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资讯  信息

发展检验检测认证服务 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作为制造业的“试金石”,有助于倒逼企业注重质量品牌,提升国产制造质量水平,提高大众对“国货”的消费信心,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

聚焦服务型制造(7)

王勇

检验检测认证是国家重点发展的高技术服务业之一,是国家质量基础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国际通行的第三方评价工具。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检验检测认证列入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模式之一,将进一步促进检验检测认证行业繁荣发展,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支撑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检验检测认证的内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相关定义,检验检测是指由依法成立的专业技术组织依据相关标准或者技术规范,利用仪器设备、环境设施等技术条件和专业技能,对产品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特定对象进行验证的活动。认证是指由认证机构证明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相关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或者标准的合格评定活动。

检验检测认证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检验检测认证已经融入到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是推动质量强国建设的关键保障,是建立和维护生产秩序、贸易秩序、社会秩序、国家秩序乃至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重要工具。

检验检测认证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对推动制造业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从高中间投入成本到低中间投入成本转型升级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保障作用。

检验检测认证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的重要手段。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作为制造业的“试金石”,有助于倒逼企业注重质量品牌,提升国产制造质量水平,提高大众对“国货”的消费信心,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对国际而言,随着我国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检验检测认证在供需两端传递质量信号,引导各方建立和传递信任,用专业技术把好“出口关”,提升产品国际美誉度。

检验检测认证与服务型制造的关系

检验检测认证与服务型制造密不可分,大力发展创新型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对于推动服务型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检验检测认证是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的典型模式。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是一种高新技术产业与服务业相结合的高技术服务业,能够延伸和增容服务业的价值链,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是服务型制造的典型模式之一。检验检测认证已经由“监督式”向“服务式”发展,从模式看,不再局限于单一确认是否合格,而是从研发设计环节就开展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服务;从参与方看,除了政府、第三方机构,生产制造类的企业也在逐步开放自身资源为社会提供服务;从技术手段看,用于检测认证的各类工具、装备快速更新迭代,为行业提供更加智能化、精准化的技术支撑。

检验检测认证是服务型制造生态建设的重要元素。检验检测认证贯穿产品研发、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是国际上产品制造流通的“通用语言”,国外检验检测服务业的发展实践表明,检验检测服务业能够拉动其他服务业的发展,应着力发展面向制造全过程的认证认可计量检测等服务。

检验检测认证是服务型制造夯实基础的有力保障。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肩负着守护产品质量的使命,在合法的基础上,依靠专业技术、设备、经验为社会提供公正、科学、权威的技术服务。

国内外发展现状

从国外来看,发达国家检验检测认证服务起步早、规模领先,占据我国检测认证市场份额大。国外发达国家重视质量技术基础能力建设,发展历史悠久。全球市场占有率最大的检测机构为瑞士通用公证行(SGS),2019年其业务规模达502亿元,占全球业务规模的5%左右,另外,法国必维(BV)、德国莱茵(TüV)、英国天祥(Intertek)等在全球市场也占有较高的地位,其市场占有率均在2%以上。尽管在我国境内注册外资检验检测机构数量占比仅为0.5%,但其市场份额比例远远高于国内机构比例。发达国家检测认证机构国际地位高、创新能力强,对我国检测认证服务带来巨大挑战。

从国内来看,我国检测认证行业发展迅速,不断优化市场环境,加快变革步伐。1991年5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标志着我国的质量认证工作由试点起步进入了全面规范推行的新阶段。2001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将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并组建国家质检总局,并成立国家认监委,标志着我国建立了统一的认证认可管理体系。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截至2019年底,国家认可中心累计认可各类合格评定机构11409家,共有检验检测机构44007家、从业人员128.47万人,对社会出具各类检验检测报告5.27亿份、实现营业收入3225.09亿元。

我国检测认证行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正加速重塑产业形态。一是信息技术提升检测认证机构数字化管理水平;二是信息技术为检测认证行业带来创新发展机遇。

主要应用与实践

第一,面向制造全过程提供精准服务,建立质量提升综合技术能力。基于企业对提升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损失、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需求,检测认证服务正由提供单一的合格性认证、检测等业务向集诊断、试验、分析、改进、验证为一体的整体综合服务发展转变,深入到生产制造各个环节,以“问题整体解决”为目标,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升质量效益。

第二,整合和开放社会检验检测资源,推动多方共建共享服务平台。检测设备开放共享已经成为行业发展趋势。中小企业因资金等因素限制,只能被迫采用低精度设备,亟须高水平的检测配套设施。具有实力的龙头企业拥有先进仪器设备的,通过共享使用,可以加强资源有效利用,分摊高昂的维护和折旧费用。

第三,探索新型检测认证服务和模式,提升制造及产品质量可信度。

第四,创新开发共性技术和先进仪器设备,推动“质检”向“智检”转变。

发展对策与建议

第一,形成更加有效的政策合力,促进检测资源高效配置行业有序发展。为满足新形势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我国检测认证行业发展秩序,建议有关部门在“十四五”规划发展中加强政策联动、统一部署、分类施策。支持龙头机构引领质量提升,对标国外先进水平,集中资源打造一批技术强、服务优、能力全的权威检测认证机构,服务好国计民生关键领域;对于“小散弱”类型的检测机构,要进行资源整合,打击恶性竞争,提升检测认证的科学准确性;对新增新建的检测机构加强科学论证,减少同质化竞争,避免重复投资,造成资源浪费。

第二,强化前沿和基础技术研究,提高检测认证关口前移解决问题能力。加大力度支持关键共性质量技术研发,提升PHM(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自主创新软件、六性协同、信息安全、绿色环保、智能制造等质量技术支撑能力。促进检测技术和产品研制进一步融合,推动检测机构由“看病”向“治病”转变,将诊断、检测向研发设计阶段前移,争取早介入、早验证、早成熟,着力提高为企业解决质量设计、质量控制、质量改进等问题的能力,为行业提供质量可靠性整体解决方案。

第三,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和服务型制造全要素的深度融合。充分借助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技术,推动“互联网+”“智能检测技术”等创新发展,提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售后维护等各环节的服务型制造水平,实现全生命周期创新要素深度融合。在设计环节,运用VR/AR技术进行需求模拟仿真,预测方案可行性及提前评估和改进产品质量,运用工业APP进行个性化设计,提高设计效率。在生产环节,运用新型传感技术实现快速测量控制,运用机器视觉技术应用实现可视化缺陷检测,运用远程监控技术提升生产制造效率等。在售后环节,借助5G技术、PHM及远程支持装备,实现在线控制监测及远程运维指导和技术保障。

第四,构建多层次综合标准体系,提升我国服务型制造领域关键话语权。开展全方位的技术标准研制,强化服务型制造基础标准的有效供给,提升我国服务型制造在国际上的主动权和影响力。研制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服务型制造的安全性、基础性、管理层面的问题进行规范;发挥制造型企业自身技术优势,在产品核心创新技术层面制定高水平企业标准;积极开展团体标准研制,充分发挥团体标准的积极作用,加强对标准研制的跟踪研究和创新转化。

(作者系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秘书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小猪宝贝国语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