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文化  文化

桂林 旅游业(桂林旅游业收入)

桂林 旅游业(桂林旅游业收入)

 日前,广西文化和旅游厅公示了拟报请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2021年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市名单,桂林市榜上有名。作为全国全域旅游发展较早的探索者之一,桂林以阳朔、两江四湖的发展实践为引领,将全域旅游范围扩大到全市。桂林大力推动文旅融合,8条全域旅游精品线路的打造,让桂林旅游进入水、陆、空全方位、立体式体验的全域旅游时代。

旅游内容 相对单一留客难

全域旅游这个概念是近五六年才被国家提出来的。但事实上,它在桂林的历史可能早于2000年以前。作为文旅界别的一名桂林市政协委员,在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工作的程开涛每年都会提出一些关于文旅发展的建议。程开涛还记得,多年前自己就针对全域旅游提出过一些建议。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程开涛开始在漓江游船上从事旅游工作。桂林是我国最早开放的旅游城市之一,那时候游客来桂林主要游览三山两洞一条江,三座山指的是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两洞指的是芦笛岩、七星岩,一条江指的是漓江。据程开涛回忆,那时候的旅游收入主要依靠门票。

刚开始的时候,每个到桂林的游客游览了景点后,都赞不绝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桂林,除了三山两洞一条江,他们不知道还能玩什么。由于游览内容相对单一,很多人停留的时间也非常短,过夜客数量有限,也使得旅游延伸产业发展遇到了瓶颈。

桂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原党组书记罗建章曾说,在景点旅游模式下,景点景区经营与社会割裂,造成景点景区内外两重天。

阳朔开启全域旅游一扇窗

发展的瓶颈,让一些旅游业界人士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这时,全域旅游模式的雏形开始出现了。全域旅游的最初探索应该是出现在阳朔。程开涛记得很清楚,按照行程,以前游客乘坐游船抵达阳朔之后,游览就结束了,接下来就是乘车返程。但很多游客并不满足于简单地看山看水,他们更想体验当地人的生产生活。于是,西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阳朔旅游对外开放后,西方游客发现了西街,他们对当地古朴典雅的民居和传统文化、民风民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后来,到西街观光、休闲的境外旅游者越来越多,每年达到数十万人次。他们有住十天半月的,也有住一年几年的,有的干脆在西街成婚或开店。西街成了中西文化交融的洋人街、超越地域的地球村、规模庞大的外语角。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赚钱之道很多,但是找不到赚钱的种子,便成不了事业家。自古成功在尝试。

奇妙地是,游客来到这条洋面孔众多的小街时,看到的是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的中国建筑,满眼都是古风古韵的中国文化。这样一个中西合璧的小街,逐渐成了一个不收门票的著名景点。

受此推动,当地政府在1984年对西街进行了初步改造,建成了旅游文化街。1999年到2004年,阳朔县又完成了保护性整治,使整条街道建筑凸显出小青瓦、坡屋顶、马头墙、木门窗、吊阳台式的桂北民居特色,与桂花街组成并行的步行街,颇具特色。此后,每年慕名而来的游客更是爆发式增长。

旅游业界人士发现,原来不靠门票收入,不仅没有亏本,反而带来意想不到的综合收益。阳朔的范例也为后来桂林打造两江四湖景区提供了范本。

两江四湖成全域旅游范例

桂林被誉为中国旅游的‘风向标’是有道理的。两江四湖绝对开创了全域旅游的先河。桂林天元国际旅行社董事长黄大东如是说。

1998年,桂林市委、市人民政府提出了建设桂林市环城水系的构想,把桂林市中心区的漓江、桃花江、榕湖、杉湖、桂湖、木龙湖贯通,即两江四湖工程。工程1999年8月23日正式启动,2002年5月2日通水并试航成功,2002年6月2日一期工程竣工并正式通航。

两江四湖景区是一个水面面积近40万平方米的大公园。走在大公园里,不仅可以看到中国古典式园林——榕杉湖景区、天人合一的生态园林——桂湖景区、宋历史文化园——木龙湖景区,还能欣赏景区内新建成的名桥博览园、名花名树名草博览园、亭台楼阁博览园和雕塑博览园,还可以乘船观赏水系周边的象山、伏波山、叠彩山、宝积山、老人山等十多座名山。桂林深厚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山水、良好的生态环境在两江四湖环城水系中得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这个景区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是一个免费开放的大景区。尽管免门票会使旅游景区损失很大一部分收入来源,但是多年的实践证明,其带来的正面效应不可小觑。

其实景区拆了围墙免费之后,桂林的景观更美了,游客的体验感也更好了。黄大东表示,这些年,天元国旅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的客人,几乎所有的客人都十分认可桂林的这一做法。在游客们的强烈要求下,天元国旅在设计产品线路时,都会刻意将徒步两江四湖列入行程之中,大家都反映很喜欢这一行程,体验感非常好。

岁时青春尾巴,短暂而灰败;像一首钢琴曲最后一个音符那样,无论用上多么高亢调,结局都是消失与离开。

两江四湖景区可以说是桂林探索全域旅游产品的升级版,此后,桂林旅游业就一直在探索从传统的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型旅游的转变。程开涛说,那之后,桂林逐渐推出了空中游漓江低空游览项目等水、陆、空全方位、立体式体验的产品。

全域旅游发展迅速

正是有了这些基础,2016年国家旅游局首次提出中国旅游要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转变之时,桂林已在全域旅游建设方面走在了前列。罗建章表示。

在罗建章看来,全不是指全部,域不只是空间,全域不是全能,全域旅游并不是有些人理解的全面开花,而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是关乎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一场革命。以畅达便捷的交通网络、完善的集散咨询服务、规范的旅游引导标识和干净舒适的厕所卫生服务等为标志的公共服务体系,是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

2009年11月,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全国首创的旅游公共服务管理机构——桂林市旅游公共服务管理处。

2015年底,桂林旅游大数据中心开始筹建,建立了13大类、90个子类的数据信息库和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并提供了API接口,制定了规划的数据采集、存储和交换标准。2017年,桂林旅游大数据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与公安、民航、中国移动、旅游股份公司及各旅游景区共同进行数据采集合作。截至目前,已完成全市33家4A和部分3A旅游景区的视频监控图像91路,共享图像30多路,向自治区旅发委传输景区图像95路,初步实现桂林旅游大数据采集、统计、展示。2017年底,为进一步提升桂林旅游服务质量和桂林旅游的便捷性与舒适度,增强桂林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我市全面实施一键游桂林项目,建设一个中心,开发两大平台,实现省心、放心、开心畅游桂林的建设目标。一个中心是指依托桂林市大数据中心,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数据支撑。两大平台即开发建设旅游服务平台和旅游监管平台。

旅游服务平台是与腾讯合作开发运行i游桂林智慧旅游平台,以APP、公众号、小程序等三大客户端为载体,推广使用智能线路无现金支付电子发票人脸识别智能导游诚信体系等互联网产品,实现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和商、养、学、闲、情、奇等业态全覆盖,为广大游客提供全程化、个性化智慧旅游服务。

此外,集合我市多个涉旅部门和县(区),建设了旅游诉求统一受理平台,建立市涉旅部门、县(区)、乡镇、企业的旅游诉求智能化互联通道,让监管无处不在,也让游客更省心、更安心地畅游桂林,规范商家诚信经营,促进旅游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厕所虽小,却体现了一个地方的旅游服务品质。2014年11月26日,我市召开全市旅游厕所建设提升动员大会,全面启动旅游厕所建设提升工作。随后3年,桂林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厕所革命,共改扩新建300多座旅游厕所。桂林模式被全国重点推广。经过几年发展,桂林以旅游厕所革命为引领,从点的建设转向了全域旅游视角下公共服务体系面的建设。

2016年7月,桂林作为全国导游自由执业首批9个试点城市之一,率先开通了广西首家政府官方认证、旅行社承诺担保的在线导游服务平台——桂林道游网,300多名星级导游在线接受预约,根据游客需求私人订制行程。至此,在网上点一个导游、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已然走进游客的生活。

文旅融合是全域旅游的特色品牌。近年来,桂林以龙胜各族自治县多元民族文化等5个主题片区为重点,将民族文化与山水休闲度假相结合,发展民族文化村寨,布局民族文化观光体验项目。演艺文化创新方面,在大型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基础上,加快推出桂林千古情等演艺品牌。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桂林打造了百里漓东、峰林遗产、茶江生态、桂柳运河、龙脊风情、资江丹霞、湘江红色、灵渠古道等8条精品线路。桂林还加快工艺美术与旅游的融合,为全域旅游发展注入更多新的内涵。

推进旅游品质提档升级

‘全域旅游’改变了‘景点旅游’模式下景点景区经营与社会割裂的格局,通过对区域内的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进行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使景点景区内外一体化,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环境,从而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罗建章说。

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全域旅游建设也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十三五期间,全市年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旅游总消费超1800亿元。

上个月刚刚召开的桂林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也为我市十四五旅游业的发展定下了目标。其中明确指出要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推进旅游品质提档升级,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世界级旅游综合体。力争到2025年,接待游客达1.53亿人次、旅游总消费达2150亿元。

信息来源:桂林晚报

这些年花了多少不知去向的钱,交了多少不再联系的朋友,喝了多少不明不白的酒,说了多少言不由衷的话,为了多少不值得的人尽心尽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