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文化  文化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34年11月下旬,中央红军长征到达湘桂边境,蒋介石集中了30万部队,在桂北湘江以东地域布下了号称“铁三角”的第四道-线。红军将士浴血奋战七天七夜,终于以折损过半的巨大代价突破了湘江-线,继续北上抗日。经聂荣臻元帅建议,国务院批准,于1993年在广西桂林兴安县修建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1996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碑园坐落于兴安县城狮子山,占地10万平方米,主要纪念建筑有大型群雕、纪念碑、……[详细]

  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座落于兴安县城西南1公里的狮子山,占地8万平方米,由大型群雕、主碑、纪念馆组成。群雕为灰白花岗岩雕凿,长46米,高11米,由四个巨型头像和五组浮雕组成,为全国理纪念碑园之最,它艺术地再现了当年红军突破-第四道-线米,耸立于狮子山顶,上部为三支直插篮天的造型,象征着、“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真理,下部为圆拱型碑亭。主碑和群雕由一线级的大型台阶连接……[详细]

  1934年11月25日,红军总部发布分四部突破湘江防线的命令。红军便设防于鲁板桥、觉(脚)山铺之间,阻击湘军西进,掩护红军主力渡江,湘江战役打响。觉(脚)山铺是敌人-湘江的咽喉要地。觉(脚)山阻击战以五团政委易荡平等2000余名红军烈士的热血和生命为代价,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该战是湘江战役中最大、最悲壮的阻击战。凤凰嘴渡口为红军突破湘江最为惨烈的渡口。红八军团为掩护红九军团顺利渡过湘江,八军团一……[详细]

  红军桥,原名顺风桥,位于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伟江乡潘内村伟江河上。原建于清光绪年间,重建于三十六年(1947年),整座桥只有一跨度为30米的弧形拱跨,拱桥根据力学原理用粗圆杉木叠架而成,拱架梁木上横辅木板,瓦盖长廊接通两岸,长廊走道两旁设有长凳,供行人歇息,桥身正中一侧加配两个吊柱,壮作神台,供奉神象、神器。整座桥118.4平方米,桥长37米、宽3.2米、高8米,建筑形式独特,凝聚了苗族人民精湛……[详细]

  红军岩位于距龙胜温泉核心区4公里的白面红瑶寨下面,形状像巨龙伸出的舌头。如今,白面红瑶寨已成为龙胜瑶族民俗风情旅游村,龙舌岩和屹立在它一侧的红军纪念亭成为白面瑶寨的门户。红军岩(光明岩),原名龙舌岩,位于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周家村北白面瑶寨下,浔江东岸,为一从坡土中斜伸出如龙舌的巨石,下是龙胜至温泉公路,东南北梯田环抱,面积363平方米。 光明岩(红军岩),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方……[详细]

  新圩阻击战主战场1934年11月26日,红三军团命令红五师星夜赶到新圩,阻击灌阳方向桂军第十五军的两个师,第七军的一个团,以保证红军全军左翼安全,掩护红军大部队过湘江。红五师师长李天佑、政委钟赤兵率领全师指战员把阻击阵地选择在杨柳井附近的水口山、枫树脚、板桥铺一带。红十五团在公路左侧(往灌阳县城方向),占住钟山、打锣山、坦复、定复一带,红十四团在右侧的霞上坪、判官山、打矿山、马鞍山一线,师指挥所设……[详细]

  红军楼,原名龙坪杨氏鼓楼,位于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乡龙坪村,建于清代嘉庆四年(1799年)。整座鼓楼建筑面积100平方米,进深10米、楼高10米,十六柱五重檐四角攒尖顶式鼓楼。一楼为过街巷,二楼为集聚、娱乐场所,是典型的桂北侗族过街鼓楼。一九三四年冬,中国工农红军长径平等侗族地区,红军-就驻扎于龙坪寨。-为了破坏侗民与红军的关系,派便衣特务半夜暗中纵火,红军中央--等同志指挥军民奋力灭火,抢……[详细]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市区中山北路96号(原桂北路138号),是一幢面积800多平方米的中式两层木楼房建筑。过去是黄旷达住宅及“万祥坊”。1938年11月中旬中央派李克农到桂林建立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租下这幢房子作为办公用房。楼下为警卫室、值班室、办公室、救亡室;楼上为秘书室、会议室、机要室、电台以及周恩来等同志来桂指导工作时的住房。办事处在中央南方局的直接领……[详细]

  灌阳县烈士陵园灌阳县烈士陵园位于县城中心,占地面积15亩,修建于解放初期,是我县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属县级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灌阳有着光荣的斗争历史,在第二次战争中、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时期等历次运动中,无数先烈为民族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壮烈牺牲,留下了光辉业绩。特别是红军三次经过灌阳,数千红军英烈长眠在灌阳这块土地上。据调查统计,烈士纪念碑共收录烈士1553名……[详细]

  红三军团指挥部该址位于灌阳县水车乡滨家桥村,为该村远岗公字九如的私宅,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分上下两座,内设天井和厢房,砖木结构,饰小青瓦并配有勾头瓦当,外墙饰马头墙,前门外八字形装饰,两边墙体均书写“九如堂”三字,座北朝南,总面积289.9平方米,现保存完整。1934年11月红三军团由湖南经雷口关到水车,经先头部队侦察,把当时村最大的“九如堂”,选为指挥部,红三军团长彭德怀在此坐阵指挥。2006年5……[详细]

  红军亭红军亭位于文市镇政府旁的灌江两岸,始建于清代,是红军长征过灌阳时在文市镇抢渡灌江的渡江点和战斗地点,该亭基脚为大四方石料,护有岸坡、阶梯、水埠,亭内地面铺以长形、方形石料,盖小青瓦,为木石结构,亭高5.2米,宽3.4米,造形、装饰古雅,富有地方特点,具有爱国主义和传统教育的作用。2006年5月25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红军堂原名“三官堂”,位于县城以北约23公里古镇界首境内的湘江畔,当年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渡河和湘江战役的指挥所,-、-、彭德怀等红军高级曾在此指挥渡江和战斗。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