称。全市总面积1931平方公里,是一座新兴的工业旅游城市。

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 年):

济源一带政区变化较大,屡建屡废。唐末,济源境内有济源、王屋、河清三县。其中济源属孟州,王屋、河清属河南府。

商代:济源一带有向国、召国。

三国时代(220-280):济源境内设有轵县、沁水县,属魏国河内郡。

正如唐李颀《与诸公游济渎泛舟》所说:“济水出王屋,其源来不穷”,“崇祀典,诏书示三公”。

元代:王屋县并入济源县,属怀庆孟州。

东晋(317-420)时期:济源属前秦。北魏后分为东魏和西魏。济源东部属东魏,境内有轵、沁水二县。西部属西魏,境内设有邵郡。辖苌平县。

上古时代:济源就是夏朝故都,夏代第六代君王少康迁都原,即今济源市区西北部火车站一带。

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析轵县,设济源县,属河内郡。从此有了“济源县”。

北宋时期:济源境内有济源、王屋、河清三县,属孟州。

汉代(前206-220):济源境内设轵县、波县(今裴城一带)、沁水县(今王寨一带) 。

1986年3月,新乡地区撤销,济源划归焦作市领导。

那么“济源”地名究竟如何而来呢?今天旧事哥就来说一说。

《春秋列国形势》一图中,有一条发源于河南,穿越山东而入渤海,与黄河大致平行的一条河流,图中标为“济水”。但随着时间的飞逝,黄河多次改道,济水下游河道被黄河所占。

济水在古代是一条独流入海的河流。远古时期,济水的源头在王屋山。

1977年5月,河南省委决定撤销济源工区办事处,济源县重归新乡地区领导。

◆隋代始有“济源县”:

济源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夏二世曾在此建都,史称“原”。济源是传说中“愚公移山”的地方,千百年来,不拔、锲而不舍的愚公移山一直是激励济源人民加快发展的持久动力和宝贵的财富。从最新考古发现证明,早在旧石器时代末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即距今10000年前,人类就已在此繁衍、生息。这里曾是夏王朝的都城,战国至两汉时期“轵邑”以富庶闻名天下。

2005年济源升格为省辖市。

1913年属豫北道,1914年属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32年属河南省行政督察第四区。至1949年。

金时期:济源属金国(1115-1235),设济源、王屋二县。属孟州。

(本文整合自网络)

翻开《现代汉语词典》()第595页上就写着:“济水,古水名,发源于今河南,流经山东入渤海。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济水的河道。今河南济源,山东济南、济宁、济阳,都从济水得名。”也就是说,济源就因是“济水”的发源地而得名。可见,济水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

明清:济源县属怀庆府。

五岳、四镇、四海、四渎,年别一祭,各以五郊迎气日祭之。东岳岱山,祭于只州;东镇沂山,祭于沂州;东海,于莱州;东渎大淮,于唐州。南岳衡山,于衡州;南镇会稽,于越州;南部海域,于广州;南渎大江,于益州。中岳嵩山,于洛州。华山华山,于华州;西镇吴山,于陇州;西海、西渎大河,于同州。北岳恒山,于定州;北镇医无闾山,于营州;北海、北渎大济,于洛州。其牲皆用太牢,笾、豆各四。祀官以当界都督刺史充。

据《旧唐书》卷二十四《志第四礼节四》记载:

而在古代,济水地位也常煊赫。

今在济源市城北的济渎庙,就坐落于济水东源上,是为祭祀济渎神“清源王”而建,占地120余亩,规模宏伟,它不仅是河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建筑群之一,而且是现今四渎中惟一保存较好的祭祀。

◆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摘要]济源何时得名?从古至今济源地名又经过哪些改变?

西晋(281-316):济源境内有轵、沁水二县,属河内郡。

1949年8月属平原省,1952年平原省撤销,属新乡专区。

隋代(隋开皇二年(582年),文帝颁诏在济水源头修建“济渎庙”,祭祀济水成为国典。

◆济源地名的历史沿革:

时至今日,人们对济水知之甚少,几乎被淡忘了。其实,济水在历史上曾显赫一时,至今它的历史痕迹依存。

秦代(前221-前206):济源境内设轵县。一说属三川郡,一说属河内郡。

析轵县北置济源县,大业三年属河内郡。从此有了济源县。

民谣云:“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块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贴gaga(嘎嘎音,意为贴春联);二十九,灌壶酒;年三十,包扁食。”您的家乡风俗又有哪些不同呢?欢迎您与大家一起分享,方式:1、在评论栏直接回复。(记得加上地市名称)2、整理后发至邮箱。

北周(558-580)和北齐(551-577)时期:沁水县并入轵县,改苌平县为王屋县。

1988年6月,济源撤县建市,实行计划单列,以原济源县的行政区域为县级济源市的行政区域,仍归焦作代管。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