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生活  网事

惠英红的香港电影往事

惠英红的香港电影往事

  如果香港电影能够百花齐放,能够发放色彩的话,我觉得好开心,因为我有出一份力,我有参与,我觉得我好荣幸。

  但和成名于50、60年代的影人们不同,那代多成年后才经历南下播迁,所以电影中常寄寓家国之思。

  惠英红则是香港生香港长,1960年出生的她,及至懂事,惠家正黄旗血统(正黄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山东大家的荣光,对沦落至调景岭寮屋区的大家庭而言,只是困顿生活里的谈资与慰藉。

  情窦初开时碰到的美国水兵,越战间隙来香港短期度假,天天光顾生意,临回战场的前一天,用粤语对惠英红说“我爱你”,此后再无音讯。

  在传统现代并存的香港,西方白人男子爱上并拯救了美丽神秘又不幸的东方女性,男主演威廉·荷顿后来成为香港一代女性的情结。

  邵氏公司颓势已露,成立7年的嘉禾公司虽然失去了李小龙,却又罗致了许冠文和洪金宝,二人在本土感上能把握住香港的城中情绪,以“中原意识”见长的邵氏老导演们到此不免左支右绌。

  此时的香港电影人还没想到如何改编好金庸,当时的金庸电影总是从头讲起,剧终时常常主要人物都没出场,反正讲够一个半小时就停。

  邵逸夫有精明的一面,但也有长者的一面——给新人机会。惠英红日后回忆他用上海话对要强的她说:“慢慢拍,总会拍完的。”

  入行两年,又参与了邵氏老导演楚原、何梦华、王风和新锐导演桂治洪、牟敦芾多部影片后,惠英红终于碰到能表现她银幕光华的导演刘家良。

  黄飞鸿很早就是香港电影的大IP,粤剧名伶关德兴演黄飞鸿,刘湛就演自己的师傅,合作了几十部之多。

  刘家良50年代就随父入行,60年代成为圈内著名的武术指导。在香港电影业人心浮动的70年代中期,成为独当一面的导演,同样由武术指导出身的,还有比他年轻的洪金宝、成龙、袁和平等人。

  不过,当时的惠英红没有想到日后这成了外界看她起伏人生的重要事件,也没有意识到这个影后的开山意义。

  金像奖,是由杂志《电影双周刊》首倡,这份杂志是香港自60年代末开始,出现一大批重量级影迷的产物。

  他们从观摩欧陆现代电影开始,追溯中国影史,关注香港本地电影,并受法国新浪潮的影响,引入了“作者论”,认为电影像文学、音乐、美术一样是作者的作品,电影的作者自然就是导演。

  这些迷影者,后来有的直接做了电影人,有的成了影评人,有的成为电影理论家,有的成了香港国际电影节的主事人,有的办了电影杂志。

  在此之前,香港只把自己视为电影生产基地,虽然香港电影自五十年始就参加亚洲电影节,六十年代角逐金马奖,更多的是为了开拓外埠市场,而非电影艺术本身。

  第一届金像奖没有衣香鬓影,只有五个奖项,另设十大华语片与十大外语片奖,的确更像一份电影杂志的总结回顾。

  颁奖前放映新浪潮导演冼杞然制作的香港电影简史幻灯片,颁奖嘉宾是关德兴,息影多年的四十年代明星陈云裳,五十年代粤语片著名导演左几。

  五个奖项中,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三项属于欧美留学归来的学院派新浪潮影人方育平和张坚庭。

  还有一个原因,日后《电影双周刊》总编,金像奖创办人之一陈柏生提及是“当年香港影坛的女星的表现并非很明显”。

  当时迭出的新浪潮电影里,有不少偏怪之作,不少cult片更行女性剥削之实,以女性担任正面主角并表现其成长,《长辈》的确做得出色。

  1984年,出演新浪潮导演翁维铨《三文治》的女主角,是新浪潮钟爱的青春题材。此时,新浪潮运动已开到荼靡。

  惠英红饰演一个陷于情感纠葛的底层女孩,未婚先孕,梦想赴美产子,与男友及死党策划绑架勒索,良知未泯,最终以悲剧收场,反映年轻人的迷茫和社会问题。

  这一年,惠英红还主演了风头正劲的新人导演张坚庭的《城市之光》,风格温馨中含微讽,虽有夸张失真,却是香港电影中难得的文艺小品。

  究其原因,除了新鲜感,惠英红虽然不减出道时的英气,但她总是缺一点八、九十年代的港片不惧“去到尽”的邪魅狂狷,或者说没有导演挖掘惠英红的这一面。

  在无视原创,题材跟风的疯狂市道里,惠英红演过赌片、鬼片、女子监狱片,也来往港台两地拍摄电视剧。

  1990年,她出演了《舞台姐妹》和《虎胆女儿红》两部影片,从视听、表演乃至情怀来说,有着港片黄金时代的可观性,演员阵容也不弱,但是故事讲得实在草率。

  1986年,与TVB酣战中的亚视邀请她出演时装剧,惠英红婉拒的理由是:“与拍电影的薪酬有一段距离”。

  加上电影和电视制作方式的不同,王天林进无线台的第一个月只能四处观察和偷师,一个月后架不住旁人闲言闲语,才在战战兢兢中完成了第一次录影。

  但是,这几年中,整个香港电影业一直处在雪崩后的惨淡中,香港电影人纷纷选择进入内地,惠英红也不例外。

  粉丝们会津津乐道于好演员“拿奖拿到手软”,不过对于演员来说,要紧的是不断“有工开”,有发挥演技的机会。

  2009年,香港电影在突围中尝试启用旧人,惠英红出演《心魔》中控制欲极强的母亲,未料竟获得了包括金马奖最佳女配角、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等七个奖项。

  这股潮,在下一年的《打擂台》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该片向邵氏功夫片致敬,演员启用陈观泰、邵音音等数位邵氏当年红星,引得不少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唏嘘叹息,除了邵音音,其余几位老演员很快又复归沉寂。

  这部文艺气息浓厚的影片终于以口碑效应的模式在年轻一代观众中传播开来:原来,还有这样一位老行尊?

  此后的情形,是如今熟悉的模式,网络、电视、杂志上,访谈、综艺、硬照、广告等形式,惠英红重新又时不时出现在大众视野里。

  她从前的俏丽还在,英气也回来了,笑起来眉眼弯弯,又添上了岁月积淀带来的气场,窈窕、利落,颦笑生风。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香港电影往事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