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桂林新闻

胎龄30周出生仅2.5斤重,这家医院成功救治

一名胎龄约30周的新生儿出生体重仅有2.5斤,因为有轻微呻吟,口吐泡沫,呼吸表浅不规则的症状,一出生就被送入新生儿科进行对症治疗。记者今日从广州市白云区获悉,该区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新生儿科)护理团队成功为这名早产极低体重儿施行了PICC置管术治疗。该项新技术的开展,标志着区二医院静脉输液治疗技术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也填补了区二医院在此项技术上的空白。

据了解,PICC置管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是利用导管从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避免化疗药物与手臂静脉的直接接触,加上大静脉的血流速度很快,可以迅速冲稀化疗药物,防止药物对血管的刺激,能够有效保护上肢静脉,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

这次首例治疗对象是一名胎龄约30周的新生儿,其出生体重仅1270g,属于早产极低体重新生儿,出生27分钟后由妇产科转入儿科(新生儿科)进行对症治疗。当时,患儿有轻微呻吟,口吐泡沫,呼吸表浅不规则,入科后立即进行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保暖及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

该院儿科(新生儿科)护理团队负责人表示,早产极低体重新生儿普遍存在抵抗力差、易感染、喂养困难、体重增长缓慢等特点。在医院没有开展PICC置管术前,需要输液时,通常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由于早产儿个体发育不成熟,皮肤娇嫩,血管细小,给静脉穿刺增加不少难度。早产低体重患儿的静脉穿刺及护理一直以来都是新生儿护理领域的一大挑战。特别是进行高浓度营养液补液时,容易引起静脉炎、液体外渗,严重者可能导致局部坏死等后果,大大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

这次区二医院首例PICC置管术的成功开展,不仅解决了新生儿输液的难题,而且降低了因多次穿刺造成患儿感染并发症的概率。穿刺造成的人为刺激减少,有效降低了氧和能量的消耗及输液外渗的风险,静脉输液和静脉营养的通畅性得到了保障。最终帮助患儿顺利过渡到胃肠喂养,大大提高了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救治成功率。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汤南 通讯员张杨、刘俊辉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李波 通讯员张杨、张苑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