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魅力  特产

2022年09月02日

2022年09月02日

  近日,我市“夜经济”成果再获国家级认定,表明我市近年来在培育夜间文旅消费新热点、夜间经济消费新业态,打造夜间经济品牌等方面取得丰硕的阶段性成果,夜间经济已成为我市消费领域新增长点和新亮点,内涵变得极为丰富。接下来要实现进一步的发展,会进一步考验桂林“夜经济”的创新能力,值得期待。

  8月1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消费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从13个方面提出了39条促进消费的措施。其中专门列有升级夜间消费的举措,内容包括:开展专题促销,打造餐饮旅游消费热点,打造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鼓励夜间延时经营等。

  8月16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我市东西巷、融创旅游度假区2个项目入选。而在去年11月5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中,我市阳朔益田西街文化体验街区入选。

  综合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的文件,以及我市“夜经济”发展成果再获国家级认定,不难看出,我市“夜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并且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会。因而,如何进一步繁荣我市“夜经济”,值得观察与思考。

  对于发展“夜经济”的重要性,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管理学院教师、留日商学博士王赛表示,“夜经济”与小微及个体经济、创业、返乡留乡就业息息相关,对从业人员的宽容度高,“夜经济”对国内经济发展、人口结构、空间经济结构等大形势大背景有较高适应性。换言之,“夜经济”具有稳经济、稳就业、惠民生的重要作用。

  “闫老师的小院”民宿品牌创始人闫绪同样向本报记者表示,城市里的烟火气营造出了美好的、国泰民安的生活景象,能让人放松下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且,“夜经济”还能把一个个的文艺群体聚集在一起,让城市更有文化氛围、文艺气息。更重要的是,繁荣的“夜经济”能吸引更多人前来旅游,促进桂林城市经济发展。

  综合理解,“夜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创造新的经济模式、激活市场活力、改变消费理念、提供生活便利,起到补位和丰富城市服务功能的作用,还可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并且“夜经济”在与文化、旅游等更多业态的融合发展中将带来更多可能。

  两年3个“夜经济”项目入围国家级名单,自然离不开方方面面的努力和支持。正是各级各部门的种种有力举措,才让我市“夜经济”得以绚丽发展。

  6月2日晚,以“走进桂林夜生活·乐享消费新场景”为主题的“缤纷夏日趣玩广西”夏季文化旅游推广2022年首届广西文化旅游消费大夜市(桂林主场)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活动在正阳路东西巷启动。

  6月15日,为给桂林文旅复苏加油打气、帮助提振消费信心,桂林市委彭东光,市委、宣传部部长杨雁雁,市会副主任李滨,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罗贤瑞,市政协汤桂荔等市四家班子领导带头进商场、逛夜市,“打卡”美食店,带头去消费。

  6月16日,“商旅牵手·乡约桂林”启动,我市各项商旅促销活动陆续铺开。截至7月底的数据显示,全市参加“商旅牵手·乡约桂林”活动的商家已经达到上万家,涉及酒店、民宿、特色餐饮、休闲旅游等多个行业,带动消费2万多次。

  此外,“璀璨广西·消费GO”夜生活嘉年华活动(桂林站)从6月24日持续至7月31日,联动桂林17个县(市、区),融合商、旅、文、娱等多领域、多业态、跨行业联动,围绕“夜食”“夜购”“夜游”“夜读”等夜间主题开展各类夜消费活动,打造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时尚消费新场景,进一步激发了桂林“夜经济”活力。

  早在2020年6月5日,桂林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召集市城市管理监察支队、市城市管理信息中心、“六区一县”局、大队相关负责人,就有序发展地摊经济、促进复工复产复商、有效提升民生福祉等问题开展研讨,对桂林地摊经济进行了一定说明,提到了地摊经济一律不允许收取占道费,只能收取一定的环境卫生保洁、垃圾清运费用等细节。

  至2021年6月4日,市部门更进一步,迅速推进“五允许一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助力经济发展措施”,即允许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允许临街店铺越门槛经营,允许大型商场开展占道促销,允许流动商贩贩卖经营,允许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企业扩大停放区域,坚持柔性执法和审慎包容监管。

  这些柔性执法和审慎包容监管的举措,正合此番自治区政府办公厅提出的《若干措施》要求。《若干措施》提及,鼓励各市、县(市、区)对经允许临时占用道路开展夜间经营的,以及经相关管理主体同意,利用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开展夜间消费活动的,免收相关费用。此外,在夜间消费场所增设临时停车位,对出于消费需要的临时性停车实施包容性管理。

  上述我市种种作为,是在持续优化“夜经济”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可以理解为我市“夜经济”成长的土壤。从目前的效果而言,我市“夜经济”土壤肥沃。

  从事夜间经营的人被称为“夜经济”的守望者。不过“夜经济”发展至今,已经不单纯是夜市地摊,已然涵盖观光、餐饮、娱乐、休闲等多种业态,并且催生出新业态、新潮流。

  在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中,全国有123个集聚区入选。在遴选考量方面,要求具备鲜明的文化主题和地域特色,“夜经济”业态是否丰富是重要影响因素。

  此次入选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东西巷,除了承载着桂林的历史与文脉底蕴,在业态方面正是实现了新的发展。包括积极引入特色品牌,名品名店集聚,覆盖购物、餐饮、文化娱乐、休闲体验、民宿等多元业态。

  至于桂林融创旅游度假区,在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打造方面同样有自身的方法。其以小镇商街为打造重点,整合夜游、美陈、演艺整体营造夜间经营氛围,以引人流、旺人气和讲特色为主要目标,结合“一店一特色”打造桂林特色地标商业,突出桂林特色主题夜游、部落特色互动沉浸夜游,夜间营业的商户或项目数量占比超60%。

  除了上述两项令人瞩目的成果,我市在“夜经济”发展方面还有不少新成果。其中,夜间展演也是桂林“夜经济”的新潮流。6月29日,“痛仰乐队”摇滚音乐会在桂林大剧院上演,来自全国各地的1200多名音乐爱好者共聚摇滚之夜。越来越丰富的夜间文旅项目,不仅可以丰富游客体验,而且可以拉动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此外,7月21日,桂林首个汽车主题后备厢夜市在叠彩区力缘花鸟市场开市。车主们在现场利用爱车的后备厢做起了生意,摆上美食、饰品、鲜花等物品供消费者选购,引得不少市民、游客纷纷前去“打卡”、消费。

  甚至在民宿行业,闫绪告诉记者,这两年其实也在向“夜经济”靠拢。比如,晚上民宿会给客人放电影,打造一些围炉聊天的场景,甚至会有小型的音乐会。闫绪认为,不管是游客还是本地市民,都需要这样的环境来让自己放松下来,这样向“夜经济”靠拢才可以发展得更好。

  这两年很火的城市周边“露营经济”,也是“夜经济”新业态的一部分。美宿志创始人、桂林民宿协会创始会长张迪介绍,位于资源县线国际露营地正着力打造高品质露营地。张迪认为,正是桂林“夜经济”的发展,催生出了包括“露营经济”在内的新业态。

  我市“夜经济”的新业态、新潮流还体现在理念上。记者近日走访临桂枫林广场夜市,遇到了小李与小高一对有情人在经营着一个小摊,贩卖可以个性化涂绘的石膏娃娃和流体熊钥匙扣。让记者意外的是,他们二人皆有稳定的工作,练摊并非追求收入。小李说,“顾客多是小朋友,当然也有大朋友,并且大朋友涂绘的石膏娃娃要精致不少。看到他们涂绘出好看的石膏娃娃,我们也高兴。”在闲聊当中,记者得知,他们一天的收入大概几十块钱,有时候要摆摊到晚上11点多,第二天还要上班。但他们认为这一切是值得的,因为他们贩卖的是快乐,收获的也是快乐。

  在宏观经济面临压力的当下,具有烟火气息的“夜经济”因其具有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的作用而变得愈发重要。所以,有必要讨论“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对此,王赛建议,要丰富我市“夜经济”业态,可以着力发展展演经济和体验式休闲商业。一方面,要鼓励开展艺术美育、科普、历史文化等展览活动,还要在“夜经济”区域规划和增设以地方土特产、主题品类精选商品为固定内容的展销活动,并且要让包括桂剧、音乐表演等文艺演出成为夜间消费亮点。另一方面,可以发展各类临街的体验式休闲商业,如绘画、轻巧木工、餐饮制作、休闲竞技、角色扮演、旅拍等,增强游客和市民的“游园会式”消费体验感,同时降低“夜经济”实际发生区域内的同质化竞争和扎堆消费现象。

  闫绪则认为,桂林作为国际旅游城市,“夜经济”要实现融合发展。也即“夜经济”要有包容性,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文化聚集在一起,把不同行业聚集在一起,打造一种“夜经济+”的新业态,参考“民宿+”“商场+”“景区+”等,在原有基础上去做产业融合。闫绪还认为,“夜经济”还要有特色,这样才能吸引人。

  其实,随着我市近年来在培育夜间文旅消费新热点、夜间经济消费新业态,打造夜间经济品牌等方面发力,我市“夜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内涵变得极为丰富。要实现“夜经济”更高质量的发展,考验创新能力,值得期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