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都市男女

【地评线】大洋网评:清晰看待疫情应对的“常”与“变”

“常态化”,疫情防控迎来一个新阶段。经过全国上下艰苦努力,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防控工作已从应急状态转为常态化。这意味着,人们慢慢告别一度的“风声鹤唳”,用更为平和的心态来面对“常态化”下的疫情防控。

一个“常”字来之不易,全国人民奋战数十天,才告别一个“急”。虽然,这个“常”字姗姗来迟,却也令人欣慰。在生活中,每天我们都面对着变与不变。变是动态化的,不变是常态化的,事物在常态化下维持运行,也在动态变化中发展。二者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

疫情防控亦是如此,要打赢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必须处理好“常”与“变”的关系,善于从“变”中识“常”,从“常”中识“变”,踏准“变”的节奏,有条不紊地做好“常”的工作。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逐渐趋“常”,但是“行百里者半九十”,未来仍可能存在变数,这是“变”。无论巩固常态化成果,还是防止发生变数,我们都不能降低警惕性,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和大意。否则,“常”的成果有可能化为乌有,社会将再度进入“急”和“变”的状态。

无论转入“常”,还是维持“常”,都必须在防控策略、防控重心上适时勇于应变、主动求变,从而确保“常”的平稳,积小胜为大胜,直至大获全胜。坚持预防为主、落实“四早”措施、突出重点环节、强化支撑保障等都是“常”这一题中之义。随着经济社会秩序有序恢复,常态化防控要从形势变化中学会“变”。日前,广东从二级响应调整至三级响应,全面开放商场、超市、宾馆、餐馆等生活场所,开放公园、旅游景点、运动场所和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室内场馆,以及各类会议、会展活动。开放不同场景,对疫情防控要求不同,防控措施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做细做实。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战“疫”历程清晰表明: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无论是在防疫处于应急阶段,还是进入常态化阶段,这一点始终是“常”态。正是有了这种不变的初心,党和政府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排除万难、全力以赴投入到疫情防疫阻击战中,从“变”中求“常”。疫情总会过去,但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会变,也不能变。

事物骤然变化,可能造成震荡、失序,也可能带来改变、重构。从“变”中习得的“常”,印象更加深刻、改变更加彻底、坚守更加自觉,更能应对未来不可知的“变”,此所谓“祸兮,福所倚”。比如公众的公共卫生意识,戴口罩以防病毒通过飞沫传播、保持适当社交距离降低人传人风险、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等倡议,重构了许多人的观念和行为,逐渐成为一种常态。不论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当下,还是未来,坚守这种“常”都是必要的、有益的。再如野生动物保护,经此一“疫”,公众认知得到提升、社会规则得以完善,也是拜“变”所赐。

一场疫情深刻地改变着社会。因疫而“变”化为“常”的,除了公众的公共卫生意识,还体现在科技、经济、文化、社会治理等诸多方面。比如说社会治理数字化,在本次疫情当中就得到极大的促进。本次疫情作为一个规模超大、时间仓促的极端压力场景,互联网手段所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数字化技术的“无接触”效应,提升了疫情防控的全流程、多角色、多场景协同效率。而且,数字化、网格化等公共治理手段被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并熟练使用。可以预见,经过此次疫情演练,社会治理数字化必将转“常”,为应对社会治理中的“变”夯实基础、提升效率。

“变”中有“常”,“常”又存“变”,我们必须学会“弹钢琴”,在“变”中抓住机遇,化危为机,在“常”中保持清醒,防范嬗变。守住前一段疫情防控的成果、扩大向好势头,必须处理好“常”与“变”的关系,力争早日打赢这场战“疫”。

(广州日报 广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steam愿望单进不去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