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魅力  生活

桂林米粉距離爆火還有多遠 規模商業化在明清

桂林米粉距離爆火還有多遠 規模商業化在明清

  在記者所能查閱到的書籍文獻和中,桂林米粉的規模商業化,發生在清末民初。市米粉行業協會會長覃輝躍介紹,清末民初,許多商販挑著擔子走街串巷販賣米粉,被稱作“擔子米粉”。當時出名的擔子米粉商販有幾十個,水東門的麻子福保、東巷的老湯、南門口的七九、文昌門的老陽……擔子米粉出門都有相對固定的線路,走哪條街,停在哪,送哪幾家,輕車熟路。

  據老桂林人回憶,當時米粉店有商鋪的形式,也有在菜市場中擺攤的,二兩素粉的價格大概是8分錢,家裏條件好的,會選擇在粉里加一點肉,價格大約是一毛二,而當時的工資大約是三十塊錢左右。“到了80年代,大家的荷包漸漸鼓起來了,生活普遍好起來了,米粉也慢慢成為一種常見的早餐,那個時候的米粉也都默認是有肉的了。”

  明桂米粉創始人龍付孫在八十年代初期就開了自己的第一家米粉店。他告訴記者,為了方便食客記住,他特意在店門口挂上了招牌,在當時還算是新潮的行銷手段,“大概是90年代初,市區的米粉店才基本都有了店名。再往後,米粉店也基本上都有了門面,米粉攤慢慢消失了。”

  市米粉行業協會會長覃輝躍説,米粉店多起來後競爭日漸激烈,逐漸催生了品牌。大約在2005年前後,桂林米粉開始出現品牌化操作。在當時桂林米粉基本以單店形式經營的大環境下,日頭火米粉、崇善米粉率先在桂林開起了連鎖店。從那以後,部分其他米粉店也開始嘗試以連鎖店的方式經營。

  在本地開了連鎖店之後,為了把正宗的桂林米粉推廣到更多桂林之外的地區,2019年,龍付孫開始將米粉店開到了區內區其他城市。儘管有了在本地開連鎖店的經驗,但在其他城市開門店仍是個不小的挑戰。

  他表示,要做成連鎖品牌,在出品、服務、培訓等方面都要有標準化管理,還需要專門的管理團隊,因此開連鎖店比單店投入的成本更高。“現線上下米粉店還是‘夫妻店’佔了主流,這些店舖成本較低,市場上桂林米粉的價格也偏低,但正常來説,一碗粉的成本就要4塊左右,還要算上人工、租金、水電等開銷,這對於連鎖店來説是很不利的,利潤太低也導致米粉店很難做大。”

  在本地開連鎖店尚且都要面臨這些問題,在外地開連鎖店遇到的困難就更大。龍付孫説,為保證桂林米粉的品質和正宗的口味,門店需要用到的原材料都是從桂林運過去的,運輸成本較高。加上在外地開店還需組建新的管理團隊,但人才卻比較缺乏,而由於對外地的市場不夠了解,在選址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難題。

  在負責人覃輝躍看來,桂林米粉想要走出去,最重要的是解決米粉的保濕保鮮問題,2016年,公司在桂林米粉保質保鮮技術上取得突破,鮮濕米粉保質期長達12個月。這樣一來,鮮濕米粉的保質期已經與速食米線、速食麵等具有同樣的保質期限,也讓預包裝的桂林米粉有了競爭力。2017年,桂林米粉預包裝米粉正式走進市場銷往其他城市。

  通過這種方式,桂林米粉的産業化之路取得了一定成績。記者從市工信局了解到,截至2020年底,桂林市生産、銷售米粉的企業及個體工商戶共計6000余家,生産加工企業約106多家, 預包裝米粉企業31家,全行業年總産值或銷售額近100億元。其中,以三養、米粉股份、日清、粉霸等公司為代表的預包裝米粉生産企業,年總生産能力2億盒左右,實現銷售額近10億元。

  不過,目前桂林米粉産業也還存在“産業化、規模化、標準化”水準偏低等問題,處於“市內相對飽和,市外拓展不足;線下發展較快,線上發展滯後”狀態。覃輝躍説,“桂林米粉除了有品類,還要有品牌,應當助推一些品牌成為家喻戶曉的名牌,扶持龍頭企業,這樣更有利於行業發展。”

  近年來,桂林在助推桂林米粉走出去、開拓線上銷售市場上已經採取了相應措施。下一步,將儘快制定出臺《桂林米粉産業發展規劃(2019-2025)》及桂林米粉産業發展的支援政策,進一步推動桂林米粉企業到市外建設中央廚房、配送中心,開設連鎖米粉店,設置銷售網點,建立和完善銷售網路,並支援桂林米粉企業進行出口産品認證、與國內外大型企業合作,擴大生産和銷售規模。

  同時,繼續培育保護桂林米粉品牌,加大線上線下宣傳推廣力度,加快桂林米粉産業園建設工作,抓好桂林米粉全産業鏈相關標準實施,並加強米粉産業全過程的管理,幫助桂林米粉産業走得更遠更好。(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双潭圩桂林米粉加盟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