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魅力  美食

桂姐姐说桂林②宋代桂林文化三盛事(桂林摩崖石刻)

桂姐姐说桂林②宋代桂林文化三盛事(桂林摩崖石刻)

  桂林之美,不止在于誉满中外的青山绿水,还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多彩的艺术戏曲、民俗风情,鲜闻的名人轶事,丰富的红色基因……即日起,“巾帼桂林”将开设“桂姐姐说桂林”栏目,与大家一起去发现、去感受桂林多元化之美。

  在桂林摩崖石刻中,山水诗文、记游题名和题写风景名胜榜书的题刻极多,为桂林石刻的主流。历代游历者把在登临山水时的美感享受和体验刻在山石上,为山水注入了文化的灵魂。如传颂千古的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就出自独秀峰中王正功的《劝驾诗》石刻,还有燕肃的悬针篆、范成大《复水月洞铭》、《大蛮碑》、《平蛮三将题名》、李渤《南溪山诗并序》、《元祐党籍碑》、黄国材题的《南天一柱》等大批石刻,文字典雅可诵,是桂林山水文化宝库中的精品。▲(燕肃的悬针篆,来源:百度百科)

  这是天禧二年秋,燕肃、俞献可、李诰等三人游览七星岩,刻石留题的作品。燕肃以篆书题刻,且以小篆中古雅别致的倒薤书入碑。其字婉通圆转,上半部分不做殊异的表现,下半部分则无论末笔是横或竖,一律以竖画向下伸引,并以悬针轻收,造成上密下疏的视觉效果。▲(王正功的《劝驾诗》,来源:个人图书馆网站)

  1983年,桂林市文物工作者对独秀峰石刻进行全面调查清理时,发现一块自明清以来就没有被人发现的摩崖石刻,一字不差地刻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被历史的尘埃湮没了八百多年的名句,终于重见天日。诗作者是鄞县(今浙江宁波)人王正功。南宋嘉泰元年(公元1201年),王正功以地方官广南西路提点刑狱的身份宴请桂林乡试中举的学子,赋诗并第一次镌刻《劝驾诗》于独秀峰读书岩上。“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千古名句从此从这里传开。▲(拓片:桂林铁封山余靖《大蛮碑》,来源:韶关日报)▲(《平蛮三将题名》,来源:网络)

  宋皇佑四年(1052),广源州首领侬智高与广州进士黄玮、黄师宓等密谋起事,攻陷邕州,自立为“仁惠皇帝”,并攻克了横、贵、龚、浔、藤、梧、封、康、端诸州。这场反宋战事,震动了岭南。皇佑五年(1053),北宋遣大将狄青率兵南下,会合孙沔、余靖等地方戍军,与侬智高大战于昆仑关(今广西邕宁县与宾阳县交界处),叛军惨败,奔逃大理。狄青班师桂林,宋王朝对有功将士均重赏厚封。在桂林立有《大蛮碑》和《平蛮三将题名》碑,以纪征“蛮”功绩。《大蛮碑》和《平蛮三将题名》虽然字大刻深,但仍经不起长年风化的破坏,现存刻痕已经变得很浅,只有寥寥数字可以看清。▲(范成大《复水月洞铭》,来源:网络)

  南宋考宗乾道九年(1173年)春,范成大来桂林任静江知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范成大在桂林为官三年,游遍了桂林山水,水月洞这件即《复水月洞铭并序》就在此时所刻。范成大在桂期间,对修建风景建筑,进一步美化桂林山水,也是十分的重视。在风景建设中,他有个难能可贵的观点,就是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意见。范成大抵桂林后不久,于乾道九年(1173年)秋与福建莆田人林光朝共游朝阳洞,他了解到朝阳洞原称水月洞,是张孝祥所更名。范成大认为张孝祥这样随便改名,做法不妥,于是写了这一篇《复水月洞铭并序》,刻于水月洞内西壁,为其恢复旧名,要人们“百世之后,尚无改也”。▲(拓片范成大《碧虚铭》,来源:寒枫文化)

  这幅《碧虚铭》同样也是范成大的作品。《碧虚铭》石刻高2.70米、宽1.60米,是范成大于宋代淳熙元年(1174年),根据尹穑《仙迹记》记述唐代郑冠卿在栖霞洞(今七星岩)遇仙神话传说所作,镌刻在七星岩壁上。▲(李渤《南溪山诗并序》,来源:网络)

  李渤《南溪山诗并序》记录了1000多年前他开发南溪山的经过。《留别南溪》:常叹春泉去不回,我今此去更难来。欲知别后留情处,手植岩花次第开。 自唐以后,历代均有修葺南溪山的部分景致记录。▲(《元祐党籍碑》,来源:百度百科)

  《元祐党籍碑》是宋代摩崖石刻,现存二块,均在广西。一在今广西桂林市东七星山瑶光峰下的龙隐岩。北宋徽宗时蔡京专权,把元祐、元符间司马光、文彦博、苏辙、苏轼、黄庭坚、秦观等三百零九人列为奸党,将姓名刻石颁布天下,后徽宗下诏毁其碑。现存桂林七星岩碑刻为南宋庆元四年(1198)梁律据家藏旧本重刻。碑距地丈余,额有隶书“元祐党籍”四字。久经风雨侵蚀,部分文字已模糊,但尚可辨认。▲(《南天一柱》,来源:网络)

  位于桂林市中心以靖江王城内,独秀峰孤峰突起、陡峭高峻、气势雄伟, 素有“南天一柱”之称。由黄国材题的《南天一柱》,这也是现发现的桂林字径最大的摩崖石刻。▲(拓片米芾《米芾程节唱和诗》,来源:寒枫文化)

  《米芾程节唱和诗》碑刻中的诗及书法为米芾51岁时所作。建中靖国元年,米芾的挚友李彦弼因受“元祐党人”一事的牵连,被贬到桂林任官,临行之时,米芾在真州东园清燕堂设宴为他送行,并为其赋诗一首《米芾程节唱和诗》。李彦弼将此诗书带到桂林,后交给程节(时任广南经略使,为广西最高行政长官,是米芾的知交)。崇宁元年(1102年),龙隐洞住持仲堪将《米芾程节唱和诗》刻在龙隐洞的石壁之上,至今已有916年的历史。▲(《方信孺印》,来源:寒枫文化)▲(拓片《米芾自画像》,来源:寒枫文化)

  《方信孺印》为宋代文学家方信孺任广西运判官时所书刻,石刻位于独秀峰栖霞洞。方信孺的父亲方崧卿在桂林任官多年,多行善政,深得民心。方信孺到桂林后书刻“世节堂”三字,以纪念、褒扬父亲的节操和继承父亲廉政为官的决心。方信孺与书法大家米芾的曾孙米秀实(时任方信孺的幕僚)是好朋友,米芾曾在桂林任临桂县蔚,为了纪念他,方信孺向米秀实借得米芾的自画像真迹,刻于伏波山还珠洞内。方信孺在桂林的石刻作品共有24件,是在是留在桂林石刻最多的名人。▲(《龙隐岩》,来源:寒枫文化)▲(《清秀岩》,来源:寒枫文化)

  《龙隐岩》为南宋诗人李士美所书刻,其在桂林还书刻了《清秀岩》,字遒劲隽美,是桂林书法石刻中的佳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桂林历史名人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