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开放的“双循环”应对新变局
新蓝图 新征程(3)
时报时评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以来多次强调的重要问题,成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政策指引,具有深远意义。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发展环境与过去相比将大为不同。察世情,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治理体系遭受逆全球化、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严峻挑战,而今年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加剧了我国外部环境的变化。观国情,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中,中国需要立足做好自己的事,加大“向内”发展,推动国内大循环。我国有14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是全球最大和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具有巨大增长空间。推动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就是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
而且,构建新发展格局已是时不我待、迫在眉睫。可以看到,从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在全国两会上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到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再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体现了中央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战略布局,“双循环”已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路线图。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抓手是要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淤点堵点,推动供给和需求两端齐发力、消费和投资两翼共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循环畅通。比如通过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推动从东向西的产业梯度转移,带动中国西部相对落后地区的发展,释放出潜在的市场空间。
但是,强调内循环并不意味着中国要走“关起门来搞发展”的路子,而是要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过去40多年,得益于制度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没有变,习近平主席11月4日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向国际社会释放出了我国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强烈信号:构建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下一步,中国将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将更有效率地实现内外市场联通、要素资源共享,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
毫无疑问,国内大循环不是闭关锁国,而是扩大开放。从某种意义上说,当前中国的改革开放需要同时对内、对外加大力度。于外部,是继续开放市场,了解并参与创建国际规则,真正实现共赢共享。于内部,是建立统一公平的国内市场,建立法治社会、信用社会,强化政府服务,改善营商环境。此外,中国还需要在要素市场、产权市场的改革和建设方面取得突破。
- 标签:杀生在线观看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
国际观察丨QDII额度发放常态化 跨境投资更便利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向17家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发放了103亿美元额度。…
- 基层治理路(10)丨贵州习水:“五到组”网格化探社会治理新路
- 李艺铭:数字经济核算统计标准出炉 为规范有序发展提供支撑
- 热点丨碳达峰碳中和硬仗 正驶入“快车道”
- 百年纪事(102)丨文艺八条发布
- 聚焦丨推动政府税收高效有序征管
- 商道经纬丨“618”年中购物节或迎来一波“补偿性消费”
- 时报时评丨高考只是青春的起点
- 【视频】国研中心党员风采录②丨杨玉洋:努力践行党员干部“关键时刻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
- 股市进行时丨A股“杠杆牛”卷土重来?
- 人民币汇率单边上涨态势不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