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文化

宋人首赞“桂林山水甲天下关于桂林山水的论文

广西在历史上也被称为粤西之地。它与今天广东地区的分治,大致是在唐宋之交。

“从来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柳元在柳州留下了精彩的诗文。从个人生涯上来说,这是一段不怎么让人愉快的经历,但对于文化史来说,却足可大书特书一笔。历史上的很多边远小城,就是因为有着一两位名人奇士的光临,成就了千古的名声。中国人是尚贤的民族,名人经济从来就没有过时过。

电影里,刘三姐用歌声鼓舞人们与恶斗争,但作为一个传说人物,有些关于刘三姐的故事,并不美好。比如有些人说,她生于唐中神龙元年(703),从小聪慧过人,能歌善唱,被视为“神女”。12岁即出口成章,妙语连珠,以歌代言,名扬壮乡。后曾到附近各地传歌。慕名前来与她对歌的人络绎不绝,但短则一日,长则三五天,个个无歌相对,无言以答,羞赧而退。然而刘三姐的才华却遭到的嫉恨,后被害死于广西柳州。

游锡剑说,柳元的诗歌存世138题,164首。他在柳州时期的诗歌创作,虽只35首,水平却很高,与永州时期相比,多了奇峭之气。如《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中描绘:“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又如《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云:“临蒸且莫叹炎方,为报秋来雁几行。林邑东回山似戟,牂牁南下水如汤。蒹葭淅沥含秋雾,橘柚玲珑透夕阳。非是白蘋洲畔客,还将远意问潇湘”,显然是说柳州比永州还难熬。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卜松竹

西南的边防重地,优美的自然景观

“三月三”与中国古代重要的传统节日“上巳节”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些学者认为,它与南方远古时期的蛇神、女娲有关,逐渐演化成青年男女互表爱意的节日,所谓“三月三,穿件青布衫。大蒜炒马兰,吃完上南山”。

学者游锡剑说,柳元诗较为写实,在柳州创作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柳州峒氓》《别舍弟一》《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等诗,均借岭外奇山异水、奇风异俗来描绘自己入柳之后的惊惧与深藏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如作于赴柳途中的《岭南江行》:“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研究者钟乃元言,隋唐以前,中原人士视五岭以南的广袤土地为同一区域,以为无甚差别。随着唐宋两朝对粤西地区经营的加强,对粤西了解的逐渐增多,粤西逐渐显示出它在地理区位上的独特性,“粤西地处西南边陲,岭南以西。东北部,五岭中的越城岭、都庞岭将它与湘楚大地隔开。东部,东北—西南的萌渚岭、大桂山脉、云开大山脉将岭南自然分割为东、西两半。南部,濒临天然巨浸北部湾。西南与越南接壤(唐代称安南,宋称交趾),十万大山绵延西南边境。西与唐宋时期的民族南诏、大理为邻,北靠黔南(古又称夜郎等),乃云贵高原之边缘。总而言之,粤西之四周大多有高原、山脉、海洋等作为天然屏障,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粤西通常是中原人士罕至之地。同时,自晚唐以降,随着中原王朝在安南的削弱甚至消失,粤西真正成为了中国西南的边疆”。

另一方面,“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广西有着极为优美的自然景观。

“三月三”是壮族地区最大的歌圩日,又称“歌仙节”,相传是为纪念刘三姐而形成的民间纪念性节日。198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正式将之定为“三月三”歌节。

“一把芝麻撒,我有山歌万万千;唱到京城打回转,回来还唱十把年”。2006年,刘三姐歌谣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月三”歌圩日纪念“歌仙”刘三姐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柳元毕竟是一地的行政长官,民情风俗方面的情况,他不能不察。在他的诗里,我们可以看到1000多年前柳州民间生活的丰富侧面,比如这首《柳州峒氓》:“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鹅毛御腊缝山嗣,鸡骨占年拜水神。愁向公庭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

钟乃元说,广西生态对身临其境的诗人的影响之大,表现在他们动辄以“甲天下”、“天下之最”赞誉当地的山水美景。最为常见的是对桂林、阳朔山水的赞誉。韩愈送严謩任桂管观察使时将此行比为“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可知桂州山水之美在当时已小有名气。宋广西提点刑狱王正功首唱“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从此成为千古之论。

大多数人知道刘三姐,是因为那部红遍,且走出了国门的音乐电影《刘三姐》。1961年,《刘三姐》摄制完成在全国各地公映。它不仅是新中国第一部音乐风光故事片,也是当时拷贝发行量最大的影片,所谓人美、歌美、景美的“三美”佳作。后来发行到中国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风靡一时,久映不衰。

“八山一水一分田”

柳元在柳州

写广西的诗歌很多,但可能没有哪首比刘三姐的山歌更出名。

特殊的地理区位决定了粤西在唐宋人看来有两大特点。一是偏僻遥远,二是军事地位重要。钟乃元说:“它外接安南(交趾)等东南亚国家,一有边患即可作为屏藩;内控两江溪洞,羁縻地区方圆上千里;西可驱驰南诏、大理,东可拱卫岭南东部,北溯可下湘江、浮洞庭,远通中原。可以这么说,唐宋两朝,粤西是真正意义上的西南边防重镇。”

“天教识尽汉山川”的宋代山水鉴赏大师范成大,是第一个提出桂林之山“天下第一”的人。他说:“余尝评桂山之奇,宜为天下第一。士大夫落南者少,往往不知,而闻者亦不能信”。实际上钟乃元指出,类似桂林的山,在广西还有很多,比如柳元描绘柳州诸山云:“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生活憋屈但诗文精彩

作为世界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充分的地区之一,广西有无数的岩洞。范成大当年就记录了24处。也有优美的江水,所以虽然地僻人远,许多北方文人不适应,但还是能保有一分欣赏的心态。比如邹浩“生绡图写北人看”,张泌“溪边物色堪图画,林畔莺声似管弦”,张孝祥“云山米家画,水竹辋川庄”,刘克庄说“阳朔千山献画屏”,黄庭坚“李成不生郭熙死,奈此百嶂千峰何”,都盛赞山水之美,胜于丹青妙笔。

憋屈的生活,有时会化成极好的诗情,所以我们能看到这样的诗:“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或者这样的诗:“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好无奈,好好看。

民俗学者刘科说,壮族民间认为,“歌圩”是刘三姐传歌才形成的,歌圩的歌就是刘三姐的歌。千百年来壮族人民对她的与热爱之情是一致的。现在,“广西很多地区都立有刘三姐的塑像或刘三姐庙。每当有新的壮歌集问世,必先捧一本供在她的像前。有些地方的歌圩,第一项议程就是抬着刘三姐的像”。

关于刘三姐及其歌才、歌艺的传说遍及整个华南珠江流域,甚至涉及湖南、江西、云南等省,涉及华南地区的壮、汉、仫佬、毛南、瑶、苗等诸多民族。华南珠江流域的许多风物民俗,都留下了刘三姐的印痕,从而构成了一个刘三姐民俗文化圈。

公元815年,柳元调任柳州刺史。他对这个肯定是不满意的。因为在此之前不久,他刚刚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永州之任,返回京师。南下途中,他与好友刘禹锡在衡阳分手时,写下了著名的“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诗句。

一把芝麻撒,我有山歌万万千

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刘三姐这个人,我们不知道。她也许是一个真实的山歌手,也许是无数无名山歌手组合幻化而成的一个形象。但这都不重要。只要有了这个名字,我们就拥有了一位歌仙,拥有了一个永不落幕的歌圩,拥有了唱也唱不完的山歌。

“想妹一天又一天,想妹一年又一年;铜打肝肠都想断,铁打眼睛也望穿”,春天的歌,里面好多的相思。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