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博感受“民以食为天”
本报记者 邹雅婷
4000年前的面条是什么样?最早的酒和茶是怎么诞生的?黄瓜、茄子、胡萝卜是从哪里传入中国?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上,丰富多样的文物、内容详实的展板、有趣的互动体验,让观众了解许多与饮食有关的知识,品味“民以食为天”的中国味道。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绵长而厚重,不仅包含造型精美的饮食器具、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浩如烟海的典籍制度等,还孕育衍化出一系列影响中华文明发展进程的哲学观念、政治智慧和科学思想,同时也为传统音乐、舞蹈、绘画、雕塑、诗歌等诸多文艺创作提供了不竭源泉。
此次展览分为“食自八方”“茶韵酒香”“琳琅美器”“鼎中之变”“礼始饮食”5个单元,展出文物240余件(套),从食材、器具、技艺、礼仪等不同角度出发,全面展示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发展变迁,生动呈现古代劳动人民充满烟火气息的生活画卷,表达中华民族对丰衣足食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
在“食自八方”单元,良渚文化时期的炭化稻米、春秋时期的炭化麦粒展现了中国人以谷物为主的饮食传统,栩栩如生的动物陶俑讲述了“六畜三牲”的故事,一组装有鸡、鱼、蔬菜、水果及糕点的明代陶供碟反映了古人多元化的饮食结构。
在“茶韵酒香”单元,历代茶具和酒器体现了茶文化和酒文化的变迁。耳杯又称羽觞,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外形椭圆、浅腹、平底,两侧有半月形双耳,好似鸟的双翼。展厅里的“曲水流觞”场景,再现了古人雅集的盛况。古代文人酒会时,面前是潺潺流水,酒杯顺着水漂流而下,漂到谁面前,谁就要举杯一饮而尽,并吟诗咏怀。点茶是宋代文人士大夫阶层中非常流行的一种文化活动,折射了宋人精致风雅的生活美学。展厅中播放的视频介绍了宋代点茶技艺的完整流程,黑釉兔毫盏等展品令人怀想宋人斗茶的精彩场面。
“美食配美器”是中国传统审美观念在饮食文化中的体现。“琳琅美器”单元分为“陶之古朴”“青铜威仪”“漆木华美”“瓷之风韵”“金玉典雅”5组,展示了不同材质的饮食器具及其在中国古代饮食文化中的重要性。一套华丽的朱漆皮胎彩绘葫芦式餐具盒格外引人注目。早在东周时期,就出现了餐具统置于一器的餐具盒。这套皮胎餐具盒为清代器物,通体朱漆彩绘,包含大盘、小盘、不同尺寸的碗、圆碟、海棠花口碟、酒杯、饭匙等,诸器外壁或内心分别彩绘折枝花、牡丹、桃花、梅花、山茶、荷花,美不胜收。
此次展览还设有多项互动项目,观众可以尝试用模具制作面点,还可以体验古人席地而食的生活习惯。策展人表示,希望通过好看、好玩、能体验的内容,让广大观众感受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知中华民族贯通古今的生活趣味。
【编辑:上官云】
李晋修 http://www.xinzhiliao.com/sj/qiuji/3066.html- 标签:童趣 沈复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
在国博感受“民以食为天”
本报记者 邹雅婷 4000年前的面条是什么样?最早的酒和茶是怎么诞生的?黄瓜、茄子、胡萝卜…
- 陕西新增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例:在西安市,隔离管控发现
- 民建江西省委会支招破解耕地四难问题
- 2022年春运江西高速日均流量预计145万辆
- 南方降水过程趋于减弱 江西等地仍有中到大雨
- 31省份新增确诊病例223例 其中本土病例163例
- 冬奥城市景观亮相北京街头吸引市民拍照
- 天津新增39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 天津新增39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 中方回应欧盟表态 强调对立陶宛作出的反应合理合法且必要
- 南京市雨花台区发生2.6级地震 会商初判为孤立型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