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魅力  美食

桂林一个家族的故事

桂林一个家族的故事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如果失去了记忆,那么你的历史就是一片空白。如果从一个家族的角度来看,没有了记忆,那么整个家族的历史也必定一片苍白,家风、传承、亲情等等,几乎无从谈起。日前,当记者在桂林图书馆的“家谱馆”里,面对一本本记载家族历史兴衰的家谱时,第一次亲身感受到了那些小册子所带来的心灵震撼。

  当天下午,在桂林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任林红艳的引领下,记者从“家谱馆”的书架上抽出了一本厚厚的家谱:《桂林易安堂龙氏家谱》。从封面标注的“2007年8月”的字样来看,这显然是一本新修的族谱。记者随手翻开,便看到了第一页的《家谱编写前言》上有这样的文字:

  前几年桂林的报刊上发表了一些文章,提出了“桂林四大书香门第”之说,有的把我们易安堂龙家列为桂林四大书香门第之一我们龙家人自己绝不敢妄称什么“四大”,但是在近代,龙家曾是桂林著名的书香门第之一,则当属不争的事实

  记者也是没有想到,随手一抽,居然就把桂林四大书香门第之一的族谱翻出来了。尽管前言中执笔者的言辞颇为谦逊,但记者知道,这必定是一个有着渊源历史的家族,这也是一本颇有看头的家谱仅这开头一段的文字,就让人欲罢不能。

  随后的阅读中,记者知道了这个龙姓家族是由浙江经湖南迁移到广西定居的,知道了龙家祖先中到广西临桂县村头村定居的第一代始祖名叫龙武真,知道了被现在桂林的龙家尊为高祖父的龙献图在成为清代广西颇有名望的诗人之前,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还知道了龙潜(原名龙宗荫)曾在1914年担任广西省立桂林图书馆(也就是现在广西桂林图书馆的前身)的馆长,这真是又一种巧合。

  短暂的翻阅过程中,一个家族的兴衰史逐渐呈现在了记者眼前,一代代人的奋斗,一代代人的欢喜,一代代人的悲哀,尽在这本小小的家谱中。龙家祖先曾经追随康有为参加维新变法活动,也曾在抗日战争中奔走呼号,尽匹夫之责,当然也有年代曾经遭受过的不堪回首的非人待遇,但无论时局如何动荡,龙家为人正直、为官清廉、自强不息的家风,却一直贯穿始终。

  据林红艳介绍,桂林图书馆这个家谱馆成立的时间不算长,也就是近几年的事情。早期这些家谱是和书籍放在一起的,后来发现有很多市民查阅这方面的资料,便专门设立了这个家谱馆。林红艳告诉记者,广西现存本土家谱约500种,主要分布在经济、文化相对先进的桂北、桂东南、桂中地区,约占广西家谱总数的七成以上。收藏广西本土家谱的公藏单位主要有广西桂林图书馆、广西图书馆、柳州市图书馆、广西方志办、广西博物馆等。其中广西桂林图书馆所藏广西本土家谱最多,约计200余种。

  记者留意到,这个家谱馆环境十分清幽,明清风格的家具,加上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恒温恒湿环境,让在这里阅读家谱,重温家族历史,变成了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林红艳解释说,二十四小时的恒温恒湿环境,其实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图书,这是公藏图书馆的优势。

  图书馆的副馆长曹旻也透露说,十年前她们在下乡走访时,曾在村民家里见过一本品相不错的家谱,但前段时间再去,发现因为保管不善,纸张已经全部黏连,变成了一块纸质的砖头,再加上虫蛀和霉变现象十分严重,想要修复已经基本上不太可能,非常可惜。曹旻也借机呼吁,桂林有家谱的人家,不妨把自家的家谱捐赠出来,交给桂林图书馆收藏,因为这里有最适合家谱一代代传下去的生存环境。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乘等,是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以特殊形式记载本族世系、人物和事迹的历史图籍,内容包括姓氏源流、家族迁徙、世系图录、人物事迹、风土人情等。

  清代大学者章学诚云:“家有谱,州县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家谱与方志、国史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家谱的数量和种类都很多,存世家谱绝大多数都是书本形式的家谱,但存世家谱及已佚家谱中也有一部分是非书本形式的家谱:

  (一)书型家谱,是指抄录、印刷在纸张上并装订成册的家谱。按记载内容来分,主要有:记载单个家族或宗族世系、人物、事迹的家谱、族谱、宗谱;记载皇族世系、人物、事迹的玉牒;记载两个或两个以上姓氏世系、人物、事迹并共同编修的联宗家谱;侧重记载祠堂建坟茔位置等內容的祠谱、坟谱等等。

  (二)非书型家谱,主要有:原始形态的口传家谱、结绳家谱;有文字记载的甲骨家谱、青铜家谱、碑谱、布谱等等。

  六朝门阀制盛行,宗族势力膨胀,家谱成为世家大族维护自己特殊利益的工具。隋唐开科取士,崇尚今朝冠冕,官修谱牒规模巨大,同时私修家谱也迅速发展。

  官修谱牒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民间私修家谱开始盛行,家谱的形制体例、内容以及编修方式、续修时间等都发生了转变,奠定了后世修谱的基本格局。

  统治者重视家谱的编修,家谱的体例、内容更加规范、完善,家谱数量大幅上升,并出现了规模宏大的会通谱、统宗谱。

  家谱的体例、内容和明朝时期基本一致,但家谱的数量有了巨大的发展。不但汉族和地区编修家谱,许多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人聚居地区也普遍编修家谱。

  民间自发掀起的一股编修新家谱的热潮,首先出现在中国地区,80年代后地区也开始出现。编修新谱是历史上修谱传统的延续和发展,在修谱的宗旨、体例和内容上,都有所继承,有所批判,有所创新。

  (二)功能:在诞生、兴盛时期,家谱的主要功能体现为“奠世系、辨昭穆、别选举、定婚姻、明贵贱”的功能。

  (三)伦理功能:在转型、完善、普及时期,家谱的主要功能体现为“尊祖、敬宗、收族”的伦理道德功能。

  (二)资料价值:家谱记载的内容十分广泛,对广泛的社会历史文化研究,包括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教育学、民族学、人口学等诸多领域,都能提供大量的重要资料。

  (三)道德价值:家谱中大多有家规、家训的内容,其中就有许多积极的伦理道德规范,如孝亲、尊师、睦邻、崇俭、戒奢等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促进现代文明建设有积极的作用。

  (四)寻根价值:家谱中记述的家族渊源和世系图录,为当代人寻根问祖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对我们进行爱国教育、开展寻根认同、促进祖国统一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五)文化价值:编修新家谱,既是对旧家谱的继承和发展,也是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内在要求的文化活动,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道德建设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桂林的风土人情介绍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