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魅力  特产

曝光桂林这个古村10年4个亿重现“土气”桃源生活

曝光桂林这个古村10年4个亿重现“土气”桃源生活

  铁匠抡起铁锤打铁时,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和呼呼的拉风箱声就会在村巷里不断响起。曾经的每个村镇都少不了有一个打铁铺,铁锨、锄头、马蹄铁等坏了,都会在铁匠师傅的手中得以“重生”。

  还有织布匠周爷爷,虽已70多岁,但只要一坐在织布机前,那专注的劲儿让旁人不禁屏气凝神,不敢轻易去打搅。

  周爷爷说,年轻时是为了家人的生活而日夜织布,现在为了让这项传统手艺不过早地消失,“既然这个村还需要我,那就发挥最后的余热”。

  在很多村子,能把传统手艺坚持下来的微乎其微,能像这里一样有那么多传统匠人集中于一处的更是少之又少。

  这座古村原是几近荒废了的村落,现在变成了一个景区。原居民大多都搬了出去,留下了这些明清时期的老建筑。

  虽是重建,但建筑的“骨架”——砖瓦、门窗等样样都是费心思从各地搜集而来的老物件,从里到外,透着老建筑固有的古色古香。

  它们主要以桂北建筑风格为主,依旧保留着湘桂古商道和漓江沿岸古村的特点,一砖一瓦都能从桂北各古村中找到原形,以最大的可能还原曾经的历史。

  抚墙是青砖,抬头是黛瓦,在这样的空间里体验织布、扎染,就如同时空穿梭一样回到了旧时光里,沉浸感满满……

  在这里不仅有代表着桂林历史文化的老建筑,最可贵的是在这里生活着的人。是他们,让老建筑焕发生机,是他们,让这里烟火十足。

  在小木屋下烧着柴火的两位大叔,他们锅里煮着即将用来制作玉兰片的番薯条,一走过去,他们还会热情地让我们尝尝鲜。

  几米之外的豆腐坊也飘来浓郁十足的豆香味,制作腐竹的阿姨动作轻巧灵活,不一会儿的功夫,竹竿上就挂满了几排腐竹。

  虽然这些也会售卖,但与很多古村高声吆喝着买卖有绝对的差别。同样是景区,这里更注重的是还原和体验——还原古村日常的生活场景,让我们身临其境去体验原汁原味的古老乡村生活。

  夜晚的古村风很大,像是结伴而来,齐刷刷地冒出,扑向我们的脸庞。屋角的树木花草唰唰唰地响个不停,让整座古村一度热闹起来。

  古村没有可以游玩的地方,就像是很多的乡村一样,只要一入夜,都窝在自家里头,村头巷尾空无一人。

  我们也一样,自从来到了这座古村,脚步明显放慢了许多,多了几分慵懒。我想,这样的慵懒,是这里的环境带来的。

  烤了半个小时的火,回房休息1个小时之后,本来以为就这样躺下了。不曾想,古村的工作人员打电话过来邀请我们去吃宵夜。

  “既然来到了桂林,就给你们尝尝当地村民冬天烤火时吃的东西。”早就坐在火炉旁等我们的这位大哥笑着说。

  我们边吃边聊,得知这位大哥就是负责古村里与民宿有关的管理工作,便跟他说很喜欢房间里的那张木制大床,朴素却有质感。

  他笑着说道,古村的创始人追求陶渊明式的田园生活,素朴的格调是创始人用心打造内心理想家园的组成部分。

  一样是民宿,有的追求精致奢华,而他们追求的是最简单的乡村式素朴。这些屋子大部分都是原居民的房子,只是做了集中修缮,这里就像是普通老百姓住的家、睡的床……虽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懂的人会来。

  他说,开始的时候不理解创始人的做法——即使房间入住率再低,老板也不着急,甚至一面屏风的风格设计没想好,宁可把房间空置一年半载,也不会为了提高入住率而敷衍了事。

  后面就慢慢理解了——人到一定的阶段,总得坚持一些什么,即使它不能带来传统意义上的成就与名声。

  而且整个古村,就是一个乡村生活的“活历史”——里面有乡村小镇常见的叔叔阿姨,他们在榨油、煮饭、编草席……而且和蔼可亲,能自然地与你聊家长里短,“就像我们现在这样,坐在火炉旁聊天烤东西,够‘土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桂林师大最美古村落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