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生活  网事

科学网—声音

科学网—声音

  8月21日,法国驻沪总领事阿克塞尔柯瑞宇在上海总领事馆授予作家毕飞宇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以感谢毕飞宇投身于艺术及法中两国之间友谊所作出的非凡贡献。面对荣誉,毕飞宇如是表示。从2003年小说《雨天的棉花糖》由法国南方行动出版社引进出版之后,毕飞宇在法国又陆续出版了《青衣》《玉米》《上海往事》《平原》《推拿》《苏北少年“堂吉诃德”》等作品,2010年,其法文版《平原》获得了法国《世界报》文学奖。毕飞宇坦言:“如果有人问我,你最热爱法国的什么?不是小说与诗歌,也不是绘画与建筑,更不是红酒与奶酪,是启蒙的精神,是那场由法兰西所开启的伟大的思想变革。”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已经不是生死,而是在生死之间我应该做些什么,能够做些什么。活着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8月20日,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带着他的新书《行走的人生》来到上海书展与读者见面,并以“用行走拓展生命的版图”为题作了演讲。和他此前的作品有诸多不同,《行走的人生》书写了俞敏洪55年人生的沉淀智慧,不是那个在演讲台上澎湃的俞敏洪,而是在点滴生活中沉静细腻的另一个俞敏洪,属于其作品的“新版图”,主题不再是“梦想”两个字,内容也不是“创业”和“演讲集”,“我想给过去的日子一个总结,而不是让这些文字只留在我的电脑文档里”。该书也是俞敏洪个人相当满意的作品,文字质朴、语言幽默、经历有趣、观点犀利,还有数幅他在旅途和生活中拍摄的照片。

  “我写了15部长篇小说,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灰心,这么焦虑,这么气馁。作家的想象、写作与我们生活的现实构不成比例关系,中国每天都在发生伟大的故事,但相当多的小说并没有能力把它们写出来。”

  8月16日,作家阎连科在上海书展现场向读者如是坦承自己目前的写作状态。今年59岁的阎连科颇为感慨生命之短暂与文学之漫长,“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写作者是从60岁、70岁开始越写越好的”。他曾坦言现在似乎到了一代人谢幕的时候,自己也作好了随时不写的准备。即便如此,他仍非常勤奋,其新作《速求共眠》刊登在《收获》2017长篇专号的夏卷,作品中的主角“阎连科”醉心于名利,撺掇了身边的朋友蒋方舟、顾长卫等人共同制作一部有可能会获得上亿收入的商业电影名为“非虚构”,他却写得扑朔迷离,作品以多声部的结构与叙述,寓言着我们今天对现实的忧虑和感知。

  当代艺术家徐冰如此阐述自己的创作动机。8月12日,由徐冰导演,诗人翟永明、导演张憾依编剧的影片《蜻蜓之眼》,在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上荣获费比西奖(国际影评人奖)一等奖、天主教人道主义奖特别提及奖等多项大奖。《蜻蜓之眼》是摄影史上首部没有摄影师,又没有演员的剧情长片。影片将长达10000小时的监控画面,剪辑成了一部81分钟的具有情节冲击力的影片,讲述了女孩蜻蜓与技术男柯凡之间奇异的情感故事。这部完全用监控录像剪辑而成的电影,把监控下每一个中国人都变成了演员,成为今年洛迦诺影评人热议的焦点。该片是徐冰执导的首部电影。(周天整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往事为话题的作文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