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文化  文化

高山与大河的对峙便是吕梁

高山与大河的对峙便是吕梁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有文化才厚重。黄河文化历史久远,数代吕梁人深受其影响,并融入日常工作、生活中。吕梁精神深深植根于有数千年历史的黄河文化中。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黄河文化的内含逐渐与新时代接轨,衍生出新的精神层次,黄河两岸之地理视野、历史视野、文化视野及价值视野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吕梁精神的孕育产生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意在通过对黄河文化、大禹文化、黄土文化及宗教文化对吕梁精神的时代影响,作一粗浅的研究探源,使黄河文化永续保护传承、吕梁精神得以发扬光大。

  黄河是中国第二条大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全长约5464公里。黄河在吕梁境内流经兴县、临县、柳林和石楼的4县19乡镇110个行政村,流程296公里,黄河哺育了吕梁人民,孕育了中华民族,繁衍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在跨越与黄河融合、抗争、治理、驾驭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绚丽璀璨的古代文化,塑造了自强不息、披荆斩棘、百折不挠、拼搏创新的民族品格,逐渐凝结成浩瀚渊深的黄河文化。经过数年数代人治黄水事实践,将团结、务实、拼博、奉献、开拓等黄河精神萌发、成长、壮大,将黄河文化、大禹文化、黄土文化、宗教文化与新时代文化有机融合,使黄河文化的缔造、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吕梁精神的培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作为一条自然河流,黄河给予吕梁人以生活的体验与生存的启迪,文化的熏陶与精神的陶冶,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代又一代吕梁人在反复体验与启迪中,又将物质与精神、理念与实践、自然与人文、历史与现实有机融合,形成了具有黄河文化特色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理念以及行为规范等。

  黄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以柔韧博大的胸怀哺育了黄河文明的先民,容纳了黄河文明的精华,形成了仰韶、马家窑、中原龙山、大汶口、孟门、碛口、大禹、黄河和黄土等多元文化。古人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美诗句,赋予黄河文明之大气磅礴,质朴与绝代风华。自古以来,黄河流入吕梁境内,在碛口形成了风姿多彩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韵味无穷的晋商故事和风俗逸闻、百里黄河画廊的天然水蚀浮雕、谈虎色变的“大同碛”、西湾村和李家山村古民居,碛口古镇351家施银的字号、261家施银的商号、300年的繁荣史。有人形象地赞誉“碛口是世界唯一”“碛口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活着的古镇”等。每每行走在坑坑洼洼的“古商街”上,审视着街道两旁被岁月打磨的“古店铺”、古韵幽深的“古巷道”、斑驳陆离的“古屋墙”以及伤痕累累的“黑龙庙”等,内心总有一种“繁华落尽,商贾离散”“风流总被雨打去”之惆怅感、凄凉感。然而,碛口是黄河文化的鸿篇,古镇是晋商文化的巨著。碛口文化是集晋陕、黄河、黄土文化于一体的瑰宝,黄土地赋予黄河以的容颜,黄河水赋予吕梁以深厚的文化。观赏吕梁沿黄旅游公路,既可以欣赏河水清澈、溪流纵横的黄河美景,又可以领略黄河特有的跌宕冲撞、奔腾而来、咆哮而去的大河气度,还可以饱览高峡平湖、绝壁万仞的晋陕峡谷奇景,感受黄河特有的天然艺术,体悟黄河独特的乡风民俗,体验碛口、孟门、军渡、三交、前山等黄河特色旅游,从中探寻中华民族的文明起源,寻找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感悟吕梁精神之底色。

  了解黄河文化,必先知晓“文化”之概念。当“文”与“化”组合在一起,便成为一统概念。《易·贲卦》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刘向《说苑·指武》中曰:“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由是,文化才成为一个概念。此言寓意文化有三个层次:自然先于人类存在,有了人才有了文化;人类文化的成果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越专;中国文化之根本是一种人文精神,以人为本、人文化成,“以文化人”进而“化成天下”。广义的文化即人化,泛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创造的一切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专注于人类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可见文化与人是紧密相连的。著名作家余秋雨认为,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著名文学家梁晓声认为,文化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辞海》对于文化定义足有200余字,晦涩艰深,而余秋雨、梁晓声对文化之定义则浅显易懂,内涵丰富。

  黄河是一条自然河流,也是一种自然资源。当自然的河流与人发生了联系,人类对黄河才有了接触、认识与思考,进而有了利用、治理、管理、保护、欣赏和亲近,于是便就有了黄河文化。人与黄河在互动中生成且发展起来的文化,反映了人与黄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关系。黄河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我们要把黄河文化置于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的大背景中来加以认识、保护、传承与弘扬。对于“黄河文化”,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解读与思考。概括而言,我们可从四个层面来解读:

  一是黄河文化是黄河流域内劳动人民创造的全部物质和精神财富之总和,黄河流域出现的全部文明成果均为黄河文化之元素;二是黄河文化是流域内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总和;三是黄河文化是人们在长期对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实践中创造的全部物质与精神财富之总和;四是黄河文化是人类在治理、开发和保护黄河实践中形成的基本精神与价值观念。

  所以,对黄河文化应有正确认知:其一,黄河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站在不同的角度或某一侧重面,对其进行解读都很必要,这有助对黄河文化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其二,无需过度地或纯粹地去硬抠“文化”概念或过多地去争论,而应对黄河文化在清晰认知前提下,专注在传承发展实践中去科学理解与精准把握。一般来说,广义的黄河文化是指流域民众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的全部物质和精神财富之总和;狭义的黄河文化是指在此过程中的精神创造活动及成果。黄河的特点决定了黄河文化的独特性。黄河文化是人文与自然的统一、历史与现实的统一,黄河文化以黄河水事实践活动为载体,是河流赋予人之灵感、启示和体验,黄河文化是物质与精神、理念与实践、显性与隐性的“三大统一”,黄河文化独特的气质、精神和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底色。因为河流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持系统,水是生命之源,逐水而居是人类的生存之本。历史上人类文明与河流相生相伴,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都与河流有关。人类文明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河流的哺育。据考证,大约在4000年以前,黄河流域聚居着许多血缘氏族和部落。以黄帝和炎帝两大部落最强大。黄帝部落发祥于陕西北部的姬水,定居于“中原”地带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炎帝最初活动在黄河中游渭水流域的姜水。为争夺土地和食物,黄帝部落击败炎帝部落,夺取盟主地位,之后炎黄部落逐渐融合定居,使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综上所述,黄河文化缔造与中华民族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从古至今,一代又ー代黄河人在反复体验与启迪中,将物质与精神、理念与实践、自然与人文、历史与现实相融合,依托黄河的环境条件、制度理念、物质现象,形成了具有黄河文化特色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理念以及行为规范等。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和精神旗帜。黄河文化之传统内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精微的内在动力、基本思想。黄河文化孕育演绎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谱,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心理性格。因此,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进一步研究黄河文化,不仅让我们对血液中流淌着的黄河文化基因充满温情敬意,而且让我们从中汲取精神营养,结合新时代的国情、省情和市情,深入挖掘黄河文化之时代价值,从而为弘扬吕梁传统文化和吕梁精神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

  黄河文化主要集中在山西、陕西、河南的黄河中游地区,黄河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赋予了黄河文化的时代精神。千百年来,黄河以其充沛的自然资源,养育了中华民族,又以无私贡献的精神塑造了中国人的历史观、世界观,并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影响。简言之,黄河文化的时代精神集中体现了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黄河从青海源头出发,向东奔流,冲破重重险阻,最终归入大海,充分体现了勇往直前、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黄河面临重重险阻,一次次地改造,探出新途,回归大海,充分展示了勇于改革、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黄河治理与开发,必需尊重黄河的自然规律,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前提,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正是人们在同黄河、同大自然斗争中形成的。从远古的大禹治水,到东汉的王景治黄,再到新中国对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黄河治理的奋斗史。正是伟大母亲河培育出的艰苦奋斗精神,在中华民族面对外敌入侵、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激励着一代又代中华儿女顽强抗争,维护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由。走进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吕梁正需弘扬这种时代精神。奋斗,让我们不惧风险与挑战,坚持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创新,让我们永葆生机和活力,不是安逸地躺在过去的功劳薄上,而是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去对待;和谐,让我们在相互斗争中静下来,理性思考,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所以“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天人合一”的时代精神是黄河赋予新时代吕梁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黄河文化是吕梁精神的重要支撑,吕梁精神植根于有数千年历史的黄河文化之中,是黄河文化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过程的产物,是吕梁老区长期以来形成的优秀品格和宝贵财富。黄河哺育了吕梁人民,也造就了吕梁丰富厚重的黄河文化。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以其悠久绵长的历史,给吕梁这块黄土地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文遗存,也形成了大量的文艺精品力作。吕梁作为老区,红色文化深受黄河文化的浸润,吕梁精神和黄河文化交相辉映”。所以,进一步探寻黄河文化的悠久历史,研究丰富厚重的黄河文化,解读黄河文化的内涵特质,是传承弘扬吕梁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的前提和基础。

  追朔黄河文化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吕梁黄河文化古遗丰富、历史悠久。遍布于吕梁地上、地下的文物古迹有如镶嵌于历史长卷中的颗颗明珠,流光溢彩,熠熠生辉。远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此繁衍生息,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据考证,吕梁市现存不可移动文物共计5767处,其中古遗址1332处,古墓葬593处,古建筑2982处,石窟寺及石刻70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738处,其他52处。全市现有国保单位39处,省保单位43处。已登录可移动文物共计30076件/套。现有一级文物450件(全省第一),二级文物4305件,文物1491件,合计6246件。吕梁境内发现多处新、旧石器时代和各朝代的文化遗存,黄河东岸和黄河一级、二级支流现有村庄附近均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其中旧石器时代遗址25处,新石器时代遗址271处,其他时代古遗址1036处(待考证),进一步证明了吕梁黄河流域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吕梁主流与多元文化并存、碰撞共融。对吕梁文化类型,有许多研究成果和不同认识。就黄河文化而言,黄河流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来自大西北的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晋商文化在黄河岸边产生过无数次激烈的交流碰撞,其碰撞结果是,既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了解与融合,又促进了整个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与成熟,更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相互往来与渗透。碛口黄河正处于这种碰撞的交汇点上,以“商贸往来”独持方式,搭建了一座中原与大西北地域间沟通之桥梁和纽带,其中最有说服力的是,碛口古镇之晋商文化和孟门大禹文化。

  千秋流淌的黄河,惠泽至今,造就了吕梁这片丰饶充盈的土地,形成了一种独具吕梁特色的文化。吕梁黄河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元化。吕梁因吕梁山脉纵贯全境而得名。巍巍吕梁雄风浩荡,滔滔黄河亘古不息,吕梁中部隆起,东西较低,高山莽莽,大河滔滔,形状酷似一个鼓鼓的宝葫芦,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拥有着深厚的圣贤文化、黄河文化、黄土文化、大禹文化、廉政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吕梁亟需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这些文物和非遗,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并与红色文化、廉政文化、晋商文化等有机结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做强做大文旅融合发展产业,推动吕梁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黄河给吕梁带来的不仅是春耕夏耘的生产方式,也滋养着吕梁的精神文化。千百年引黄灌溉与自然斗争的历史,造就了吕梁人民不畏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黄河流域的宽阔舒缓,造就了吕梁人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胸怀。黄河文化是吕梁文化的软实力,是激发吕梁人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因此要下功夫让黄河文化的精神得以保护、传承和弘扬,寻求有价值的、本土化的、先进性的文化资源,与当代的、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结合起来,构筑具有吕梁特色的黄河文化体系,唤醒吕梁人的文化自觉意识,让黄河文化成为培育吕梁人向上精神,提高吕梁人思想道德素质的路径之一。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是培根铸魂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的题中之义,也是实现吕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深化黄河文化研究,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讲好“黄河故事”“吕梁故事”,推进黄河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使吕梁更加出彩。

  加大对黄河文化的研究力度,充分挖掘黄河文化的精神实质和时代价值。要进一步加大对黄河历史文化的研究力度,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彰显黄河文化的历史地位和重要特征。打造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发展平台,整合吕梁学院、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成立吕梁黄河文化研究会,组织专门研究队伍,建立完善黄河文化研究的协同创新机制和联合攻关格局。明确研究目标方向,制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不断增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要深入研究黄河文化的内涵、外延、载体、表现形式、价值和功能,定期举办黄河文化吕梁论坛,打造黄河文化学术交流平台。规划一批重大或重点研究项目,并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推出一批黄河文化研究方面的精品力作。通过深入梳理和挖掘黄河文化发生发展的历史脉络与当代价值,让黄河文化研究“火”起来,使之成为助力吕梁崛起的不竭动力。

  加大区域合作力度,加强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开展区域协作和加强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是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的重要前提。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一些文物古迹、风土人情、建筑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因时代久远和多地分散,亟需予以系统性保护。要紧紧围绕文明起源、黄河治理、地质现象等重要遗产,实施整合,及时申报。要加强黄河流域文化交流与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展黄河文化资源的抢救、保护、传承和弘扬工作,共同打造沿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和生态文化保护带,建立“黄河流域共同体”保护机制,做到统筹规划、统一保护和协调行动,将黄河文化遗产“管”起来,实现黄河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为黄河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奠定良好的基础。

  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吕梁故事”。综合利用黄河历史文化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积极推进黄河文化与吕梁科技、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的高度融合,抢占黄河文化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充分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对相关黄河文化资源进行情景再现、虚拟成像,开发视听娱乐、演绎观赏、竞技游艺等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形成具有黄河文化特色的文化创意体系。以艺术创新精神和想象才情,挖掘深厚的黄河历史文化资源,体现神秘的黄河地理文化情趣,创作出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化艺术精品,做大做强黄河文化产业,擦亮“吕梁老家·黄河之魂”品牌。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黄河文化产业与体育、康养、中医药等产业共生共赢,实现黄河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在黄河文化产业资金、人才保障等方面的引导作用,以及文化企业在资源整合方面的平台作用,形成政府、文化企业、社会等各种力量发展黄河文化产业的合力,使黄河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让黄河文化“实”起来,实现黄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打造沿黄生态文化带,推进黄河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通过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建设,将吕梁沿黄地区的石楼前山、柳林孟门与军渡、临县碛口古镇、兴县黑峪口等黄河古遗址串联起来,打造中华文明发祥地保护展示区,建设黄河文化观光区,推出一批高质量的影视作品或实景演出,将传统村落保护与传统农耕技术传承、传统农业生产工具、传统农业水利工程展示等有机结合起来,将吕梁沿黄地区农耕文明打造成传统农耕文明保护区和体验区。打造黄河文化生态园、生态廊道、标志性黄河文化景观,通过开发吕梁“黄河游,游黄河”,培育以黄河为轴线的吕梁旅游核心隆起带,培育黄河河道体验游、古代文明精品游、黄河两岸民俗体验游等旅游精品线路,让黄河文化“活”起来,充分展现吕梁沿黄地区独特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魅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