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文化  教育

报告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和趋势

报告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和趋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意味着我国经济步入提质增效的新时期。我国是制造业大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有着更高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等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近1.6亿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历史证明,在实现我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过程中,职业教育在斩断贫困代际传播、改善民生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中等职业教育需要紧贴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这就需要准确把握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和趋势,巩固基础,弥补短板,进一步谋划未来发展。

  2021年4月,习总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最高效、最基础的途径,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

  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初高中毕业生开展基础性的知识、技术和技能教育,主要为社会输出初、中级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分类有职业高中、普通中专、中专和技工学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规定和国务院现行的“三定”(定机构、定职能、定编制)方案,职业高中、普通中专和中专归教育部门管理,技工学校归人社部门管理。

  2010年至今,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规模在高中阶段教育占比基本在40%以上,对提升我国学龄人口高中入学率、促进教育公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规模占职业教育毕业生规模总量的60%以上,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中职教育为我国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并持续为高等教育输送具有扎实技术技能基础和合格文化基础的生源;中等职业教育在促民生、保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自2006年以来,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对口就业率在70%以上;中等职业教育在服务脱贫攻坚、助力教育精准扶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职免学费、助学金政策分别覆盖超过90%和40%的学生,其中约70%的学生在县市就近就业。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把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坚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巩固其基础地位,是以人为本、促进公平的要求,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优化教育结构的需要。

  近年来,国家将发展职业教育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职教20条”强调,“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将“职教20条”部署的改革任务转化为具体行动和举措,整体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

  2021年10月12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是我国未来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到2025年我国职业教育将实现格局优化、办学条件大幅改善、职业教吸引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到2035年我国将实现从“学历型社会”向“技能型社会”转变。

  我国职业教育改革迈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但整体上看,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区域、城乡之间尚存在较大差距;农村中等职业教育仍是短板;政府为主、全社会共同投入教育的机制还不健全;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全面加强;发达地区优质中职教育资源未能充分发挥帮扶欠发达地区的作用,等等。

  针对面临的挑战,如何在现有发展基础上找到新的突破方向,实现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研究依据近十年数据,从学校规模、师资队伍、经费保障、办学条件、专业建设、学生规模和质量等方面,来分析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和现状。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规模近十年处于逐渐减少趋势,从2011年的13093所减少至2020年的9896所,共减少3197所,减少了24.4%,见图1。在减少的中职学校中,普通中专减少487所,占15.2%;中专减少623所,占19.5%;职业高中减少1586所,占49.6%;技工学校减少501所,占15.7%。

  可见,减少的3197所中职学校中,半数是职业高中。各类型中职学校中,从2011年至2020年,普通中专减少了13.0%、中专减少了38.6%、职业高中减少了33.0%、技工学校减少了17.1%,整体来看,普通中专处于较稳定状态,见表1。

  在近十年的发展中,中央和地方出台的系列政策对中职办学格局优化有明确要求,多地通过撤销、合并、兼并、划转、转型、共建等措施整合了一批弱、小、散的中职学校,推动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向优质校集中,优化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办学能力。

  2011-2020年十年间,全国31个省区市的中等职业学校数量变化差异较大。有30个省区市呈现学校数量缩减趋势,只有地区从6所增长至13所。其中减少较多的有黑龙江、安徽,均减少40%以上。

  2020年各省区市中等职业学校存量差异较大,河北、河南、湖南分别有607所、544所、494所,而、宁夏、青海分别为13所、29所和33所。由于我国各省区市在人口、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差异性较大,因此本研究将每百万人口拥有的中等职业学校数量作为衡量各省区市为居民提供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多少的指标。

  数据显示,每百万人口拥有中等职业学校数量较高的有吉林、山西、内蒙古,分别为10.1所、9.7所、9.6所;数量较低的有江苏、广东、上海、,分别为2.3所、3.1所、3.6所、3.6所,见表2。

  对各区域近十年中等职业学校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中等职业学校减少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就2020年每百万人口中等职业学校数量看,从大到小依次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见表3。

  2011-2020年十年间,我国中职教师规模整体缩减,呈现出“规模缩减后又小幅增长”的态势。教职工总量从118.9万人减少至108.3万人,平均每年减少1万人,约占总量的0.9%;专任教师规模从88.19万人减少至85.74万人,呈现出“小幅减低后又小幅增长”的态势。专任教师占教职工的比例在逐年递增,从2011年的74.2%增长到2020年的79.2%,增长了5个百分点,见图2。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逐渐优化,从2011年的25∶1下降到2015年的19.6∶1,至今均处于20∶1以下水平,见图3。我国中职学校专任教师队伍规模较稳定,满足《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提出的“师生比达到1∶20”的基本要求,为我国中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师资保障。

  学历水平是体现教师队伍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9年十年间,我国中职师资(不包含技工学校)整体上学历水平有较大提升,拥有硕士学历的教师从2.7万人增长至5.2万人,翻了近一番;拥有本科学历的教师规模基本没有变;拥有专科学历的教师从10.8万人减少至4.6万人。但是,拥有博士学历的教师数量有所减少,从543人减少至430人,见表4。

  对比2010与2019年中职教师队伍学历结构可以发现,教师学历水平整体提升。拥有硕士学历的教师比例从3.9%增长到8.1%;拥有本科学历的教师比例从79.3%增长至84.4%;拥有专科学历的教师比例从15.9%减少至7.1%,见图4。综合来看,本科学历以上教师占比从84.1%增长至92.9%,可见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学历水平整体有较大提升。

  2010-2019年间,我国中职教师职称结构的变化为:高级职称人员从21.2%上升至25.1%,增长近4个百分点;中级职称教师比例从40.4%下降至38.6%,减少了1.8个百分点;初级职称教师比例从29.7%减少至23.9%,减少了5.8个百分点。数据也反映出,未评定职称的教师比例从8.8%增长至12.4%,增长了3.6个百分点,见表5、图5。

  按照2010年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提出的“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不低于20%”的要求,我国中职教师队伍中的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一直处于20%以上,总体达到要求。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处于稳中有升态势。

  2010年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提出,“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应占本校专任教师总数的20%左右”。数据显示,2010-2019年间,我国中职学校外聘教师占本校专任教师的比例徘徊在15%左右,尤其是从2015年开始,呈现逐年减少趋势,从15.2%逐步下降至2019年的12.6%。从数量规模上看,外聘教师的规模从2010年的10.2万人减少至2019年的8.1万人,减少了2.1万人,见图6。

  教育经费收入包括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民办学校中举办者投入、捐赠收入、事业收入等。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是主要部分,如2018年中等职业学校国家教育经费收入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87.9%。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经费收入总值从2009年的1199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2464亿元,十年间翻了一番。经费总量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只有2014年有小幅减少,较上年减少了91亿元。从增长速度看,2009-2018年十年间,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经费收入总值平均年增长率为9.1%,整体增速呈现“M”型;2009-2011年,从14.3%增长至20.7%,经费投入处于加速阶段,2011-2014年呈现投入增幅减少阶段,从20.7%降低至-4.6%;2015-2018年处于稳步增长阶段,见图7。

  2009-2018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收入从814亿元增长至2167亿元,增长了1.7倍。相应地,普通高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从1109亿元增长至3891亿元,增长了2.5倍。可见,普通高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速高于中等职业学校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速。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普通高中教育经费的比例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从2009年的73.4%下降至2018年的55.7%,下降了17.7个百分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财政性经费收入与普通高中的差距不断加大,见图8。

  2009-2018年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生均财政性教育经费中,中职生均经费始终低于普通高中生均经费,约是普通高中生均经费的80%。从具体生均财政性教育经费值来看,中职学校生均经费从2009年的3901元增长至2018年的13605元,增长近1万元,增长近2.5倍。普通高中生均财政性教育经费从2009年的4557元增长至2018年的16382元,增长近1.2万元,增长近2.6倍。据此可以发现我国高中阶段生均财政性教育经费职普增速相当,普通高中生均财政性教育经费始终高于中等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性教育经费,见图9。

  随着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的优化,部分中职学校被撤销、停办或合并,中职学校占地面积减少,校均规模不断增长。2010-2019年,我国中职学校占地面积呈现逐渐减少趋势,从2010年的51513万平方米减少至43787万平方米,减少约9726万平方米,减少了18.9%。我国中职学校建筑面积从2010年的19651万平方米增加至2014年的21550万平方米后逐渐减少,2019年为21052万平方米,整体看来目前处于逐渐减少趋势,见图10。

  随着中等职业学校的布局优化、资源重组,校均占地面积也从4.7万平方米/校增长至5.7万平方米/校,呈现逐渐增长趋势;生均建筑面积也从10.8平方米/生逐渐增长至17.3平方米/生,见图11。虽然生均建筑面积持续增长,仍没有达到《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中规定的“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的要求。

  我国中职学校固定资产值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从2010年的2159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3844亿元,增长了78.0%。中职学校固定资产值年均增长率为9.6%,2010年较上年增长率最高,为13.27%,接下来的年份处于稳定增长态势,见图12。

  2019年,我国中职教学、实习仪器设备值达902亿元,比上年增长了58亿元。从近十年中职教学实习仪器设备总值的增长趋势看,基本呈现较稳定状态,2010-2013年间,基本都在10%以上,2014-2019年间呈现稳定趋势,增幅有所回落。但是从教学实习仪器设备实际增长值看,增加值呈现越来越高的趋势,2011-2019年每年较上年增长值分别为34亿元、52亿元、62亿元、52亿元、45亿元、57亿元、70亿元、65亿元、58亿元,见图13。

  数据显示,我国中职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值呈现逐年增长趋势,这其中,要考虑中职在校生规模减少因素的影响。2019年,我国中职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为7417元,比2010年的2244元增长5173元,增长了2.3倍。就增长趋势来看,2011-2013年为快速增长阶段,从增幅11.0%增长至23.9%,之后处于逐步增幅减少状态,从2013年的23.9%逐年减少,2019年减少至6.6%。

  虽然增幅减弱,但整体来看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还处于较快增长态势,达到《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中规定的“工科类专业和医药类专业生均仪器设备值不低于3000元,其他专业生均仪器设备值不低于2500元”的要求,见图14。

  2019年,中职图书册数为31626万册,生均图书册数为26册。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9年,中职图书总册数在小幅增长后逐步快速减少,2010-2012年分别为34302万册、35164万册和36202万册。之后逐步减少,从2012年的36202万册减少至2019年的31626万册,减少了4576万册。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形势下,电子阅读以其海量、便捷等优势得到师生青睐,纸质图书受此影响,在规模上处于逐步减少趋势。受近年来中职在校生规模逐渐减少的影响,生均图书这一指标处于缓慢增长趋于稳定状态,基本保持在26册/生,但尚未达到《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中“适用印刷图书生均不少于30册”的要求,见图15。在传统纸媒图书总量减少的情况下,中等职业学校应加大电子阅读图书资源建设,保证中职学校师生学习需要。

  “十三五”期间,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教育信息化规划和相关政策文件,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升。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职教学用计算机数达到281万台,比2010年的232万台增长了59万台,年均增长6.5万台。从增速上看,2010年和2012年增幅较大,分别为5.7%、4.0%。2015年至今呈现小幅增长,见图16。

  百名学生拥有教学用计算机台数是考量学校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要求“学校计算机拥有数量不少于每百生15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职学校平均每百名学生教学用计算机数从2013年开始达标。2019年中职百名学生教学用计算机数为23.1台,比2010年的12.8台提升了80%,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从增长态势看,近十年每百名学生拥有教学用计算机台数的增幅呈现倒“V”字形,2010-2013年呈现快速增长,之后年份呈现增幅回落态势,见图17。

  近年来,我国中职学校多媒体教室基本呈现增长趋势,从2013年的14.6万间增长至2019年的20.6万间,增长了41.6%。在中职教室总量减少的情况下,多媒体教室数量呈现增长趋势,教室多媒体化率越来越高,从2013年的35.5%增长至2019年的53.9%。也就是说,目前我国中职学校的教室一半以上已经实现多媒体化,见图18。

  全国各地中等职业学校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优化专业结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专业分布中,信息技术类、交通运输类、财经商贸类、加工制造类、医药卫生类等专业的在校生规模较大,均占总数的10%以上。其中信息技术类专业在校生占18.3%,财经商贸类占11.9%,交通运输类占11.6%,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不断增强。

  对比2019年与2010年的中职在校生专业分布可以发现,我国中职学校专业结构变化明显,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统计数据显示,农林牧渔专业大类的在校生规模从2010年的9.8%减少至2019年的3.8%,减少了6.0个百分点;加工制造类的在校生规模从2010年的19.3%下降至2019年的11.2%,减少了8.1个百分点;其他在校生规模比例有所减少的专业科类还有信息技术类、轻纺食品类、石油化工类、资源环境类、能源与新能源类等。中职在校生规模所占比例增幅较大的专业科类有交通运输、教育、旅游服务、文化艺术和财经商贸,增幅分别为6.5、5.9、2.3、1.5、1.4个百分点,呈现向第三产业的专业科类转移趋势,见表6。

  2011-2020年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呈现逐年减少趋势,从2011年的2205万人减少至2020年的1663万人,减少542万人,减少了24.6%。从图19所示的我国中等职业学生规模及变化趋势可以发现,2018年是一个拐点,中职学校招生和毕业生规模由减少转为增长。

  高中阶段学生规模“职普比大体相当”的提出至今近40年,目前中职学校招生占高中阶段招生的比例为42.4%。数据显示,2011-2020年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呈现快速下滑后又有所增长趋势。其中,2011-2018年招生规模基本处于快速减少阶段,年招生规模由813.9万人减少至557.0万人,减少256.9万人,减少了近1/3。

  2017年,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下发的《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再次提出“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并初见成效,2019年、2020年中职招生规模呈现增长趋势,较2018年分别增长43.4万人、87.7万人,见图20。

  就业率是反映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它能反映学校办学与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契合情况,以及学校的发展理念和适应市场需求的灵敏程度。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较高,近十年数据显示,就业率均在96%以上。在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状况下,中等职业学校就业率体现了职业学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优势与效果,见图21。

  从近十年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及现实基础可以看出,整体来看中职教育在学校布局、办学条件、师资队伍、专业结构、学生规模等方面基本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大部分指标基本满足《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要求。但受我国各省区市人口结构、经济发展条件等因素影响,各地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情况差距较大,同一省区市不同隶属层级的中职学校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在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整体平均水平达标的情况下,还有相当大一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处于“不达标”的状态。

  近年来,国家政策文件多次强调优化布局结构。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鼓励优质学校通过兼并、托管、合作办学等形式,整合办学资源,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职教20条”要求“指导各地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科学配置并做大做强职业教育资源”。《意见》提出:“大力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优化布局结构,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采取合并、合作、托管、集团办学等措施,建设一批优秀中等职业学校和优质专业。”

  《意见》还明确了完成目标的时间节点:到2025年职业院校“办学格局更加优化”。盘活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布局结构,扩大学生规模,增强中职学校办学效益,是推动中等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近十年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数量减少了近1/3,校均占地面积从4.7万平方米扩大至5.7万平方米,初显中等职业学校优化布局的成效。

  中职校均学生规模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教育资源优化的程度。统计数据显示,近十年来,在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规模缩减的情况下,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校均规模维持在1500人左右。2019年,各类中等职业学校中,普通中专、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的校均规模分别为2107人、1035人、1224人、1506人,基本满足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中提出的“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在校生应在1200人以上”的要求。但有研究者的调研数据显示,我国中职学校学生规模在1200人以下的占一半左右。在发掘优化各地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应兼顾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重点支持每个地市原则上至少建设好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满足适龄人口和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需求。

  因地制宜优化学校布局,是基于我国省域中职学校规模呈现较大差异性的现实情况提出的。2020年全国中职学校规模最高的省区市为河北(607所),规模最低的为(13所)。每百万人口中职学校数最高的为吉林省(10.1所),最低的为江苏省(2.3所)。近十年间,全国有30个省区市中职学校规模呈现不同程度的缩减,各地都在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

  但优化办学格局并不仅仅意味着合并和缩减,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提出,全面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推动地方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扩大教育资源”,各地应兼顾当地实情合理调整中职学校布局,如近十年间地区中职学校在原有6所的基础上增加了7所,湖南省在“十三五”期间新建了28所农村中职学校。

  一是提升中职教师质量。教师的学历水平是体现教师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拥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从2010年的4.0%增长至2019年的8.2%,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从2010年的84.1%增长至2019年的92.9%。研究发现,各地中职教师学历水平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较高的相关性,近十年数据分析发现,二者相关性达0.81。

  2019年,上海、江苏、北京等地中职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分别为22.5%、18.3%、16.8%,而青海、江西、四川、黑龙江、甘肃等地的中职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均在5.0%以下。有研究发现,经济机会是影响中国高学历人才集聚的主导力量,其中工资是核心驱动因素。因此,师资质量薄弱地区需提高中职学校教师的薪酬待遇、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吸引更多优质人才加入到中职教师队伍中。

  二是扩大中职教师规模。2018年,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采取多种形式增加教师总量”,“切实解决教师结构性、阶段性、区域性短缺问题”。《意见》要求,“按照职业学校生师比例和结构要求配齐专业教师”。目前,我国中职教师资源不足体现在两方面:

  第一,虽然2020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平均生师比为1∶19.4,整体上满足“师生比达到1∶20”的要求。但是我国各地中职师资配比存在较大差异,全国还有13个省区市没有达到1∶20的要求,如青海、广西两地的中职生师比为1∶34.6和1∶33.3,中职师资严重不足。

  第二,目前我国高中阶段中职招生占比为42.4%,在各地积极落实高中阶段职普比大体相当的政策背景下,中职在高中阶段的招生占比将提高近8个百分点,对现有中职师资规模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因此,中职师资存量薄弱的地区更需要优化教师队伍管理,通过优化事业编制结构,向教师队伍倾斜;建立校企双向互聘机制,吸引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任教或兼职;深化中职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对在农村、艰苦边远地区任教的中职教师予以倾斜;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加大职教师资供给等举措,增加中职教师总量。

  三是优化中职教师专兼结构。近十年来,我国中职学校兼职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徘徊在15%左右,尤其是近五年呈现逐渐降低趋势,与“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应占本校专任教师总数的20%左右”要求的差距不断加大。

  我国中职学校教师大多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学校任教,普遍存在理论知识较好而实践技能薄弱的情况,而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作为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补充力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举措。各地要完善校企人才互聘机制,支持中职学校专设流动岗自主聘任兼职教师,大力引进行业企业一流人才,吸引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技能人才兼职任教,优化中职学校专兼教师结构。

  《意见》提出,“优化支出结构,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财政性教育经费无论在总量还是生均规模上,都明显低于普通高中。2020年,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较上年增长了7.15%,占GDP比例为4.22%,连续第九年做到“不低于4%”。在此背景下,各级各类学校机构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都呈现增长趋势,其中“十三五”期间中等职业学校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年增长5.56%,明显低于普通高中8.45%的增速。

  近十年,我国中职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收入总值一直低于普通高中,二者的比例从2009年的73.4%减少至55.7%;中职生均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普通高中的比例在80%左右。中等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紧密联系区域经济,对接先进技术,这就要求中职学校更新设备、实践器材等。相较于普通高中,中职教育需要更多的国家财政经费支持,而现状是中职学校教育经费明显不足且低于普通高中。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并加强经费管理,切实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研究还发现,中职学校生均财政性教育经费与当地人均GDP存在较高的相关性(R=0.71)。2018年我国各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平均值为19739元。31省区市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15个。中职生均经费明显高于其他省区市的有北京市和上海市,分别为69631、68554元,是全国生均水平的3.5倍左右。中职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最低的是贵州省,为9693元,不足全国中职学生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的一半。可见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距。

  “职教20条”明确,“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要注重向中西部、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进一步扩大职业院校助学金覆盖面,完善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落实对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倾斜政策”。缩小区域经费投入差距,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职经费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才能推动地方中等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均衡发展。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不断增长,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9年,我国中职学校校均占地面积从4.7万平方米增长至5.7万平方米,呈现逐渐增长趋势;生均建筑面积也从10.8平方米逐渐增长至17.3平方米;中职学校固定资产值年均增长近10%;教学仪器设备值翻了一番;每百生计算机台数增长了80%;中职教室多媒体化率达半数以上。但是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仍没有达到《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中规定的“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的要求;生均图书26册,没有满足“适用印刷图书生均不少于30册”的要求。

  《意见》提出,到2025年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条件大幅改善。确保中职学校办学硬件条件达标是提升中职教育质量的基础。由于我国各地办学条件差异较大,如中职教室多媒体率方面,浙江、广东等地超过70%,、吉林、新疆等地不足40%。在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平均水平达标的情况下,全国还有多个地区中职学校办学条件低于设置标准,急需在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上加大力度。

  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2019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专业分布中,信息技术类、交通运输类、财经商贸类、加工制造类、医药卫生类等专业的在校生规模较大,均占总数的10%以上。与2010年中职学校在校生专业分布进行对比发现,我国中职学校在校生结构变化较大,在校生比例减少幅度较大的有农林牧渔类、加工制造类、信息技术类、轻纺食品类、石油化工类等;中职在校生规模所占比例增幅较大的专业科类有交通运输类、教育类、旅游服务类、文化艺术类和财经商贸类,集中在第三产业,为助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中等职业学校要突出服务的重点,围绕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在服务“中国制造2025”“乡村振兴”“京津冀协同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战略进程中做好服务支撑,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等新兴专业;根据民生需求加快建设学前、护理等人才紧缺的专业;改造升级一批传统专业,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中国的中等教育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