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生活  网事

就事论事谈何容易

就事论事谈何容易

  在最近的一次微访谈中,知名主持人杨澜向郎朗提了一个问题:“对于世界上买不起钢琴,甚至生活在战乱和饥荒中的孩子,你的工作有什么意义?”这个提问受到网友调侃,各种模仿提问层出不穷,杨澜本人在微博中做出解释,结果仍无济于事。

  对杨澜这样的遭遇,有网友倾向于认为是“秋后算账”心理在起作用,此前杨澜被卷入大大小小的公共事件中,受到不少质疑。这种心理的影响固然存在,但恐怕不是问题根源,显然杨澜本人也要做出一些反思,即这个提问本身存在什么问题。

  有网友评论认为,杨澜错在一种“端着的腔调”,高屋建瓴,远瞩,大凡公众人物,似乎都要在问题高度上高出一筹。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在笔者看来,杨澜此次暴露的问题,主要在于她的提问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借题发挥,甚至转移问题,不仅郎朗难以回答她的问题,恐怕专家学者们也束手无策。它是种万金油式的提问,颇有文艺气息,看似充满现实关照,实质更像是一种哲学沉思。对于提问对象来说,这无异于一场灾难,的确,换一个角度讲,对于那些不幸者来说,郎朗的音乐没有什么意义。问题是,身为主持人,当面对采访对象的时候,是否有必要“换一个角度”,换的这个角度是否有价值,可讨论?

  一旦拒绝就事论事,个人的角色微不足道,行动的价值亦被消解,那些被光芒笼罩的词汇,如责任,荣耀等,统统被祛魅。拒绝就事论事的现象早已有之,这也是笔者反思杨澜提问的动机所在。互联网上经常存在这样的现象,一旦某个领域出了问题,就有人站出来质疑:中国问题这么多,为什么就盯着我?又如在人们提倡法治的时候,往往有现实主义者针锋相对:法律制度不健全,谈什么守法?他们不分析眼前的问题,而是将问题普遍化,自以为颇有见地,却忽视了自己可能在卸责。

  曾有位时事评论员在其文章中感慨国人缺乏就事论事的能力,就事论事难以开展,一方面是因为这种讨论往往以技术为导向,而多数人在此方面能力不足,另外一方面可能源于一种诡辩传统。值得注意的是,将问题大而化之,甚至上升为哲学忧思,使其普遍化,扩大化,在当前往往能收获受众。这是因为各个领域相互交错,在一些环节中的确存在种种缺陷,这种现实加剧了民众拒绝就事论事的倾向。

  “治标不治本”长期备受诟病,若将治标理解为治理具体问题,事实上,在短期内治本无望的情况下,治标恰恰是可预期的,应该受到重视。注重实证精神,就事论事,研究具体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又谈何容易!

  薛蛮子已取保候审罗青长逝世现身凤凰古城澳大利亚博物馆被盗奥巴马4月23日访日习国安委会议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国航供机上宽带服务俞可平求是杂志刊文硕士生在少林寺就业胡德平访日见安倍李代沫已正式批捕韩国客轮沉没美媒称中国妨碍搜救华润董事长否认贪腐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