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文化

聚焦古代廉政文化 我们今天仍然需要曹邺桂林有哪些名人

据《书》载,曹邺任太常博士期间,宰相白敏中、高璩先后病死,讨论他们的谥号时,曹邺不阿附,不避忌讳,白敏中生平,谥号曰“丑”;高璩“交游丑杂,进取多蹊径,谥号曰“刺”。曹邺不过一个微不足道的太常博士,能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实属不易。

记者:曹邺有106首诗被收入《全唐诗》,除了代表作《官仓鼠》,还有哪些污吏的作品?

伍维平:至少五年以前,我就开始构思这本书。但是,要写曹邺,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怎么写和写什么的问题。正如我在本书前言所叙,历史上真实的曹邺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物?他的人生轨迹如何?千百年来,我们知之甚少,因为曹邺的故事长久地隐藏在历史的中。

伍维平:为一个人物立传,尤其是历史名人,必须要有翔实的资料。但是关于曹邺的史料记载并不多,怎么办?带着这个困惑,我反复思考推敲,决定打破常规传记的写法,以小说为载体,以曹邺生平主要线索为叙述脉络,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故事,虚实结合,在尊重史实、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特征的前提下大胆虚构,特别是运用中国传统章回小说的笔法,重在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张扬,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力图写出一个有血有肉的曹邺。

伍维平:“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这是曹邺一留于史册、流传于后世的不朽诗篇《官仓鼠》。

曹邺对今天仍有警示意义

记者:今天我们如何纪念曹邺?曹邺以及他的作品,对今天的反腐倡廉有何现实教育意义?

记者:曹邺历任天平节度使幕府掌、太常博士、祠部郎中、洋州刺史、吏部郎中、秘书监等职。除了写诗针砭时弊,曹邺为官正气,有哪些典故?

伍维平:曹邺中进士后,首任天平节度使推官。在任时,他到齐州查案,了包括刺史在内的贪腐官员,为百姓申雪。

记者:您写《曹邺》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

要写曹邺,面临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史料奇缺。曹邺的作品,据传原有三卷,但到了明朝江浙版《全唐诗》时便只有了二卷,本书附录《曹邺诗全集》(共计九十九题、一百二十首)便主要收录自《全唐诗》和毛水清、梁超然所著《曹邺诗注》。而对曹邺的生平事迹和历史定位,主要来自曹邺诗中所述,以及《曹邺诗注》《二曹诗跋》《曹邺古风诗序》《唐祠部曹公读书岩祠堂记》等书籍的少量信息。这些信息有的仅有只言片语,有的残缺不全,较为零散,对于全面深入了解曹邺,帮助并不大,因此素材收集和整体构思陷入困顿中。所以,直到2013年3月开始动笔,同年11月初稿完成。

桂林晚报讯(记者 肖品林)“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或许有的桂林人不知道曹邺,但一说到唐诗《官仓鼠》,相信很多人都能三两句。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正是出自曹邺之手。曹邺,桂林阳朔人,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也是桂林第一位进士。

习总曾指出,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追溯中华廉政文化,作为文明古国,中国素有“礼义、国之四维”、“公生廉、明生威”的思想。

记者:您这本书分27个章节,共计11万余字,从构思到成书,您花了多长时间?其间有没有遇到困难,难点在哪里?

当今的反腐倡廉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应积极萃取包括曹邺在内的古代“”文化的精华,将其为反腐体系建设的重要助力。我相信,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衰。因此,我们今天仍然需要曹邺。(图片均由伍维平提供)

记者:有学者这样概括曹邺的一生:“的考生,想家的游子,正直的官员,大胆的诗人。”您笔下的曹邺又是怎样一个人?《官仓鼠》质疑当时的朝廷用人制度,而《捕鱼谣》则直讽当朝,您认为是什么造就了曹邺正直大胆的性格?

作为诗人的曹邺,揭露社会矛盾、污吏的诗作除《官仓鼠》《捕鱼谣》外还有不少,如《齐州推事毕寄本府尚书》,辛辣地了污吏;《战城南》,地了藩镇拥兵混战;《出自蓟北门行》《筑城三首》了和兵役给老百姓带来的;《甲第》《贵宅》则揭露了达官贵人无度的奢侈生活。

伍维平:曹邺既是文人的榜样,也是为官者的榜样。《官仓鼠》是曹邺从政和反腐倡廉的宣言,他一心向廉,勤政,他以毕生经历践行了这个宣言。今天人们对曹邺的怀念,更是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干部清正、、清明”的呼声。

正直的官员 大胆的诗人

记者:这部小说更像一部曹邺传记,我也知道您一直在写小说,这次写一个历史传奇人物,为什么选择小说的形式,而不是文学的形式?

伍维平:我读小学时,语文课本里有曹邺的代表作《官仓鼠》,朗朗上口。当时知道他是我们阳朔人,我非常自豪。也就是从那个时候,我就开始迷上他了。曹邺是阳朔文化历史上的标志性人物。我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阳朔人,有义务挖掘本地历史文化。而曹邺、勤政、勤俭节约的,即使在今天也有着深刻的现实警示和教育意义。如何把曹邺的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来,把曹邺的精气神挖掘出来,把真实的曹邺写出来,奉献给广大读者,成为我多年的夙愿。

伍维平:因时间久远、历经战乱等各种因素,曹邺遗迹所存甚少,现主要有曹邺读书岩。在阳朔县城北的天鹅山下,有一高宽各数米的天然石洞,洞口石壁上镌刻有“曹邺读书岩”五个字,相传曹邺曾在此处读书。历代文人对此也多有吟诵,比如明代著名学者解缙便有诗云:“阳朔县中城北寺,人传曹邺旧时居,年深寺废无僧住,惟有石岩名读书。”旧时这里还建有慈光寺(亦称城北寺),现已。

《曹邺》作者伍维平还原一个真实的曹邺

近日,桂林本土作家伍维平的历史长篇小说《曹邺》作品研讨会在阳朔举行,受到与会专家好评。这本书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加上文学的想象,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曹邺。那么作者如何拨开时间的,写活一个1000多年前的桂林名人?曹邺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曹邺的故事对当今时代有什么警示意义?我们专访了伍维平先生。

其次,曹邺在京应考十年,九次落第,冷眼。大中四年(公元850年)中进士时,曹邺已年近四十了,对冷暖有了切身体会,所以他进入后,只希望自己不要做百姓痛恨的“官仓鼠”,做一个勤勉廉政、磊落的好官。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曹邺逐渐了的和社会的。正如他在《杂诫》一诗中把比作臭气熏天的鲍鱼之肆,深知在那种之地难以保持自己的“香气”,不如洁身自好,趁早归隐。于是,他于唐僖乾符五年(公元878年)辞官回到桂林,终老于山水间。

伍维平:首先,曹邺出身贫寒,在当时还是穷乡僻壤的阳朔生活了很长时间,与普通百姓生活在一起,对人民的疾苦有着深刻的认识。

《曹邺》封面记者:如今在阳朔和桂林,是否还能找到与曹邺有关的遗迹?保存得怎样?

另外,阳朔人为纪念曹邺,曾在其故居旧址建曹公祠,将其生前读书的山洞名为“读书岩”。明朝时还在县城东街建“唐时名贤坊”。此外,曹邺曾从阳朔迁居到桂林的阜财坊,后因其进士及第,又改名迁莺坊,坊址在桂林西门一带,具体已无法考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