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生活  车市

《我和我的祖国》:岁月静好 是因有人负重前行

原标题:《我和我的祖国》:岁月静好 是因有人负重前行

  ■ 观察家

  这部影片,生动地诠释了为什么“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国庆档大片云集,由7位导演联手打造的《我和我的祖国》就颇受好评。上映3天,其票房已经突破10亿元,口碑也出乎意料地好。

  电影虽然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但它关注的是“我”,千千万万普通人中的你我他,以大历史中“我”的故事,来讲述那段岁月,实现个体与宏大时代的共鸣。

  “祖国”不是形而上的空洞的词汇,她包括山川湖海、唐诗宋词、丝绸瓷器,也包括着无数个“我”。

  如在张一白执导的《相遇》里,我们能深切感受到“我分担着海的忧愁”的那种敢于奉献与牺牲的精神。

  1964年10月16日,新疆罗布泊传来一声巨响,万米高的“蘑菇云”腾空升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相遇》以此为背景,而一向擅长感情戏的张一白选取了一对恋人的偶遇来反映这一个历史节点。

  高远是“两弹一星”工程的科研人员。可能很多观众并不知道,当时“两弹一星”工程遭到了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围追堵截,像钱学森等留学海外的爱国人才都是历经重重困难才得以回国的。因此,这一工程是在绝密的环境下进行的,许多科研人员都是背井离乡,隐姓埋名。

  高远亦然,他离开了自己深爱的女友方敏,没有留下任何讯息。在一次实验中,因为原料泄漏,高远冒着风险关闭阀门而遭遇严重辐射,所剩时日已不多。一天,他离开医院搭乘公交车,偶遇了阔别三年的女友。虽然他戴着口罩,但女友还是一眼认出了他。她质问他为什么三年了一个讯息没有,他只能回答她,“我不认识你”。既因为工程绝密,也在于他时日不多,不想耽误她。

  而就在这时,公交车外锣鼓喧天,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高远所付出的牺牲终于有了好的结果。他与方敏被人山人海冲散,远远地,他终于摘下口罩。他与方敏相遇了,这也成了他们的最后一面。十几年后,方敏才从新闻中看到高远,许多人像他一样默默无闻地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贡献,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相遇》并非杜撰,其背后同样有原型。虽然张一白并没有把这个故事拍得太“抒情”,但它依旧感人至深。

  在10月1日的国之大典中,中国首次亮相的诸多武器惊艳世界,中国国防事业的每一次进步背后,也有无数个“高远”在默默付出。我们的岁月静好,国家的长治久安,是因为有他们在负重前行。

  行进的中国,需要国与民并行共进,一同努力,一起分担,让“碧浪清波”成为永恒。

  □陈子非(媒体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