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文化  影视

西方政要身边的女翻译来自河池

西方政要身边的女翻译来自河池

  1997年,一代伟人逝世,时任国家主席致悼词,她坐在BBC电台的演播室里做同声翻译;

  2014年,国家主席习在比利时国王菲利普陪同下参观沃尔沃汽车公司根特工厂,她担任菲利普国王的翻译;

  2015年10月23日,国家主席习在英国首相卡梅伦陪同下,参观曼彻斯特空港城项目,她担任卡梅伦的翻译……

  她是土生土长的广西人,却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广西,走出中国,多次出现在国际重大场合,向世界传递中国的声音。她,就是从广西河池走出去的陈倩娉

  陈倩娉的父母,如今住在宜州市龙水路。4月1日,记者来到龙水路看到,陈家家门口有两个花圃,花圃周边有一些英文。陈倩娉的父亲陈爱新说,这些英文都是他一块砖一块砖贴上去的,右边英文的意思是英语之家,左边英文的意思是乒乓世界,一是因为他们家都是学英语的,二是因为他特别喜欢打乒乓球。

  说起自己的大女儿陈倩娉,年已七旬的陈爱新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他告诉记者,陈倩娉1970年出生,曾就读于罗城二小、罗城中学、河池地区高中。她个头不高,只有一米五几,谁也不会想到,她如今她多次在国际重大场合,为党和国家做同声英文翻译,向世界传递中国的声音。

  “有的人说是跟遗传有关,有的人说是她有天赋。”陈爱新说,他曾先后担任过罗城中学、融水中学、宜州高中的英语老师,这对陈倩娉的英语启蒙之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陈倩娉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英语。陈爱新发现她学习不仅认真刻苦,还每天给自己制定周密的学习计划,考试经常是满分。陈倩娉曾打趣说:“我想考个99分都难!”尤其是英语,她记忆英语单词的能力很强,基本上是过目不忘。他问女儿为什么这么厉害?陈倩娉说:“我对英语特别有兴趣。”

  小学毕业,陈倩娉以双百分成绩考入初中。初中阶段,她每晚下晚自习回到家,经常看书到深夜。对于这个刻苦读书追求上进的女儿,陈爱新既爱又怜,担心影响她的身体健康,不得不劝她早点休息。初中升高中后,陈倩娉更加发奋努力,每天早上6时起床到校园读英语,下课和闲暇时间总是反复地听英文磁带,弄懂每一个词句的意思……

  得到贵人相助 出国攻读硕士 4月1日下午,记者通过微信联系到陈倩娉。她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一些宝贵的人生经历。

  由于对英语特别感兴趣,高考时陈倩娉考取了华中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大学4年的专业积累,奠定了深厚的英语基底。1991年,大学毕业后,她到广西师大外语系任教,当时月工资才100多元。

  在广西师大,她认识了一名来自美国的外教伊丽莎白·亚历山大教授(中文名李沙白),两人很快成为最亲密的朋友。任教期间,她带着李沙白游览了中国各地的名胜古迹。一年后,李沙白回转到英国教学,从报纸上看见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在招比较宗教专业的研究生,便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陈倩娉。

  陈倩娉收到这个好消息后特别开心,但是她又特别纠结,因为去伦敦大学读书每学年要7000英镑学费,按照当时的货币兑换价,7000英镑相当于10万多人民币,此外,每个月还需要生活费等费用,那么每学年加起来大约需要20万元人民币。几十万元对她来说,就像是一个天文数字。她跟父亲商量后,父亲很支持她去伦敦大学读书,但是也因为没有钱而烦恼。

  就在她开始打退堂鼓的时候,李沙白称考上之后可以向伦敦大学申请6000英镑的奖学金,但是需要原来所在大学的三位教授盖章认可。一直梦想着出国留学的陈倩娉喜出望外,便报名参加考试,很快她就收到了录取通知书。之后,她就找到华中师范大学的三位教授盖章签字,然后申请奖学金。上天总是眷顾努力的孩子,她顺利申请到了6000英镑的奖学金。

  到了伦敦,让陈倩娉开心的是,她遇到了一位只有一面之缘的老太太,老太太解囊相助给了她3000英镑的生活费。“这位老太太也是我人生中的贵人。”陈倩娉说,老太太在武汉旅游时,身体出了点状况,当时她在场,而且懂英语,便帮助老太太解决了困难,老太太给她留了一个电话,叫她以后如果去英国的话就找她,而她去了伦敦没有给老太太打电话,却在伦敦街上逛街时巧遇老太太。

  学费解决了,生活费也解决了,但是一向刻苦的陈倩娉没有放松,仍然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她在伦敦做过餐饮店服务员,也在婚礼上端茶送水过,还在工厂做过花卉包装工,给一些想学中文的老外当过家教。虽然很辛苦,但她十分珍惜这样的工作经验,她说这样既能提高语言水平,又能了解英国人的价值观,提高沟通技巧。

  一年后,她顺利拿到硕士学位。然而,在学校的就业顾问办公室里,她找不到学以致用的工作,顾问还忠告她翻译不是一个稳定的职业。而那时候的英国人,觉得中国是一个十分神秘和遥远的国度,偶尔才会需要联系她做翻译。即便如此,她仍然不放弃,坚持以翻译为生,她认为很有必要让英国人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底蕴和精髓。就这样,一台李沙白教授资助的二手电脑摆在楼道角落的桌子上,便成了她的办公室。

  1995年,她创办了英中通翻译有限公司,专门承接中英文的口译和笔译业务,开始走上创业之路,并积极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考试,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和领域。在多位英国友人的帮助下,她的公司在两年后逐步走上正轨,越来越多的客户找上门来要她去做翻译。

  1997年,一代伟人逝世,时任国家主席致悼词,英国BBC电台急需一名同声传译,于是找到了她。坐在BBC电台的演播室里,陈倩娉将当天按照人民日报社论准备的英文稿摆在面前,一边听着的中文,一边用英文发送出去。此次翻译结束后,大家都对她的翻译水平赞不绝口。

  正是有了这样一次成功的经历,来找陈倩娉做同声传译的活动越来越多,她也开始重点往同声传译方向发展。2010年,她被国际翻译界最权威的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接纳为正式会员。从此,她又从英国走向欧洲,走向世界,为越来越多的重大活动担任同声传译工作,同时,成为许多欧洲国家指定的翻译人员。

  陈爱新告诉记者,陈倩娉成了家里人的好榜样,在她的影响下,她妹妹、表弟、表妹接连踏出国门深造。妹妹陈倩丽在广西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后,经过努力,考上英国伦敦威斯敏斯特大学的英语口语和翻译硕士研究生,如今在挪威孔子学院担任教师。表弟朱立在英国萨里大学获得硕士学位,表妹韦露莎为留学美国的药学博士,现在他们都已学业有成回国工作。

  在陈倩娉的安排下,陈爱新夫妻俩去了英国4次。陈爱新说,让他特别难以忘怀的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时候,因为他特别喜欢打乒乓球,陈倩娉也知道他这个爱好,便提前两个月打电话回家,说要帮他购买奥运会的开闭幕式门票和乒乓球比赛的门票,他询问价格后觉得很贵,便只同意买几张有中国队参赛的球赛。他在球场上观看孔令辉比赛的时候,拿着国旗大喊“加油!加油!”感觉特别过瘾。

  陈爱新说,如今陈倩娉的事业越做越大,翻译内容越来越广,、军事、经济、商务、法律、医药、科技等诸多领域都有所涉及,公司在伦敦拥有了良好的口碑。她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这不仅与她一直以来的认真和努力分不开,还与她的诚心待人有很大关系。“从小磨练,天道酬勤;诚心待人,贵人相助。”陈爱新总结了16个字。

  1999年,陈倩娉加入了英国国籍。她说,语言在不断变化,学无止境,她将继续努力,在国际翻译界为祖国与英国、欧洲乃至世界各国的合作共赢,继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此外,家乡美丽的山水、动人的山歌,常常萦绕在她的心头,她希望能为传播和保护家乡文化尽一点微薄之力,将仫佬族、壮族等民族历史典籍翻译成英文,让更多的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西方影视翻译发展史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