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文化  文化

荐读:文化之殇

荐读:文化之殇

  第一份名单是:傅以浙、王式丹、毕沅、林召棠、刘子壮、陈沆……请问这些人中你听说过的有几个?据调查,被问到的10个人中,说一个都没听过的就有7个!

  殊不知,这第一份名单里的人都是清朝状元,而第二份名单,却几乎全是清朝的落第才子!何以落第才子名垂青史,而获得体制认可的状元,却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历史是最好的解说家,它为我们还原了一个赤裸裸的:清朝的教育出现了问题。

  清朝腐朽的教育制度直接导致社会思想的僵化和扁平化,这不仅阻碍民族的发展,也为敌国的入侵提供了可能性。《甲午殇思》的作者之一,国防大学政委、空军上将刘亚洲说:“只有教育的,才会带来思想的。尤其是军队,它是更需要思想的,对一支军队而言,思想才是真正的杀手锏。”一支没有思想,没有战斗力,没有凝聚力,没有信仰与道德的军队,只能是一盘散沙。很可惜,当时的清政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此有人说,甲午之败是文化之败。

  中华文化在古代是非常辉煌的。春秋时期,中国人性格阳刚勇武,思想活跃,迸发出强大的进取精神和创造力,慷慨悲歌之士仗剑神州、行侠四方。与之相得益彰的则是直到今天仍令我们神往的诸子百家,洋洋大观!那时的中国人是有信仰的。他们信仰的是中国传统中最健康的东西,如信、义、仁等等。

  然而,到了清朝,“信、义、仁”完全被弄丢了,取而代之的是盲目自大、自我陶醉和自我封闭。从顺治初年到康熙二十三年(1684),多次下达了禁海令,“不许片板下海”,“不许片帆入口”,在西方角逐海上的时候却完全背向了海洋。1793年,乾隆对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带来的先进武器不屑一顾,说出“天朝无所不有”的豪言壮语。50年后,面对纷至沓来的列强,道光不知道英国位于何方。中国仍然沉睡在自我想象的世界中心,迷惑于旧习,夸耀于历史。

  而日本,它是个酷爱学习的民族,谁强跟谁学,而且学得有模有样。当年它被唐朝打败之后,立即派出大批遣唐使,那时的日本,弥漫的是一股唐化之风。二战结束后,东京的废墟瓦砾还没清除干净,裕仁天皇就签发了向美国派出留学生的诏令。所以,明治维新短短的30多年时间,便把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国家,并不让人惊讶。日本与清朝的对决,是一个现代国家与前现代国家的对决,清朝怎么能赢?

  皮明勇少将的文章《甲午战争:“文化力”的比拼》也令人警醒。他说,甲午中日两军海陆厮杀,完胜完败,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双方“文化力”的差异。曾经亲历这场战争的英国人泰莱说:“此役非中国与日本战,实李鸿章与日本战,大多数中国人于战事尚懵然无知也。”清朝散而不聚,焉能不败?

  “战争的精华,却不是胜利,而是在于文化命运的展开。”西方哲学家斯宾格勒的这句话道出了战争与文化关系的实质。也就是说,战争不仅仅是武力之战,也是文化力之战,是思想、观念和灵魂的较量。

  发生在120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道惨痛的伤痕,令人在无法驱散的硝烟中悲不自胜。追根溯源,甲午之败是文化之败。中国要强大,首先要成为一个文化强国,因此笔者尤其赞成柳传志所说的:中国90后的男孩子们如果有一半人喜欢读《甲午殇思》这类的历史书,年轻的中国人的梦就会不仅仅是挣钱、娶媳妇过日子,除了浪漫之外还会增加了阳刚之气,中国就有希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文化之殇意思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