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桂林新闻

【中国梦

杨扬: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院长助理、肝脏外科主任,广东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主委,广东省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主委,获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战疫第30天疫线心愿:

驰援武汉是一场终生难忘的经历,盼武汉人民早日“治愈”,走出阴霾。

49岁的杨扬是国内外知名的肝移植专家。在农历庚子年来临前,他完全没有预料到自己将会率领一支133人组成的国家医疗队奔赴疫区中心,对抗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发感染病。

从2月9日驰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至今,杨扬率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医疗队在这场不见硝烟的生死之战中创造了新的“中山医速度”:抵达后24小时完成所有物资、工作场地准备和人员培训,成建制接管病区,并在48小时内完成50位重症患者的收治工作。而他们采取的创新“多学科、立体、个体化综合救治模式”,也获得中科院院士陈孝平以及其他医疗队同行的点赞。

许多人并不知道,医疗队出发时,杨扬的父亲刚刚做完一场大手术,原本希望儿子在病床旁照顾。“忠孝两难全,我把父亲托付给家人照料,他们能够理解我的选择。”杨扬说,疫情就是命令,驰援武汉是医者的职责所在,因为“患者就在那里”。

优秀!院士点赞“中山三院模式”

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专门收治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国家卫健委在这里共派驻了17支国家医疗队,分别来自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份。

作为该院区里唯一的“广东力量”,截至3月7日,中山三院医疗队负责的病区已收治70例患者,是全院区收治患者最多的重症病区之一,且85%以上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治愈出院26例,转为轻症后转方舱医院3例。在救治大量患者的同时,团队保持“零感染”。

“中山三院医疗队的成绩在同院区的各支医疗队中十分突出,这与医疗队的出色管理密不可分。”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医院外科学系主任陈孝平教授等医院领导到病区考察时,对医疗队采取的“多学科、立体、个体化综合救治模式”,给予很高评价。

同场奋战的兄弟医疗队也向中山三院取经。身为队长的杨扬连夜将“中山三院模式”整理成文,与大家共享,以期让更多患者获益。“我们到这里就是来挽救生命的。不同医疗队之间密切配合,坦诚交流,不存私心。”杨扬说,医疗队的工作目标是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同时保持医护人员“零感染”。到目前为止,这个目标已实现。

抵达武汉三天,他只睡了不到10个小时

时光回到一个月前,刚刚奔赴“战场”的杨扬作为中山三院医疗队的“指挥官”,压力不可谓不大。

抵达武汉的前72个小时里,他只睡了不到10个小时。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下进行“战斗”,拿惯手术刀的他有太多事情要操心:住宿酒店由政府临时征用,住宿条件较简陋,常常吃到冷掉的盒饭;因设备故障,热水供应断断续续,从隔离病房下班的队员只能洗冷水澡来完成感染防控的最后一步;到医院的班车犹如“敞篷车”,夜晚行进在零下几摄氏度的武汉街头十分“拉风”……当时,在跟广州日报记者通话时,杨扬哑着嗓子表示正在想方设法解决生活上的困难,“绝对不会耽误医疗救治。”

杨扬先是借助在当地医学界的关系,请同行帮忙送来了微波炉,保证队友们能吃上热饭;又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及时解决了洗澡、交通的问题。

2月15日,得知武汉即将下雪,而医疗队很多“人生第一次看下雪”的南方姑娘没有带来足够的御寒衣服,在当地又一时买不到物资,杨扬立即向广州的“娘家人”求援。医院领导全力支援,派车连夜把物资送到了医疗队驻地。

“两位司机很辛苦,一夜马不停蹄,回到广州还要隔离14天。”杨扬感慨,战“疫”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每个普通人的牺牲奉献,也不分前线和后方,所有人齐心合力只为了一个目标:拯救生命!

战疫不能只靠主将单枪匹马突破重围,杨扬迅速在医疗队搭建了高效的管理架构。岭南院区综合ICU主任毕筱刚教授主管医疗组,护理部主任陈妙霞主任护师领衔护理组、临床营养科主任卞华伟担纲临床营养和后勤保障组、岭南医院外科护士长张献玲主抓感染控制组,产科护士长孙珂负责联络工作。

“到‘客场’救治病人,我不能让团队仅仅依靠信念蛮干。高效的管理可以充分激发团队每个成员的最大效能,成为团队的铠甲和武器。”杨扬说,很快,运转良好的医疗队便找回了“主场作战”的节奏。

治疗“一人一案”,广州大本营随时启动会诊

“能否针对个体情况精准治疗,是重症患者救治的关键。”杨扬说,在遵循新冠肺炎治疗指南的同时,医疗队综合考虑每一位患者的年龄、全身情况、肺以及肺外合并症的特点,来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抗病毒治疗、抗细菌治疗、免疫调节治疗、抗炎治疗、抗凝治疗、对症治疗、营养支持治疗、心理干预治疗、康复治疗、中药治疗……对重症患者的治疗实现了“一人一案”。

“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多为老人,有些人死于心衰、肾衰等并发症。”杨扬说,医疗队将医生分为多个治疗组,每组以呼吸危重症医学专家为主,其他多个专科协同作战。如果肺炎以外的严重合并症成为危及患者生命的最主要矛盾时,则以合并症相关的专科为主,其他学科配合。

医疗队每天组织内科、外科、康复、心理、营养等多学科“诸葛会”,会诊患者,并定期参加院内大会诊,必要时使用自带的远程诊疗系统与广州大本营连线。留守广州的各学科大咖们悉数为团队提供过详尽治疗建议,对于极危重症患者甚至可以随时启动全院大会诊。

自带“秘密武器”,三个专科提前介入救治

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国家医疗队不同,中山三院医疗队的人数比“标配”130人的编制多出了3个。他们是医院自带的“秘密武器”:来自该院优势专科的康复医学、精神心理、临床营养专家。

“我们的杀手锏之一,就是让这三个专科提早介入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杨扬说,在传统概念中,康复科、心理科是到患者进入康复阶段才介入治疗,但在武汉,重症患者长时间受低氧折磨,心情焦虑、烦躁,甚至不配合治疗,尤其是高龄老人就像“老小孩”,对心理支持的需求更高。护理团队与心理专家密切合作,先是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理评估筛查,紧接着,普通患者由掌握心理舒缓技巧的护士负责干预,重点患者则由心理专家治疗。

新冠肺炎的康复工作也不能等到患者出院时才进行。杨扬说,对于病情造成的呼吸功能损害,医疗队通过有针对性的干预和康复锻炼,改善肺功能,增强体能,促进患者免疫力的提高,进而有助于病情的全面好转。 

在“多学科、立体、个体化综合救治模式”的作用下,74岁的危重症患者胡阿姨从入院时昏迷病危,短短两周便康复出院,为医护人员和同批入院的重症患者都注入了信心。

“我们正在总结心理评估、康复治疗、营养支持等方面的经验,希望能对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有帮助。”杨扬说,医疗队驰援武汉以来,每一场战斗都是硬仗,每一次抢救都竭尽全力,“我们与疾病在赛跑,我们有信心取得最终的胜利!”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周晋安 甄晓洲 叶张翔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任珊珊 

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任珊珊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