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资讯  新闻

【桂林日报 · 专版】3300余件实事办到了百姓“心尖尖”上 —— 七星区学党史

【桂林日报 · 专版】3300余件实事办到了百姓“心尖尖”上 —— 七星区学党史

  “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今年,“高品质生活”是习总在多个场合强调的关键词。

  民生是最大的。一件件小事,牵动的是大民生。今年来,七星区紧扣“学党史,为民办实事”主题,开展“万名党员干部访民情、解民忧”活动,将实事办到了百姓的“心尖尖”上。

  截至目前,七星区共为民办实事3305件,累计参与活动人数48956人次。开展“万名党员干部访民情、解民忧”活动1160次,参加活动人数5580人,走访人数14739人,收集到群众反映问题数量536件,已解决问题数量470件。

  对于中国人而言,家是日常的柴米油盐的寓所,更是孕育希望、奔向美好的载体。今年,七星区在让百姓“住得更好”方面下足了功夫,大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持续推进公租房建设与分配工作,巩固文明城市成果,打造“平安漓东”、“幸福漓东”,让38万人在此更宜居。

  今年5月16日,七星区对外公布,将鸾东小区作为七星区首个老旧小区改造精品示范点进行改造。改造将投入2300万元,从7月开始,年内完工。改造力度、投入资金为该区历年来单个老旧小区改造之最。

  改造后,小区将实现路平灯亮、处处透绿、停车有序的目标;同时,还将新建党群文化小广场、24小时党建学习有声阅读站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

  今年,七星区将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到实处,花大力气重点推进2020年桂花园小区等7个老旧小区改造收尾工作。同时,斥资1.12亿元启动漓东片区、七星片区、东江片区等27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计划改造楼栋数422栋,计划改造户数7005户,住宅建筑面积569518平方米。截至目前,七星区已完成辖区58个无物业小区、5个“三供一业”老旧小区基础设施项目改造提升工程,总计改造面积69.5万平方米,涉及居民1.3万余户,3.6万余人受益。

  这厢老旧小区改造如火如荼,那厢的船上人家已“上了岸”。老船家黄淑忠告别吱呀作响的桨橹和河流,擦干了脚住进了公租房。尽管世代沿漓江讨生活,有着“故河”难离的情感,但黄淑忠还是觉得搬入公租房更好。这么一来,就不必在涨水季节彻夜难眠了。

  今年6月,我市被国家住建部正式确定为全国19个公租房APP试点应用城市之一,申请者只需要下载公租房APP,便能够在手机上实现在线浏览、查看公租房项目和保障房源、在线申请办理、缴纳租金等,做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七星区英才路12号公租房小区于2017年投入使用,共380套公共租赁住房。目前,已分配入住361户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七星区东江街道办事处保障医学院接种3-11岁学生专 场,学校老师有序带队,家长学生有序排队。

  从“住得起”到“住得好”,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百姓们对于“住”的要求发生了改变。百姓们对城市的美好期许,也成为了七星区向“宜居城区”目标不断迈进的不竭动力。在我市喜获全国文明城市的荣誉称号后,七星区没有停止文明创建的脚步,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长效管理的决策部署,秉承创城为民、创城靠民、创城惠民理念,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全力以赴把常态化创城工作往实里做、往深里做、往老百姓的心里做,以“绣花”功夫提升长效管理水平,形成七星长效管理模式。

  今年以来,七星区健全了创城长效包联体系、长效责任网格、长效奖惩机制“三类”机制,组建6大专项工作组和29个工作小组,统筹协调解决创城长效管理各类问题。严格落实“日督查整改”、“周曝光督办”、“月整改通报”等工作制度,采取星级评定,红黑榜通报,及时发现和通报存在问题,列出问题清单,跟踪督办整改到位。针对辖区市容市貌的管理,该区实行推行线上通和微信平台总指挥,线下徒步现场督导执法,健全“督查、责任量化、奖惩结合”环卫管理长效机制,把创城标准做精做细做实。

  数据显示,自去年9月至今年6月,七星区共拆除大型广告牌43处2300余平方米,清理占道经营流动摊贩3100余摊次,规范占道经营行为3100余次,拆除乱搭乱建102处6万余平方米。

  一座宜居的城区,必然是和谐且平安的。今年,七星公安分局、七星区检察院等联合启动《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为未成年人织就了一张全方位的保障网。同时,构建警银长效联动机制,依托“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组织基层派出所民警广泛开展“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集中走访宣传,敲响全民反诈“警示钟”,为“平安七星”再添一道“护身符”。发动居民参与城市管理,发挥“主人翁精神”。结合今年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七星区持续开展了“进社区访民情”“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党旗添光彩”“童心向党,传承红色基因”等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汇聚各方力量,齐心筑牢文明实践的“压舱石”。

  如今,七星区的社区环境变得优美,整洁有序,生活垃圾定点投放、分类收集,文明提示物语牌散布在居民小区每个角落,居民随时能感受到精神文明的氛围,管住了脏乱差,留下了。

  群众们对塔山片区改造的呼声很高。2014年,塔山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被列入桂林市十大重中之重项目,2016年被正式纳入自治区重大项目。2017年,项目正式启动,总投资60亿元,涉及12个自然村。

  结合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贯彻“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水准、广西一流、桂林特色”的标准,经过近4年艰苦改造,塔山片区如今大不一样。在这里,再也看不到直排江中的生活污水,再也听不到嘈杂喧嚣的揽客声,“握手楼”、“贴面巷”、“蜘蛛天”都已经成为历史。清风徐来,鸟语花香,白墙花窗,改造后的房屋整齐漂亮,滨江慢行道上健身、玩耍的人随处可见。小东江上碧波荡漾,不远处的塔山、穿山倒映于江面,人在画中,画在景中。“天蓝、地绿、水净,住在这里,我们的生活走向小康,幸福指数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七星区下关村村民汤丽高兴地说。

  而在七星区“漓韵侨乡”田园综合体内,“十一”黄金周,来自各地的游客正在花丛中绽放着笑颜,生动诠释了“若待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在沙洲村“一米阳光”花卉基地里,古诗里的情境成为了现实。山墙边,一架架蔷薇怒放,花香、草木混合着泥土清香,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来此放空心灵。绣球花、小雏菊、牵牛花等十余种花也正值花期。基地工作人员乔小桥一面忙着打理花草,一边告诉记者:“黄金周期间,花园几乎预约满了,仅几个法定节假日就接待了15万人次。”

  以花为媒,振兴乡村。近年来,七星区以农旅结合产业为重点,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精心策划打造了一系列特色乡村文旅项目,并以田园综合体建设为契机,让“花前月下”经济马车在乡村田野间疾驰。目前,800亩乌桕滩、莲花源生态休闲园、沙洲村“一米阳光”花卉基地、马家坊花海等景点已成为网红打卡地,每年花期都有上万人慕名而来赏花拍照。

  通过打造特色花海,七星区实现了农旅结合、村民受益的发展初衷,一座座村庄将村里的自然景观资源变成真金白银,乡村住宿、餐饮、采摘旅游等产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先后涌现出了马家坊村、竹江村等一批“形神皆美”的美丽乡村。这些乡村既是“农村人的公园、城里人的田园”,也是“旅居者的景园、桂林人的后花园”。

  据不完全统计,“漓韵侨乡”田园综合体内的莲花源生态休闲园2020年接待游客20万余人次,年收入500余万元;“一米阳光”花卉基地2020年实现收入300余万元。竹江村委沙洲村已建有9家民宿、80亩花卉基地、30亩蔬菜大棚、64亩采摘果园,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8年的6000多元上升至2020年的14000多元,村集体和村民收入显著增加。

  此外,七星区今年还在“三清三拆”和“三微”(微田园、微菜园、微果园)建设基础上,开展村庄“三清三拆+”环境整治。朝阳乡是七星区乡村风貌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主战场。该乡以乡贤作为切入点,积极引导关心村建设发展的组长、村民代表、党员、乡贤、退休干部等成立乡村风貌建设理事会。制定了《朝阳乡乡村风貌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实施方案》,将乡村风貌提升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解决风貌提升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在尽量保留原材料的前提下,按照“四有”要求、“四重”质量标准,打造“小青瓦、白粉墙(小青砖)、吊阳台、坡屋顶、木格窗、马头墙”等桂北民居特色房屋。

  数据显示,今年朝阳乡对绕城高速沿线栋房屋均开展了风貌提升和人居环境改善行动。“大美漓东”从概念和蓝图跃进现实。

  “十一”黄金周来临前,七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出了全市首张“远程视频核查”大型餐饮食品经营许可证。拿到许可证,“客世界”商户“炭叔餐饮店”的负责人文先生感动不已:“这下就能赶在国庆期间开业了!”

  由于种种原因,文先生的餐饮店未能够及时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眼看着国庆节将至,无法正常营业必将给企业带来损失。七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情况后,靠前服务,给企业开办利用远程视频核查业务,仅用2个工作日就为该企业颁发了大型餐饮食品经营许可证。

  文先生的例子,是七星区利用“视频办”工作方式为企业解烦忧、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缩影。今年9月,七星区出台了《关于推广食品经营许可远程视频核查工作方案》。申请人可按照指引手册,下载“七星食安云”APP,拍摄上传视频申报,并能够足不出户、随时随地查看业务办理进度。远程视频核查业务办结承诺时限为4个工作日。于16时前提交经营场所视频的,当天审查完毕;于16时之后提交的,次日审核完毕。

  七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已有65户企业申请食品经营许可视频审查。平均审查时限为50分钟,最短为15分钟。下一步,七星区将进一步扩大“视频办”业务适用范围,持续优化升级业务办理方式和视频拍摄上传渠道,抓好食品经营许可远程视频核查试点工作,力争打造一流许可服务品牌。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搅活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今年,七星区大胆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简”出活力,“放”出动力,尝试推出了“大企业+公安蓝”、“一窗、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建立红色“帮办”服务机制、“口述办照”简易登记服务等,为企业纾忧解困,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7月15日,七星公安与广西建工集团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警企合作签约仪式暨警务室揭牌仪式在四建公司举行。把警务室搬到企业家门口,为公司提供“一站式”的警务服务,是七星区“大企业+公安蓝”基层治理理念的一次实践。今年,七星区以平安建设为主线,以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为目标,紧紧围绕“维护稳定、服务发展”两个关键,扎实推进和深化公安改革,平安七星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通过公安系统主动靠前服务、对口服务、贴身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营商环境。

  截至今年11月23日,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共6560户,新增注册资本70.0491亿元,同比去年分别增加23.94%、8.57%,其中新增企业2195户,新增从业人数7283人,新增个体工商户4365户,同比增加23.41%。截至今年11月23日,高新区七星区经济户口总数达42796户,实有各类企业20106户、占全市(含11市县)实有的18.43%,注册资本累计812.9789亿元,个体工商户22690户,资金数额21.3475亿元。无论市场主体总数还是增长速度,均位于桂林市之首。食药审批窗口受理行政审批项目4338件,办结行政审批项目3301件,办件量位列桂林市第一。其中,受理食品经营许可证2203件,小餐饮登记证1961件,食品小作坊登记证94件;药品经营零售企业材料初审156件;证件挂失登记41件。

  一件件看似无足轻重的事情,办到了百姓“心尖尖”上,就铸造了“金口碑”;一个个看似棘手麻烦的问题,快速得到了解决,也就打通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3300余件实事,犹如磨炼为民服务本领的“磨刀石”,检验初心使命的“金尺子”。让服务有温度、有力度,让学习走实、走心,七星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学党史的深刻内涵:谁把百姓扛在肩上,百姓就把谁放在心里。(记者韦莎妮娜 通讯员黎文彬)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桂林日报网络版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