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魅力  生活

新规划!关乎桂林未来是啥样

新规划!关乎桂林未来是啥样

  日前,《桂林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下称《规划》)正式发布。在《规划》中,既有到2035年要力争实现的“大目标”,又有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小目标”。不仅如此,《规划》还给出了行业、城市布局、城乡融合等方面的具体实施方向。

  具体而言,在五年间,桂林要实现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全面加速、城镇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的“小目标”。

  到2035年,桂林则要实现多个“大目标”,包括:世界级旅游城市全面建成,打造成为世界级山水旅游名城、世界级文化旅游之都、世界级康养休闲胜地、世界级旅游消费中心,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经济发达、城乡繁荣、社会文明、生态良好、城市宜居、人民幸福的最宜居城市和广西副中心城市,城市综合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辐射带动力全面提升。

  未来的桂林将肩负7大任务,分别是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强化城镇化产业支撑能力、全力打造最宜居城市、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以及推动内外高水平开放协同。

  首先一个就是城镇化率的指数。城镇化率是用来衡量城市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在“六普”时期,桂林的城镇化率仅为38.76%。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后,到2021年末,我市城镇常住人口数量为264.20万人,城镇化率为53.42%。不断攀升的城镇化率,侧面反映了城市发展的速度,以及各生产生活要素在城市日益活跃。按照《规划》,“十四五”期间,桂林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57%以上,相当于届时全区城镇化的平均水平。

  “七普”数据显示,桂林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20.33%,分别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1.63、3.64个百分点。为了改变这一局面,《规划》中给出了量化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100.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2.7%,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13%。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6.9张,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个,全市拥有公共图书馆图书数量达到11.6册/人,每25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新建无障碍设施建设率达到100%,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99%,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98%,城市路网密度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城市道路面积率达到15%,从而让城市与青年同频共振,为青年人才“留桂”创设全方位良好的生活生产条件。

  在未来的城镇结构上,桂林将加快构建“一核两翼三区多点”的结构布局,即由秀峰区、叠彩区、象山区、七星区、雁山区、临桂区构成的中心城区和与灵川县、永福县的部分融合地区所组成的“一核”;荔浦市、全州县两个副中心城市构成的“两翼”;灵川县和永福县构成的都市近郊区;平乐县、恭城瑶族自治县、阳朔县组成的南部城镇发展区;兴安县、灌阳县、龙胜各族自治县、资源县组成的北部城镇发展区。各县城所在地中心镇及其他产业、交通条件较好的重点镇构成“多点支撑”。

  行业方面,未来的桂林将更加关注年轻群体的消费需求,医美、时尚、电竞等,都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度假、养生产业,做旅居时代的引领者。依托主题街区、公园和大型特色演绎项目,将城市核心区建设成为“优雅时尚、浪漫动感、康泰乐祥”的个性化城市。推出“建筑可阅读”旅游线路、打造“数字孪生城市”,建成一个可阅读、可漫步、有温度的城市。

  对于广大市民来说,未来的生活是否会更便捷,环境是否会更宜人,物质精神文明能否“双丰收”,一直是大众关切的热点。

  《规划》中多处以“15分钟”为衡量尺度,提出要打造“15分钟生活圈”、“15分钟休闲圈”、“15分钟进绿道”;并且城市建成区路网要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构建45分钟通勤圈。城市车位与汽车保有量之比要提高到1以上,意味着未来“一车位难求”的现象将越来越少。此外,到2025年,我市通过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力争将城市建成区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秩序的易涝积水点100%消除。

  进入“十四五”时期,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迈入了新阶段。国家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以“两新一重”建设为重点的扩内需战略、广西全面对接大湾区,也为桂林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更高水平开放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根据《规划》,未来的桂林将从扩大国际化影响力、加快打造桂北城镇群、加强跨区域协调发展三方面入手,全方位打造开放合作新高地,让“世界级旅游城市”名副其实。

  未来的桂林,将实施境外航线倍增工程,加密国际和港澳台地区的直飞航线航班,争取“中途分程权”“第五航权”等政策落地,推动机场口岸53国过境免签外国人停留期限延长至144小时、东盟十国旅游团入境免签停留期限延长至30天,提升机场和火车站的国际化服务能力。同时,规划建设桂林中心城区至阳朔的旅游轨道交通专线、城市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构建畅通机场、高铁站、汽车站、重点景区的便捷高效、无缝接驳的立体交通网络,并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设施的国际化水平,营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和文化交流平台。

  一方面,桂林要不断擦亮“国际化”的身份标签,另一方面,桂林将与周边城市、县区“肩并肩作战”。通过与周边城市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形成便利共享的生活圈,打造产业分工合理、城市功能互补、城乡融合发展的桂北城镇群。

  此外,未来的桂林,还将与周边省区实现跨区域协调发展,如打造桂粤湘黔四省区产业合作交流平台,打造集文化旅游、健康养生、产业融合于一体的“粤桂画廊”,构建千里国家级特色风光带,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全产业链转移共建“飞地经济”园区和“创新飞地”,推动湘桂运河、怀化经桂林至湛江高铁等一批出省联市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等等。

  未来几年,桂林将与柳州、河池、贺州等兄弟城市共同开发区域性旅游精品线路。同时,与柳州携手打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群、与北部湾联动“借港出海”,拓展进出口加工业务。深化与东盟的合作关系,积极参与自治区“中国—东盟”信息港项目建设,建设桂林—东盟开放合作信息平台。一系列合作箭在弦上,将拓宽桂林未来发展的深度与广度。

  研究员、桂林市委政策研究室原调研员、《桂林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规划(2017-2030年)》和《桂林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桂林专家组组长王清荣分析说,《规划》的实施,必将对桂林城市功能的提升、行政区划的调整、经济能级的跃迁等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把“一城一都一地一中心”贯穿于《规划》之中,体现了《规划》的系统整体性,体现了对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重要支撑性。

  对于未来桂林的发展,王清荣建议,要围绕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目标,根据建设世界级旅游消费中心的需要,尽快编制与世界级旅游消费中心相匹配的《桂林世界旅游集散中心(2022一2035年)规划》。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的特殊政策支持,并逐步构建起桂林世界旅游集散中心建设的支撑体系,尽快实施桂林世界旅游集散中心建设这一重大工程。

  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王修志一直致力于区域、国别和全球开放型经济发展方向研究。他表示,《规划》擘画了“十四五”到2035年远景规划期的桂林及各县区新型城镇化蓝图,振奋人心。

  王修志建议,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桂林应当抓好三大“融合”,即以人为核心的“人—产—城”融合,以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为导向抓好城乡融合,以市域经济一体化为主基调推动各县(市、区)之间的融合。桂林市要充分借助新型城镇化规划这个契机,推动县(市、区)之间要素、产业、空间有机互动,产生“1+1>2”的化学反应。要将《规划》视为重塑桂林市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逻辑的战略契机,励精图治,久久为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桂林发展前景怎么样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