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魅力  特产

抱着“三宝”难“挖宝” 桂林旅游商品缺地方特色

抱着“三宝”难“挖宝” 桂林旅游商品缺地方特色

  2005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在桂林举行,桂林的旅游商品也有了一个同国内同类产品一较高下的舞台。不过,不少游客表示,除了“桂林三宝”等传统产品外,桂林没有更多的旅游纪念品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4月15日,记者在桂林国际贸易展览中心看到,与贵州旅游商品典型的地方特色相比,桂林除了“桂林三宝”、罗汉果等产品较有本地特色外,其他的产品在国内很多旅游景点都可以买到。

  在国际会展中心的商品展区,桂林本地的旅游商品一共占了6个展台。但记者在现场看到,山东、北京以及杭州等地的商品,成交率更高。市民黄先生拿着山东的一个纪念品爱不释手,该产品把《左传》用激光印刻成一本石书的模样,打开来、折叠起来都比较耐看,“送人也显得有品位”。

  记者从一些企业了解到,他们并不是不想创品牌,而是桂林市旅游商品的销售环境让他们提不起信心。据了解,由于大众化的旅游商品对技术和工艺要求都不高,很容易模仿,一种新开发产品上市后,很快就会出现大量的仿冒品,而且有的价格比原开发企业出售的价格还要低一半。商品开发企业由此大受打击。

  实际上,桂林许多开发新商品的企业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荔蒲芋、罗汉果、“漓江鱼”、竹筒“三花”酒等,都深被仿冒产品困扰,企业利益也得不到保护。一位企业负责人十分气愤地对记者说,搞商品创新,起码要花费几万甚至是十几万元的成本,可新产品投放市场成本还没收回来,就被仿冒品给搅黄了,“投资开发简直是自讨苦吃”。

  据悉,自从桂林在1998年举行全国旅游工艺品展销会后,桂林人看到了旅游商品的前景。因为门槛低,很多经济实力并不强大的民营企业都投入到旅游商品生产中来;可是,同样是因为门槛低,很多企业都可以随便进入,这就导致一些企业存在着捞一把就走的想法,不搞开发专门仿冒,弄坏了一个品牌,再去仿冒其他的品牌。

  据了解,目前桂林市绝大多数景区90%以上的收入都来自门票,而景区配套旅游产品开发的收入很少。桂林市旅游产品开发办公室一名姓顾的副主任认为,各旅游景点有很好的销售平台,如果开发与景区相关的旅游产品,一方面能够通过出售旅游产品获得收入;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旅游产品宣传景区,一举多得。

  顾先生表示,由于目前从事旅游商品生产的多是中小民营企业,政府需要加强引导,并通过政策扶持帮助他们创出自己的品牌。

  桂林市旅游局综合促进科副科长张燕玲表示,旅游局打算引导有关企业和相关人士成立一个旅游商品产业协会,用以规范行业内的竞争秩序,促进桂林旅游商品的开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桂林三宝品牌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