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魅力  特产

桂林特产(桂林特产有哪些土特产)

桂林特产(桂林特产有哪些土特产)

 

所有的悲伤,总会留下一丝欢乐的线索。所有的遗憾,总会留下一处完美的角落。我在冰封的深海,找寻希望的缺口,却在午夜惊醒时,蓦然瞥见绝美的月光。

物华天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地居民都视养育了自己这方水土为母亲,本地特产是母亲给予的瑰宝。民间以三宝作为对本地最优土产或人、事的概括。桂林三宝的概念出自抗战时期,避难桂林的文化人士,以撰文,绘画、戏剧演出等多种手段记录了不同内容的桂林三宝版本,各三宝名录中不仅收录了马肉米粉、三花酒、豆腐乳、辣椒酱这些后人熟知的内容,锥栗、柚子、金桔等蔬果也被纳入三宝名录,更由于当日号称文化城的桂林,实际另有‘三宝’即自由,朴素,文化事业[1],一说,极大提升了桂林城市文化的地位与空间。1949年之后,迁居港台、海外的大陆人士,在去国怀乡的追思文字中,桂林三宝成了化不开的浓浓乡愁。研究桂林三宝的形成与演变历史,有益于提高桂林旅游商品的文化品质,扩大知名土特产的品种范围。

当代的桂林三宝已广为人知

分别是桂林三花酒、桂林辣椒酱和桂林豆腐乳

从文化概念到乡土特色

三宝之说,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最早源于老子《道德经》: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佛教东来,又有了佛教三宝——佛、法、僧。所以寺庙又称三宝殿,民间有无事不登三宝殿之说。

物华天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地居民都视养育了自己这方水土为母亲,本地特产是母亲给予的瑰宝。于是,中国民间有了以三宝作为对本地最优土产、人、事的概括。例如,北方有老天津卫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东北三宝——貂皮、人参、乌拉草,南方有广东三宝——陈皮、老姜、禾杆草 等等。

三宝之说,可谓是对地方物华天宝、地灵人杰精华的总结。是一次从文化概念演化为乡土特色的过程。这种概括,实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审美活动离不开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客体因占据类比条件的优势,具有视野更宽,总结能力更强、更精准的能力。通俗点讲,就是来自外地,见多识广的人士,比当地本土人士更善于发现当地的宝贝。

桂林物产丰富,衣冠文物蔚为可观,(嘉庆《临桂县志》)土特产种类繁多,但抗战以前,桂林本土并无桂林三宝之说。对于桂林三宝子项的各种总结,大多来源于抗战时期外埠人士的发现。

抗战以前本土人士对本土特产精华概况

民国二十五年(1936)8月25日,《桂林日报》刊登了本地记者哈庸凡(1914—2003)先生的短文《脍炙人口的桂林米粉》[2],文章将桂林米粉与桂林三花、桂林马蹄并列为本土特产遐迩,特别指出——马肉米粉和狗肉米粉是桂林米粉中别树一帜的特别米粉。哈庸凡先生出生于桂林南门大街回族世家,称得上是最地道的桂林人,也是较早以白话文撰文介绍桂林本土风俗、特产的人士,他笔下三种提到的三花、马蹄、米粉正是后来被广为流传的桂林三宝最重要的三大子项,但他用的总结词汇是特产遐迩而非三宝,可见,至少在1936年以前,桂林本土尚未出现桂林三宝 的说法。

曾琦(1892—1951)原名昭琮,字锡璜。四川省隆昌县人。其父曾友三,清末在广西做小官,因而全家迁居桂林。光绪三十四年(1908)春,考入桂林中学堂读书。民国五年(1916)东渡日本离开桂林。民国三十三年(1943)在西安《读者导报》周刊,刊文《桂林素描》,全景描述了他记忆中的桂林市容市貌。提出了三种桂林美食名单,也未明确提出桂林三宝的概念。

锡璜《桂林素描》马肉米粉、马蹄、和官腐(原文如此,疑似官府或腐乳之误记;作者注)的辣椒,这些都是桂林的名产。[3]

最早提出本土三宝概念的,是临桂籍学者李任仁(1886—1968)。 民国二十九年(1940),他作《陈文恭公事略补述》载:乾隆二十三年(1758),临桂籍重臣陈宏谋(1696—1771)从江苏巡抚升任两广总督时,将之任,入觐,高宗问曰:卿籍广西,有何异产?对曰:广西三样宝,蒜头、辣椒、禾杆草。高宗为之解颜,谕免广西贡物。[4]

查《高宗实录》,乾隆二十三至二十八年间,均无谕免广西贡物的记录,可见该文并非出自清史文献,属于野史笔记类。李任仁先生在文章开端也言明,该文是对于文恭之行谊轶事,仅就所闻所知,分别记述,目的在于以供社会人士知人论世景仰前贤之助。

《陈文恭公事略补述》发表于广西建设干部学校主办的《公余生活》第二卷第六期。无论乾隆年间陈宏谋是否有过广西三宝之说,蒜头、辣椒、禾杆草也是最早见诸于文字的广西三宝版本。

民国年间在广西,还有一个以军人为宝的桂系三宝之说。旧桂系时代,广西模范团马晓军麾下三位团长被称为桂系三宝。

冯璜《夏威传略》:一九一九年,马晓军升任广西陆军第一师第二团上校团长期间,白崇禧、黄绍竑、夏威等三人对平时训练部队认真,又加在五属刺匪有功,马晓军视为左右手,戏呼为‘三宝’,马晓军模范营之声名鹊起,白、黄。夏军威大振。[5]

新桂系集团一直采取三驾马车式的集体领导。1930年以前,广西领导人为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1930年以为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算是一种高端的三宝组合。

日记、漫画、戏剧

抗战时期,民国三十一年(1942)6月4日至7月11日,作家叶圣陶(1894—1988)旅居桂林44天,叶圣陶勤于日记,在携家人入川后,他的《成都近县视学日记》、《蓉桂往返日记》等,记录了大后方蓉、渝、黔、桂等地的生活实景,为研究抗战历史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在桂林期间,叶圣陶在日记中记录了一个桂林三宝的版本。这是目前有据可查,记录于民国年间最早的桂林三宝版本。

《蓉桂往返日记》

叶圣陶《蓉桂往返日记》:(六月廿五日)现之邀往吃月牙山豆腐。月牙山在(广西教育)研究所附近,山前有素菜馆,煮豆腐尤有名,桂人所谓桂林三宝之一。三宝者,乳腐,月牙山豆腐及女伶小金凤也。[6]

叶圣陶日记证明,四十年代初期,桂林三宝之说已经广为流传。日记毕竟是私人记录,叶氏这个版本过了39年之后才真正面世.据《叶圣陶年谱》载:1982年 (日记) 4 月 16 日至 7 月 13 日的日记,以《袭桂之旅》为题,刊《新文学史料》 1982 年第 4 期,收入《我与四川》时题名为《蓉桂往返日记》[7]

1984年,《蓉桂往返日记》由桂林漓江出版社收入潘其旭、广西社科院主编的《桂林文化城纪事》一书,编者针对日记中的桂林三宝特别注释:一说豆腐乳、七星岩、小金凤。小金凤即桂剧名演员尹曦的艺名。[8]

民国三十二年(1943)3月13日,《旅行杂志》举办了一场尧山旅行速写展览会其中有黄尧的漫画100多幅。包括牛鼻子《漫画桂林》。全书共100幅画面,尽数当年桂林城中的风景名胜、风土人情,以及各类小吃土特产。其中有三幅漫画的文字说明,首次正式将桂林三宝记录并公之于众。

黄尧《漫画桂林》桂林的画面……

黄尧 (1917—1987)是一位神童画家,18岁就被被上海《新闻报》聘为美术编辑。民国二十三年(1934),20岁的黄尧创造了漫画人物牛鼻子系列故事,很快与当时漫画届热度极高的漫画人物齐名,诸如张乐平的三毛、梁白波的蜜蜂小姐、叶浅予的王先生与小陈成为市民们喜闻乐见的系列幽默故事人物。抗战爆发后,黄尧随着逃难人群到了桂林。创作了牛鼻子《漫画桂林》系列。全书共100幅画面,全方位展现当年桂林城中的风景名胜、风土人情,以及各类小吃土特产。令人扼腕的是,《漫画桂林》的全部画稿和印刷品都在战乱中失踪了,笔者(林志捷)只在当年的《旅行便览》杂志上见到这一组漫画的目录,其中涉及桂林三宝各种物事的画面,本书作者借助电脑手段,以黄尧作品为素材,重新组合予以了复原,以助读者直观认识那个时代。

民国三十三年(1944)9月,欧阳予倩带着艺术馆成员疏散到昭平县(今属贺州市辖),创作了独幕剧《可爱的桂林》,同年发表于昭平版《广西日报》,提出了另一个桂林三宝的版本。

你知道不知道桂林还有三宝?

什么三宝?

马蹄,豆腐乳,小金凤。

小金凤?

是一个唱桂戏的名花衫。

怎么会把人跟豆腐摆在一道?这就是桂林人讲的味道。

(桂林话)味道?

(桂林话)是,原本嘛,来讲啥味道嘛!

太阳升,清晨到,天已亮,鸡已叫,快点醒来去晨练,天天保持好身体,精神百倍去做事,愿你快快乐乐每一天。早安!

(指乙)连你算四宝。(同笑)[9]

抗战时期,桂林成为大后方,各地人士涌入避难,市区人口从十万人剧增到五十万,更有大批文化人士在桂林暂居创作,开办报纸、开书店、出版社、剧团等文化事业,一时桂林有了文化城的美誉。文人们将自己喜爱的桂林物事冠以三宝,以撰文,绘画、戏剧演出等多种手段记录了多种不同内容的桂林三宝版本,在各种版本三宝名录中,不仅收录了马肉米粉、三花酒、豆腐乳、辣椒酱这些后人熟知的美食,锥栗、柚子、金桔等蔬果也被纳入三宝名录,极大地扩大了桂林地方土特产的知名度。更有马君武、小金凤这两位本土文化名人,为桂林三宝撑起了历史名城的衣冠文物。

但是,真正在1937年—1944年,被文化人士记载并发表在当年报刊上的桂林三宝名录,仅见于上述黄尧、欧阳予倩两位的作品。

光复以后的多种三宝版本

抗战胜利,光复建设时期,曾在桂林避难的文化人士难免怀念艰苦岁月中,桂林给予过他们的种种好,各类缅怀文字中,不同版本的桂林三宝穿插其间,桂林风情物产、人文衣冠跃然纸上。

民国三十六年(1947)9月27日上海《小日报》载陈羌文章《桂林三宝》,列举了两种桂林三宝版本:(桂林)产有葡萄酒、沙田柚、马蹄,亦称三宝。……惟三宝传说亦殊不一,有人谓乃是豆腐、马蹄、小金凤……。

民国三十七年(1948)作家牧秦牧(1919—1992)以笔名吴瑜在上海《中美周报》上发表了《桂林三宝》一文,记录了三种版本的桂林三宝:马蹄、三花酒、米粉;马肉米粉、辣椒酱、腐乳;自由、朴素、文化事业。[1]

民国三十七年(1948)上海《小朋友》杂志刊登短文《桂林林三宝》: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水秀丽的都市,特产,有马蹄、米粉和三花酒,称为桂林三宝。[10]

民国三十七年(1948)4月,李宗仁当选为中华民国副总统,翌年1月22日,就任代总统。这期间,其夫人常以家乡土特产带到南京送人,一时间,有关桂林三宝的版本众说纷纭。

民国三十八年(1949)3月22日上海《飞报》报道国民政府代总统夫人郭德洁返南京,携来沙田柚五六筐,新闻称:桂人尝以柚子,马蹄,(桂人称荸荠为马蹄)与马君武义女桂剧名坤伶小金凤,号为桂林三宝。

上一秒大太阳,下一秒乌云密布,狂风大作,暴雨如注。看见了吗远处那一抹朝霞虽然乌云密布却让人感觉到希望早!

三天后,民国三十八年(1949)3月25日上海《飞报》载景鸾作《桂林三宝》一文,补充列举了四种桂林三宝版本,可谓集民国时期桂林三宝版本大成:

柚子,实为桂林佳果,与马蹄(荸荠),小金凤,称为桂林三宝,但三宝传说不一,有谓葡萄酒,马蹄,与沙田柚者,有谓豆腐、马蹄,与小金凤者。……亦有人谓马君武,小金凤,与七星岩,为桂林三宝,七星岩乃桂林名胜地也。

民国三十八年(1949)史上第一部《桂林市年鉴》刊印问世。由于《年鉴》的工具书性质,要求言简意赅,有关地方土特产的介绍比较简略。《年鉴》主编易熙吾以笔名吾庐,将他撰写的《桂林三宝》详稿刊载于广州《时事新闻半月刊》,文中着重介绍了豆腐乳、辣椒酱的制作工艺及化学分析,对当时市面上一些商人以南乳添加红曲的制作工艺简化桂林豆腐乳传统技艺的做法表示遗憾,认为,若此种劣货出世,桂林豆腐乳之名,必被其毁尽。

易熙吾(吾庐)《桂林三宝》:桂林三宝,一是小金凤,二是蒜蓉辣椒三是豆腐乳。[11]

乡愁里的"桂林三宝

1949年之后,迁居港台、海外的大陆人士,在去国怀乡的乡愁文字中,回忆起桂林三宝,亦是众说纷纭,各自各精彩。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台湾电视有个节目,叫《锦绣河山(怀我故乡)》,由主持人刘震慰看图片说故事。节目每周六下午播出半小时,特别受大陆去台老兵们的追捧。其中《故乡之食》的食在桂林一节,采访了在台的桂林老市长苏新民及众多桂系去台老人,把桂林三宝讲述得特别生动,慰藉了无数广西游子的思乡之苦。

《故乡之食》:桂林除了山水甲天下之外,还有三宝,此即:米粉、马蹄、豆腐乳是也。

桂林籍贯海飘人士,对桂林三宝的执着念想更是至死不渝。

罗承勋(1921-2014),出生于桂林行春门。抗战胜利后定居香港,创办了《大公报》系的《新晚报》;2008年,老先生88高龄时,以笔名罗孚在香港《明报》月刊发表《桂林米粉及其他》,心心念念的是故乡的一碗米粉,一口马蹄和一位逝去长者。

罗孚《桂林米粉及其他》:桂林三宝除了马肉米粉和马蹄,还有一马是什么?这就是马君武了。他是民国初年桂林大有名气的人,做过广西省省长和广西大学校长,是桂林一宝,和马肉米粉、马蹄凑成了桂林三马,桂林三宝了。[12]

"桂林三宝版本沿革一览

有关桂林三宝更多版本,主要见于三类文献:一是1949年之后流亡港台、海外人士的怀乡追忆;二是1978年之后,从牛棚中放出来的文人们的回忆文章。再有就是两岸三地出版的辞书、年鉴、旅行手册等类书,其三宝版本来源一般采用前两类的某项说法。详见下表。

综上所述,桂林除了山水甲天下,恐怕还可以多一个三宝甲天下——以三宝版本之多而甲天下。综合公开出版物统计,桂林的三宝版本多达51个版本,可谓丰富之极,种类及其繁多。涉及到的土特产、名人、事物、景区多达18项。

1997年《桂林市志》的版本是个例外。该志放弃了以往民间化的各种桂林三宝版本,根据当时国营企业的生产情况,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划定了正宗厂家范围的桂林三宝官方版本。

1997年《桂林市志》:驰名的桂林三宝,它的正宗产品应指由桂林酿酒总厂生产的桂林三花酒、由桂林腐乳厂生产的桂林腐乳、由桂林酱料厂生产的桂林辣椒酱。[13]

由官方参与的权威发布,导致这个版本取代了旧有的其余子项。随着岁月流逝,曾经涵盖地理、人文等多样化元素的桂林三宝版本逐渐被人遗忘,取而代之的是纯商品的销售手段。虽然到新世纪以后,不断有新的民营生产厂家出现,国营厂家也因企业重组后不再具有市场垄断的能力,而三花酒、豆腐乳、辣椒酱已然成为垄断当代桂林市场的桂林三宝唯一版本。

参考资料:

[1] 吴瑜.桂林三宝.[N].中美周报.1948年第296期.

[2] 原载《桂林日报》1936年8月29日//哈庸凡著/哈晓斯主编.瑰异庸凡.[M].北京.2016:162-163.

[3] 锡璜.桂林素描.[J].西安:读者导报第二十九期.1943:13.

[4] 李任仁.陈文恭公事略补述.[J].公余生活第二卷.1940(6).

[5] 冯璜.夏威传略.[J].文史资料选辑.北京:中华书局.1985:115.

[6] 叶圣陶.旅桂日记//潘其旭.桂林文化城纪事.[M].桂林:漓江出版社.1984:489.

[7] 商金林.叶圣陶年谱长编第二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99.

[8] 黄尧.桂林的画面——漫画桂林的目次.[J] //旅行便览.第5卷1943:36—40.

[9] 欧阳予倩全集第2卷.[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310.

[10] 小朋友杂志第908期.[J].上海:1948:15.

[11] 吾庐.桂林三宝.[N].广州:时事新闻半月刊1949年6月16日.

[12] 刘震慰.故乡之食.[M].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78:28—29.

[13] 桂林市志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97:1849.

本文作者林志捷,北京广西文化艺术促进会副会长、广西文史专家、作家。

本文刊载于《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二期

信息来源:桂林非遗

你必须学着在苦难中成长,在苦难面前坚强,你必须拥有坚强不懈的毅力、勇于挑战的决心,你必须时刻保持坚定的信念……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