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文化

桂林人文历史桂林十二五:桂林历史文化焕发勃勃生机

“逍遥楼上望乡关,绿水泓澄云雾间……”独秀峰下,漓江西岸,始建于唐代的逍遥楼曾与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等人文地理坐标齐名,名人骚客荟萃,但最终湮灭于历史尘烟中。去年1月,桂林市委提出要重建这一承载桂林千年历史记忆的名楼,打造桂林历史文化新景观。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也取得了不少进展。2014年6月19日,桂林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揭牌。目前,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新展陈馆、景观大门、广场、围墙等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已实现了由立项项目到挂牌项目的提升,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增添一张重量级文化名片。靖江王陵也已完成了重点区域野外遗址文物的安防工程(一期),昭和、安顺、温裕3个王陵完成整治工程,悼僖、荣穆、怀顺等3个王陵完成考古清理,使遗址公园基本形成了框架和雏形。

2014年,市将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列为为民办实事“文化惠民”工程。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截至目前,全市新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804个,占全市1655个行政村的46.8%。

2014年3月,市委、市常委会主任赵乐秦主持召开了桂林历史文化利用专题座谈会。他说,很多人都只知道桂林山水美,却不了解桂林深厚的历史文化。作为现代的桂林人,要本着对桂林如此厚重的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寻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价值”,努力把桂林散珠碎玉式的历史文化系统梳理、传承、开发利用。去年4月3日,赵乐秦在市历史文化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再次强调,桂林历史文化利用已进入“春天”,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唱”好“三部曲”,进一步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发展壮大文化产业,不断提升桂林的核心竞争力。市长周家斌提出,桂林要好珍贵的历史文物,将它与旅游结合起来,把历史文化的精髓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2009年4月29日,大舞台迎来首场演出。时光荏苒,其以每月二到三次的演出频率与大家见面。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参加大舞台演出的群众演员达5万多人次,年纪最大的90岁,最小的4岁;现场观众23万多人次,通过各种观看演出的群众和中外游客达2000多万人次。

“百姓大舞台,有我更精彩”,这是桂林百姓文化大舞台的经典台词。

去年3月28日,美国飞虎队桂林遗址公园开园。它的建成,不仅是对那段历史的回顾与纪念,更为桂林的旅游发展增添了新的吸引力。

如今,逍遥楼的建设已进入最后的装修阶段。逍遥楼重建项目部相关负责人说:“建成后,逍遥楼占地630平方米,从滨江面到宝顶的高度是33.2米。这是专家认证和设计师精心考量的结果。”将来,市民游客来到这里,既可以了解逍遥楼的过去,也能读到桂林的历史文化沉淀,还能领略桂林市区尤其是漓江沿岸的精华风光。

围绕“寻找桂林文化力量,挖掘桂林文化价值”的总体要求,桂林历史文化利用工作从重现经典历史文化地标开始展开。

在大舞台的引领下,桂林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硬件设施得到提升,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示范性、引领性得到进一步。“周末大家乐”、“读书月”、“漓江之声”、“文化大讲坛”等群众文化活动,都成了桂林具有代表性的“群众文化品牌”,桂林的群众文化生活愈发精彩纷呈。

承载桂林千年历史记忆的名楼逍遥楼在漓水之畔再现;桂林明清时代遗留下的历史街巷正阳东西巷很快将以新的繁华风貌,展现在面前;明朝靖江王府城墙“拆围透墙”后,将还原历史原貌,重现王府风范……近年来,一股“寻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价值”的劲风吹拂桂林,一系列以此为主题的行动在桂林如火如荼地展开。

一系列文化品牌所焕发的勃勃生机,只是桂林文化蓬勃发展的缩影。为了让更多百姓可以享受到国家进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桂林市还推出了一系列覆盖城乡的文化惠民工程。

●重现经典历史文化地标提升城市魅力

去年8月,桂林市正式启动对靖江王府的“拆围透墙”工作。12月初,秀峰区率先启动绕城步道铺设工作,标志着靖江王府“拆围透墙”工作顺利进入第二阶段,为年底前全面完成“拆围透墙”工作了良好开端。将来,靖江王府城墙四周将被步道所围绕。采取仿古修缮的形式、结合古城墙修缮项目,这条步道将成为桂林市区一条舒适、尺度宜人的公共绿道。

桂林“文化珍宝”所覆盖的岁月尘埃正被拂去。“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在和民间的共同努力下,开始重新擦亮招牌。文化就是价值,文化就是力量的也越来越深入。

此外,电视信号覆盖也取得了新进展,目前全市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了97.45%、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了97.97%。一院两馆、广电中心、桂林展览馆等一大批群众文化公益性设施建设基本建成。(记者庄盈)

6年来,观看和参与大舞台的演出已成百姓生活的常态。前后近200场的演出,不仅拓展了桂林文化内涵,也丰富了桂林人的生活。

2015年1月,逍遥楼正式动工兴建。工程从设计到土建到装修,已进入冲刺阶段,逍遥楼的面貌已几乎可以看全。

赵乐秦曾说过,文化不仅是桂林的特点和优势,也是桂林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当历史文化资源被更好地发掘抢救、整理收集、传承,桂林文化与旅游的跨域合作将日益深入,并逐步成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中涌现的新业态。桂林几年的探索了他的这番讲话。

记者在工地上看到,逍遥楼是座以钢筋混凝土为框架、结合木质建材的仿唐建筑。从外面看,逍遥楼为两层三檐,屋檐上铺着灰色琉璃瓦,非常古朴。走进楼内,则会发现它是4层楼的建筑。站在楼上远望,象鼻山、訾洲、七星岩、伏波山、尧山以及漓江尽收眼底。就连参与施工的工人师傅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这逍遥楼真是桂林市区最佳的风景观赏点。”

名人故居的修缮逐步推进。如今,李仁公馆、白崇禧故居、黄旭初故居、李济深故居、黄琪翔故居等5处名人故居正在“打包”申报自治区文物单位。李仁故居、官邸及公馆,还有灌阳唐景崧故居、会仙白崇禧故居、阳朔徐悲鸿故居、雁山唐氏庄园陆续得到了修缮与展陈。

2014年,桂林市制定了《桂林历史文化利用总体方案》。文史、文保等单位历时8个月,出动调查人员2000多人次,迅速着手收集、挖掘、抢救桂林的文化遗迹,将那些散落在桂林各地的“散珠碎玉”进行了系统的归集整理。

●历史文化与旅游融合让城市更有内涵

农家书屋建设,也成为桂林文化惠民工程的亮点。目前,全市1655个行政村共建成农家书屋1714家,实现了“村村有书屋”的目标,完成任务的比率达101.8%,共向农家书屋配备图书25.7万册,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17.2万张。五年来,区、市、县各级累计投入资金不少于5000万元。打造了全国示范农家书屋1家,全区示范农家书屋21家。

说到桂林的历史文化地标,靖江王府不能不提,它一直被认为是桂林城最显著的标志。但是由于历史变迁,王府除西侧城墙外露之外,其余三面均淹没在倚墙而建的建筑中,且街巷之间互不通畅,导致王府度较低。因此,从空间上凸显王府的立体感,整治周边街景巷道,理清城墙、巷道与人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势在必行。

桂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许多历史文化如珍珠散落四方,亟待重新整理和起来。

大舞台不仅探索出一条“投入小、社会影响大、百姓广参与、群众得实惠”的文化惠民新子,更开足马力全面激活了桂林城乡老百姓文化生活,为提升全市人民的文化程度不懈努力。

在“寻找文化的力量,挖掘文化的价值”过程中,桂林市项目建设带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历史文化与时代脉搏紧扣,努力提高城市文化与旅游品位。2015年11月18日至20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联盟第五届联席会在桂林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桂林市挖掘、整理、文化工作给予高度肯定。

●公共文化活动催生城市新活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