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魅力  旅游

漓江:远胜登仙去 飞鸾不假骖

漓江:远胜登仙去 飞鸾不假骖

  辛弃疾的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有句曰:“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辛弃疾身处江南,心有收复北方领土之念,却迟迟不得一酬壮志。他登高遥望,远远看着南方的山河之景,以“玉簪螺髻”来譬喻那些青碧色的山丘,将心中愁苦一寄山河之景,以小天下的眼光映衬其郁郁不得志的现状。但如是笔法并不起于辛弃疾,“玉簪螺髻”的典故是借自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中“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一句。

  桂林的山川地貌因此诗句而闻名。然而,桂林的风物,对千年前的诗人而言,却往往意味着更为复杂的情怀。对唐代以前的士大夫而言,五岭以南尚属蛮荒之地,来到桂林的士大夫无不是被贬谪而来。桂林与失意之人就此产生着奇妙的联系:他们一边吟咏着桂林的山山水水把桂林作为他们排遣愁怀的对象;一边期待着有朝一日还能回到中心去,再有一番作为。有些士人也许因改朝换代而重获生机,有些则永远地留在了这里。当时的他们也许并没有预料到未来的命运,但他们在桂林所留下的一切痕迹,最后都赋予了桂林以传奇的色彩。

  桂林的一切,直到今日,也还和韩愈诗中所说的一样,有好的水,青碧的山,千年以来不改的颜色、不改的形状。凡于秋日,漓江两岸的村落里,无不有一丛丛果树林,沿水而列。水边照样有数群鸭子,在鹅卵石滩上悠然摆尾。村中人自然会拾起它们产下的新鲜鸭蛋。壮族村民享受着千年不变的自然风光,依然以耕种稻田、种植果园为业,这里的水土也特别适宜生长黏黏的稻谷和清甜的冰糖橙。等到风柔日暖,水明洌而石浅浅的日子,往往可以享用鲜美的鸭肉和漓江中的肥美鱼儿,再加上自酿的米酒、爽甜的柑橘和柚子。——一年中除去多雨的早春,桂林往往可以有很明媚的阳光。在这样的好天气里享受好水土的物产,生活当然是可以很幸福的。

  桂林最美的风景,都必须得到漓江水的映衬,可以说,没有任何一座城市能像桂林这样,最完美地诠释出河流的意义。

  漓江水,是桂林这座城市灵魂的所在。它的生命源头隐藏在桂林北部的猫儿山里。桂林北部不像桂林市中心,北部已经与五岭山脉联系在一起,山区地貌相对南部平原要雄奇一些。地面上并非突兀地立着一小座一小座奇异山峰,而是由多座山峦构成的。猫儿山即是五岭之一越城岭的主峰。桂北山区地域与湖南接壤,冬季颇为寒冷,且不乏雨雪交加的时日,较桂林市区也更为阴湿寒冷。桂北山上多马尾松,道路迂曲,山下的涓涓溪水构成了漓江的生命。它一路流出,沿途不断接纳小溪流、瀑布汇入水脉中。也许正是源于北方山区的巨大山脉,漓江反而在山脉有力的阻隔下,一路以颇为激越的速度执着地向南流淌。

  直到水面逐渐开阔起来的时候,就到了桂林市中心了。桂林最美的风景,都必须得到漓江水的映衬,可以说,没有任何一座城市能像桂林这样,最完美地诠释出河流的意义。

  在桂林市中心,漓江与其支流桃花江与“四湖”交融错落,形成如网一般的美丽水系,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与明净清澈的水流相映成趣。所谓“四湖”,是指榕湖、杉湖、桂湖、木龙湖。四湖水域不算很大,但妙在湖水与江水交通往来。所以,只要沿着任意一水道便可以自由穿行于两江四湖之间。水岸上则有茂密的树林,林下有洁净的大小石子,如果留心观看,会看到石间的缝隙里有一汩汩清水淙淙流过,在幽暗的树影和星星点点的阳光里,一路漫漫,渗进湖中。杉湖与榕湖的水域曾是唐代桂林城的中心。这两个湖,水域相连,因此也称“榕杉湖”。这个名字得益于水岸上茂盛的杉树林、榕树林。在杉湖的浅水区,这些有着多年树龄的水杉,根部长年浸泡在湖水中,青黄的羽状树叶偶尔飘零于水上。沿着榕湖散步是最惬意的了,两侧高大的榕树用它的枝叶撑起巨大的华盖,遮蔽骄阳,亦隔绝了俗世的喧嚣。

  在两湖中心,是唐代桂林的重要标志,日月双塔。这两座佛塔是今人根据唐代地方志的确切记载而重建起来的。日塔全身以铜制成,以此颇为著称;月塔则为琉璃塔。夜晚,当双塔的灯光亮起,日塔金光闪闪,如太阳一般光彩夺目;而月塔则通体泛着银辉,如月般皎洁。

  从唐始,桂林就是岭南地区的宗教重镇。由吐蕃和岭南道沿海地区传来的密宗佛教,更是在桂林市极为发达。在桂林市的诸种岩洞中,不难发现旧时宗教传播的遗迹。位于桃花江与漓江交汇处的象鼻山就曾经是唐代的佛教圣地,鉴真在此也留下了一些痕迹。鉴真及其第五次东渡失败后,辗转到桂林,在此休整了一年。鉴真在桂林时,就暂居在象鼻山西面的开元寺。唐代庙宇因战火之故不可复寻,仅留下一尊舍利塔供人瞻仰。

  如今的象鼻山因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特征而成为桂林市区的地标。山石间巨大的半圆形洞窟,使人远眺时如见一巨象于水边汲水作乐。而山体上也有一自然形成的溶洞,远远看去状如象眼。如果沿着象鼻山的尾巴、脊背慢慢地攀爬上去,走入这个溶洞,就可以在幽暗的函道里听见轻微的滴水声。洞顶有幼小的钟乳石,它们正每天以肉眼不可计数的速度生长着。只要时间不停止,这里的水就不会停止流动,这里的生长和消弭也仍然会继续。

  象鼻山下,水域宽阔,但水流湍急。巨大的山石因常年波涛冲击而变得光滑,不可攀登。山下水色青碧,但也是水流最为激越、危险的地方。因地下溶洞的缘故,水下形成多个暗流、漩涡,这里的水域常年都不平静,汛期时就更是水波回环、坎坎作响了。

  漓江一路南下,在它的滋润下,两岸山峦碧绿如簪,风景秀美如画 ;此间生活的人也被赋予了它独有的灵性。

  漓江水继续蜿蜒南行,流经桂林市雁山区。雁山区因雁山镇得名,雁山镇又因镇北面有山如大雁飞落平沙而得名。雁山的独到之处,还在于它的历史人文。雁山园就坐落于雁山脚下。这座规模不大,却风景俊秀的西南园林,看似幽静而寻常,但在它宠辱不惊的外表下,却隐藏着不一般的历史。它始建于 1896 年,是广西当地名士唐岳的私人园林。1911 年,晚清最后一代两广总督岑春煊购下此园,并改名为“雁山公园”。经这位两广总督之手后,雁山园似乎逐渐变成各地名士、学子雅集之所。时期,文人、学者更是或因战乱、或因避难而流落至此。从北伐胜利到抗战期间的全民大迁徙时期,相继来到雁山园栖居的文人墨客,遍布文史哲各界,可略举者如郭沫若、胡适、陈寅恪、马君武。在那些年岁里,桂林的白崇禧及其桂系军阀不但统领着桂林及广西一省的治安,也同时以其兵力压制着北方湖南省会长沙。白崇禧的故居也坐落于雁山镇。如今,雁山一带的风景较为开阔。每逢春夏,青绿的田园周边环绕着清澈的溪水,水中有肥美的鲇鱼,远处有蔚然的山影。名园与故居安然地隐藏在这青碧的山水间,游人稀疏,水田间则有逐鱼捕虾的闲散农人。几十年前在这里起家的枭雄,都已经随着一年年的春秋交替而退隐到风景背后。青山依旧,战争不再,使人更感现世的安稳幸福。

  过了雁山,一进入阳朔县域,漓江风光也就从序章正式进入了。漓江自然风光最为精华的部分,便是杨堤乡至兴坪镇的这一段。一弯碧水逶迤从容地流淌着,两岸都是虽不高却非常峻峭的山。当清晨的薄雾笼于江面,山峰若隐若现,此时泛舟江上如游于画中。山下的村落依山傍水,粉墙黛瓦、窄弄曲巷。这里的村民以壮族居多,他们大约和诗中那些种着黄柑的原住民一样,是这漓江水最初的子民。现在依然能在这水边听见他们的山歌,其中不乏六十岁以上的壮族人,年轻时他们在山水中以对歌的方式求偶;如今多从事与山水有关的工作,作导游,招呼远方来客,或者撑一竹排,招徕游客游览这甲天下的桂林山水。

  再往南去,出了阳朔,过了平乐,漓江就结束了它在桂林的旅程。以平乐县为界,以北称为漓江,以南则称为桂江。它改头换面,以新的身份继续向南,它将在梧州汇入西江干流,向着更为宽广的天地奔去。

  亿万年的地壳运动,历经千年的沧海桑田,相比于纷纷扰扰的人世代谢,山山水水的变化太细微了,年年岁岁“山水”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但山水不是主角,生活在这山水里的人才是。漓江一路南下,在它的滋润下,两岸山峦碧绿如簪,风景秀美如画;此间生活的人也被赋予了它独有的灵性。在桂林,山水秀美人灵秀。

  过往千年的秀美桂林,在时代的发展中也开始寻觅它年轻、时尚的一面。因为桂林的闻名,全世界游客都汇聚在这座城市里,促成了它文化的多样性。悠长闲适的生活,使那些厌倦于忙碌生活的人放松下来。有不少人流连其间,最终选择了定居下来。美丽的风景必然不会缺少爱情的点缀,山水之美让这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是蜜月旅行的首选。江岸的点点白裙,新人的笑脸,让这座小城沾上了一点甜蜜的氛围。因为爱上了这里的女孩,爱上了这里宁静的风光,男子从此再也不能舍弃这片土地。他们主动选择了留在桂林,流连于群山与碧水之间。岁月流转,有一些变化悄然发生,过去作为排遣愁怀、寄托理想的对象的古老山水,开始成为人们归园田居、追寻诗意生活的向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桂林漓江景点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