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农业农村将迎来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时报时评
李成刚
作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吹响冲锋号角的纲领性文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对始终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三农”问题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
改革开放40多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不断创新发展,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模式发生深刻变化,市场化程度以及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逐步提高。以此为基础,“十四五”规划建议通过顶层设计和政策调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了我国农业农村向现代化迈进。
从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建立“产业、生产和经营”三大体系的战略部署,到“十四五”规划建议对农业农村创新发展的布局,不难发现,过去几年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党和国家的农业农村发展战略正在进行更加科学地针对提高质量效益的调整。
首先,政策导向从注重微观向注重宏观转变,农村资源配置从区域化向全局化转变。经过多年努力,农业农村政策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村微观经济活力、繁荣农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取得了成绩。“十四五”开始,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将迈向现代化,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培育新型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在根据不同区域农村的实际情况追求结构差异性的同时,树立开放思维、国际思维的大局观,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加强合作与互补,以全国乃至全球为空间进行农村生产力布局。
其次,农村基本建设更加注重长期目标。2019年我国城市化率为60%,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70%左右。要实现这一目标,农村基本建设诸如住房、道路、电力、水利,以及养老、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必须考虑长期效率。“十四五”规划建议要求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无疑正是基于这一政策考量。可以预计的是,在政策推动下,农业农村发展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以质量效益为导向的新机遇。
再次,在继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的同时,政策将从“扶贫”逐渐转向更加注重“扶农”。今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将胜利完成。不过,全部脱贫不等于今后没有贫困人口,只是此后相对贫困人口将成为主要形式。因此,农业农村政策将在此基础上作出调整,以扶农政策为框架,解决好新发生的贫困问题,通过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无粮不稳、无粮不安”。在动荡变化的国际形势下,农业不仅要确保国内粮食安全,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满足富裕起来的人民群众的需求,这无疑为农业农村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我国农业经济也将进入更加多元的、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 标签:私服au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
国际观察丨QDII额度发放常态化 跨境投资更便利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向17家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发放了103亿美元额度。…
- 基层治理路(10)丨贵州习水:“五到组”网格化探社会治理新路
- 李艺铭:数字经济核算统计标准出炉 为规范有序发展提供支撑
- 热点丨碳达峰碳中和硬仗 正驶入“快车道”
- 百年纪事(102)丨文艺八条发布
- 聚焦丨推动政府税收高效有序征管
- 商道经纬丨“618”年中购物节或迎来一波“补偿性消费”
- 时报时评丨高考只是青春的起点
- 【视频】国研中心党员风采录②丨杨玉洋:努力践行党员干部“关键时刻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
- 股市进行时丨A股“杠杆牛”卷土重来?
- 人民币汇率单边上涨态势不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